浅谈艺术设计史.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722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艺术设计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艺术设计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艺术设计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艺术设计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艺术设计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艺术设计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艺术设计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艺术设计史从人类艺术的诞生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设计”这个名词。在艺术设计的起源、萌芽的产生过程中,以及到后来的高级发展阶段,人类的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人类可以从事有意识、有目的劳动,所以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人类最初只会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后来逐渐学会了拣选石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这种石器便是人类最早的设计产品。这一时期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型的,较为粗糙。设计的起源便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再到后来的人类设计概念的产生和逐步成熟演化过程。事实上,从这一时期开始,整个人类的设计文明就伴随着这一时期,已在这里萌发了。随着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

2、等到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由于审美水平的提高,进而在工具上进行装饰,这些早期的设计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以来就有的活动。将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人类早期的设计形态作为有意识的物化形态,体现了功能性与形式感的统一。尽管各种设计因素还处于幼稚的萌芽阶段,但对后期的设计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对于线和形体的审美感在一开始并不是自觉的,而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历史阶段的升华,才成为自觉的追求,这是人类设计文明的一个飞跃。时至今日,从传统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传承着装饰的脉络,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3、。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情感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装饰对于现代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现代设计是工业化文明的产物。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以及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提供服务的艺术活动。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装饰对现代设计作新的

4、发展。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工业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设计在这种变革与混乱中发展。人们在生活习惯与心理上对旧有产品的形式与风格有很强的留恋,这反映在设计上表现为装饰化的特点,注重传统装饰趣味。装饰与机械生产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设计师不愿意参与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而大多数工业产品单方面追求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对产品本身却忽略了装饰美、形式美的因素,造型粗糙、丑陋,产品的审美品味与格调不高。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内举行的世界工业博览会上,集中暴露了一些矛盾。展品以工业产品居多,外型粗陋。许多产品上加了些不伦不类的纹样为装饰,想以装饰弥补其形式上的

5、丑陋。但事实证明,其结果更加糟糕。因此,以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一场名为“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风格改革运动,主张艺术家走入生活,艺术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它反对维多利亚矫饰之风,倡导中世纪的纯朴装饰,并吸收日本的装饰,从自然中汲取素材,创出新的设计风格,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它的影响遍及欧洲各国,使“新艺术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手工艺美术运动”以新的装饰反对矫饰,主张精致、合理的设计,并保存了手工艺,对现代设计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英国“新手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了规模宏大、影响广

6、泛的“新艺术运动”具体地体现在建筑、家具、工业品、服装、首饰、书籍插图等,甚至雕塑与绘画等纯艺术领域内部也出现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与艺术面貌。它涉及了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直到1910年左右,才逐渐被“装饰艺术运动” 和“现代主义运动”取代。这场运动反对矫饰风格,主张回归自然,极大地发展了植物、动物纹样在图案设计上的运用,创出一种唯美主义装饰风格。法国家具设计师萨穆尔宾在1895年开办了名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及设计事务所,主张设计师创造新风格。1900年,他们展出了“新艺术之家”的家具作品,获得很大成功,“新艺术”之名从此传开。展出的作品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模仿

7、植物形态和结构。这与萨穆尔宾的“回到自然去”的口号相一致。“新艺术运动”创造了非常特殊的装饰风格。“从亨利凡德威尔德的室内,到基玛德的巴黎地铁入口设计,从安东尼高蒂的建筑,到穆卡的大张海报,都呈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非历史主义的新装饰风格探索力量。” 这场设计运动运用了装饰、自然主义风格把艺术和手工艺与产品设计结合,造就了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时期的典型设计风格,成为现代主义时代即将来临的前奏。“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展开的设计运动,它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彼此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现代化与工业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家们也尝试着寻找一种新

8、的装饰使产品形式符合现代生活特征。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大型展览“装饰艺术展览”,该展览向人们展示了“新艺术”运动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在思想与形式上是对“新艺术”运动的矫饰的反动,它反对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而主张机械之美,从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看,它是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的。“装饰艺术”运动并非单纯的一种风格式样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传统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其主要贡献是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显出时代特征。无论是“新手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它们都是从装饰出发去发展新的、合理的、完善的设计风格,也从而扩展了“装饰”的艺术价值。这

9、其中对装饰的肯定与发扬直接形成现代设计改革的动力因素。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受到现代艺术运动以及“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民主主义色彩,强调机械美、功能美、主张理性化的设计,主张简洁、实用,否定装饰的作用,把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对立起来,从而发展出与以前不同的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凡德威尔德于1894年在他的为艺术清除障碍一文中,提出“美的第一条件是: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结构造出来的符合功能的作品。”这些思想成为机械美学的先声。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卢斯极端主张功能的重要性。他对装饰极为反感。1908年,卢斯发表了装饰与罪恶,其文的内容可以用“装饰即犯罪”这一口号来概

10、括。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现代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把现代主义设计推向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向。包豪斯是现代设计运动的摇篮,它预示现代主义设计高潮的到来。包豪斯于1919年由格罗佩斯创办于德国魏玛,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

11、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

12、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在短暂的14年(19191933年)的办学历程中,包豪斯形成了整套的设计教学体系。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它标志着原来的装饰形态中的设计被现代主义理性设计取代。包豪斯被纳粹关闭后,其主要教学骨干和学生流散到欧美各国,使理性设计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风格”正是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普及化的结果。“国际主义风格”完全排斥装饰,把功能至上的理性精神奉为准绳。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机械美学的代表人物勒柯布西埃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是经典的机械化和功能化

13、的设计思想。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

14、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

15、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 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

16、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造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家凭借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