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624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支持学习者碎片化的移动学习,而且能够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因而受到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对于教师而言,制作和应用微课程于教学过程中并不难,但是如何设计一门好的微课程却并不容易。目前,我国微课程设计大多延续传统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无法有效支持基于微课程的个性化学习,而且在内容表现和交互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事实上微课程设计要综合考虑课程、技术和时代三大属性,其中课程属性决定了微课程设计要遵循首要教学原理,技术属性决定了微课程设计要体现微型和半开放结构、超链接、富媒体、个性化等特点,时代属性决定了微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云计

2、算和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微课程的系统化设计要综合考虑微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单、学习指导单、测试题与辅助资源等六大要素,而且设计过程还应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知识点内容,以问题为引导,逐步培养学习者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批判的精神。一、研究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逐渐改变,各种学习资源越来越趋于开放和碎片化。短于18分钟的TED视频和MOOC中的微视频资源都为高效的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然而碎片化资源的简单聚合并不能实现有效学习。要使微视频资源能够真正支持和促进有效学习,需从微课程的角度进行综合设计,兼顾多种学习要素,综合考虑学习者的特点、课程要求、技术时代要求的“

3、微”内容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支持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我国微课程的实践和研究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其设计、制作和应用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从表面来看,微课程的制作往往是制约教师实践的第一个障碍,但实践经验表明,通过系统的使用工具培训,教师可以迅速掌握其制作方法。而微课程的设计技能恰恰是教师最缺乏的,也是最关键的。面对数字时代的学习者,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否依旧满足微课程的设计要求?如何利用微课程第一时间抓住学习者的兴趣并有效对其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微视频及其他要素如何进行合理设计与关联?这些问题都是进行微课程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针对微课程的设计还存在很多

4、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可用性低。(2)设计多数为教学内容的讲解,拘泥于传统课堂知识讲授的形式,缺乏针对微视频的交互设计和创意设计等。(3)忽略了技术在以微课程为载体传达教学内容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比如视觉表达和教学交互方面。(4)知识传递的教学环境由班级授课转变为一对一教学环境,忽略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等也应发生的变化。(5)只针对微视频进行设计,并未重视一节完整微课程所包含的其他要素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微课程的设计不仅仅是微视频的设计,还应该包括知识内容交互、媒体表现、语言脚本等要素的设计;不仅仅是指一节微

5、课程的设计,而且是一个系统化的设计过程。因此,在把握微课程多重属性的前提下,其设计既应包括各要素的设计,也应从宏观着手关注选题的设计。二、从微课程属性审视微课程设计1.课程属性微课程的属性首先表现为课程,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其中课程设计可以遵循首要教学原理提出的激活、展示、应用、整合等四个教学阶段。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程设计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激活阶段一情景引入、知识回顾。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如何第一时间抓住学习者的兴趣并唤醒先前知识。一节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并不是直接向学习者传授新的知识,而是将学习者带入到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发掘与此知识相关的前伸性内

6、容,例如这些知识是谁发现的、如何发现的、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等,通过向学习者逐渐渗透史实性、文化性的趣味内容,间接启发学习者对知识点本身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回顾先前知识,为引入新知、构建新知识体系打好基础。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微课程来巩固旧知识。这样的微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将不同微课程关联起来,帮助学习者建构稳固的知识体系。第二,展示阶段一引导启发、呈现新知。微课程不只是教师灌输和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锻炼学习者思维灵活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的有效方式。新知呈现阶段应注意对学习者思维的启

7、发过程,帮助他们建立学科的思维方式,促使深度思考,因此微课程设计既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明确学习者的需要,还要寻找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思考。在微课程的设计中还要多利用相关的学科教学软件,如数学学科使用的超级画板、几何画板等软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促使教育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第三,应用阶段一巩固提升、灵活应用。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具体运用新的知识时,才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一节微课程不能只有新知识的传授,还应继续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环节既可以在微视频中实现,也可以通过测试题等辅助资源来实现。第

8、四,整合阶段一思维方法、知识整合。每一门学科的内容由表及里可以分为学科知识点、学科思维方法、学科思想三个层次。知识点是知识学习的浅层内容,渗透在学科知识点背后的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才是一门学科的精华内容,而后者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理解。我国当前的教育过多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缺乏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表层结构的搭建,缺乏深度引导,最终导致他们对知识的运用缺乏创造性。因此知识整合过程应该关注学科思维方法的讲授,促进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深度认知和创新应用。总之,首要教学原理是一种结构开放灵活的处方性教学设计原理,适用于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同样也

9、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合适的理论基础。教师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时,并不需要把这四个阶段明确体现在课件、微视频等要素的设计之中,而是要将其核心思想融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利用技术将之实现。2.技术属性伴随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成长的“数字土著”一代,其学习方式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仅依赖纸质的书本、枯燥的文字,而更加偏爱超链接、富媒体、人机交互技术等为其提供的学习环境。另外,“数字土著”一代的认知方式、信息处理方式、交流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微课程建设不仅仅是纸质化向电子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字化时代“数字土著”所具有的新特点在一定速

10、度上决定了微课应具备如下特点。从微课程设计到建设的实现必然要依赖技术,因此技术属性也是微课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微课程的技术属性包含以下要点。微型结构。为了适应学习者“微”学习的要求,其设计不能仅仅体现在内容聚焦、时间短等方面,还要体现在学习交互设计、创意设计、图形化的视觉表达、视音频及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综合运用等方面,这些都从隐性方面增强了学习者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效果。半开放结构。无论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可以对同一节微课程的不同要素进行二次设计和修改,鼓励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和参与。半开放的资源结构形式能集结群体的智慧,促进微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专题化设计。专题化

11、设计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自由、个性化地匹配合适的微课程资源,同时实现非线性和跳转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防止知识过度碎片化。趣味和创意设计。微课程由于强调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因而对创意设计的要求更高。富有创意的微课程才能第一时间抓住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线上线下相结合。微课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线上学习活动,同时还要结合线下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如微课程可以运用在翻转课堂、混合学习中等。个性化。微课程是适应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资源,必然要求为学习者营造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因此媒体表达、知识呈现等都应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3.时代属性在云计算

12、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和MOOC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可能,而微课程作为开展翻转课堂和MOOC等的重要学习资源,为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按需学习提供了基础,必然附加了其区别于课程和技术属性的时代属性。微课程的时代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支持不同的学习形式上,微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课件的角色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习者线上和线下学习的需要。其二,移动终端在学习群体中大量普及,促使微课程设计应适应移动学习的要求。综上所述,在微课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微课程的课程、技术和时代三大属性。首先应遵循首要教学原理以保证其课程属性;其次应结合数字化时

13、代学习者的特点和微课程本身的资源特点,保证微课程具有半开放、微结构、专题化、趣味性等技术属性;最后应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对教育的影响,关注微课程在多种教学形式中的应用,以更好地支持基于微课程的自主个性化学习。三、微课程各要素设计目前微课程主要采用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学习指导单、测试题、辅助资源与微视频共同服务于基于微课程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微课程既是支持共建共享的半结构化学习资源,同时也是教师研修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单和课件不仅是指导教师形成微视频、测试题、辅助资源的原型材料,也是其他教师对微课程进行二次修改的重要依据。因此一

14、节完整的微课程应该包括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单、课件和学习者使用的微视频、学习指导单、测试题和辅助资源等6个要素。微课程六要素之关系见图1,其中模块1主要针对教师,模式2主要针对学习者,而且六要素的设计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线性排列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是如何关联的,以期有效促进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过程。1. 教学设计单设计教学设计单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型材料,除了包括微课程名称、教学目标、知识点类型、适用范围等基本信息,还要求教师明确本节微课程前后的微课程名称,以表明该微课程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亦便于微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与灵活检索。微课程是一种半开放结构的资源,允许任何人在保护所有者版权的

15、基础上对资源进行修改。教学设计单还要包括“设计意图”与“学习评价”两大要素。“设计意图”体现了微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创意元素等,为微课程的二次修改提供可参考的重要依据。“学习评价”主要包括有答案的测试题等。总之,教学设计单为其他5个要素的设计提供理念上的指导思路.2. 课件设计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同时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艺术性。以往课件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环境,而微课程主要面对一对一学习环境,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课件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更加完整详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件是教师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辅助工具,用于

16、提示重点,言,课件不是辅助工具,而是完整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不同于班级授课制,微课程主要用于学生自学,因此课件内容应更加完整详细,以保证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不会因缺少教师及时的辅导而无法顺利进行。脚本设计。课件设计不仅包括PPT等课件内容的设计,还应该包括语言脚本的设计。对于实际操作类课程,语言脚本更为重要。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对应画面设计的语言脚本。语言脚本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对教师起提示作用,编写脚本的详细程度则根据教师需要而定。字号不宜太大。学习者一般利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微课程学习,因此课件内容的字号不宜太大,而且应以适应各种移动设备的最佳字号为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制作PPT课件,主标题宜在6080号字范围内,副标题宜在2040号字范围内,正文字体宜控制在40号字左右。视觉化表达。微课程的课件设计应更注重教学内容的视觉化表达,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利用图表等工具将文字和数据视觉化,但切记不要过度,否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