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697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双城记人物形象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摘要: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 本文将对双城记中的几位人物进行分析,从中发掘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关键词:人物分析 人道主义 仁爱精神引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双城记是狄更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59年。这个时候,正是狄更斯

2、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也给了他的作品以极其波澜壮阔的背景。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不断的深化,此时的狄更斯甚至已经把个人的高尚情感和人性看做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狄更斯的作品几乎都在颂扬伟大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感,他希望通过人性和情感去抵抗丑恶,并且缓解那些来自下层人民群众的非理性的暴力抵抗。毫无疑问,作为资产阶级的作家,狄更斯不喜欢他看到的暴力的革命。他崇尚的一直都是温和的社会改良,希望通过道德的感化来实现一个大同的社会。他的这种思想在双城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作为一部忧患之作,狄更斯的著名小

3、说双城记以一种借古喻今的方式、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反映了当时法英两国尤其是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并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作家极力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正文: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在狄更斯的笔下,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马奈特医生、卡尔顿、伐石太太、露茜、达而内、梅尼特等人身上,他们身上闪烁着英国传统文化中人性的光芒。作者强调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对待敌对的阶级,它不仅能使敌对的阶级、敌对的人们互相谅解,而且可

4、以改变被人们扭曲的心灵、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再生,因为“爱总是比恨有力得多”。作者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反对革命者在他们身上进行的复仇活动。(一)卡尔顿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想人物西德尼卡尔顿,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利他主义者,可敬的自我牺牲者。在狄更斯的笔下,作为律师助理的卡尔顿虽然才华出众,却默默无闻地躲在人后,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生活使他变的懒散、冷漠、玩世不恭,他的性格被社会扭曲了,然而,他的心地依然充满了人道和善良。因而,卡尔顿成为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卡尔顿他有才华,有见识,思想敏锐,道德高尚,但却不为社会所赏识,只能屈身于庸俗的皇家律师史曲勒孚之下

5、,充当其助手,看似漫不经心,却对“眼前发生的事实际上了如指掌”。他小看自己,因此放任自己,又对自己的放任而感到绝望。他是感情深厚的人,他的内心是高尚而纯洁的。他时刻关心着医生家发生的事情,并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帮助。他用他的智慧在法庭上解救了达奈,利用自身貌似达奈的条件救出了达奈。由于对露茜小姐的爱,以及爱屋及乌的感情,他愿为露茜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最后时刻,他挺身而出,巧妙地安排了移花接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爱人的幸福。露茜不爱他而爱代尔那,他痛苦但并不嫉妒。他向露茜表白:“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牺牲。”果然,他

6、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了露茜的幸福,顶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含着微笑,宁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从这段话中women可以看出他身上闪烁的人道主义的光芒,而作者认为此举乃是人道主义最美的篇章。(二)马奈特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于马奈特医生,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他是个超然局外的人,沉默寡言,富于同情的人,医院和监狱都少不了他,无论对杀人犯还是牺牲品,他都是一视同仁地施展他的医术。马奈特医生属于第三等级的平民, 他富有正义感,风度优雅,充满智慧,作为整个故事的见证人,我们似乎可以把他看作作家狄更斯本人的化身。作者对小说中的马奈特医生的遭遇表现出极大同情。由于职业的原因, 马奈特医生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

7、弗瑞蒙德兄弟践踏人格、草菅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而遭到了侯爵兄弟的迫害,被关进巴士底狱长达十八年之久。但当他看到女儿与埃弗瑞蒙德的侄子夏尔达奈真心相爱时,他把自己十八年的苦难压抑在心中,化仇为爱,接受并认可了达奈,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达奈被捕入狱,马奈特医生不惜面对揭开旧日伤疤之痛,以昔日巴士底监狱受迫害的囚犯的经历,赢得暴动群众的同情与支持,营救出了达奈。他的见义勇为、克制忍让、踏实务实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三)闪光的理想人物梅尼特 梅里特医生,他属于一个知识分子,年轻时正直,富于同情心,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这都是为作者所赞扬的优秀品格。就作品的情节结构来说,他是一个居

8、于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但并不是最能体现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那种“理想人物”。他目睹侯爵兄弟残害狄更斯全家的罪行,不揭发就不能解除自己“良心上的负担”,终于因此身陷囹圄。严酷的铁窗岁月,增强了他对残暴的侯爵家的仇恨。他后来说:“我在狱中的时候,有时候我的报仇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作者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但对他的这种无法抑制的报仇欲望却持否定态度。出狱后,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心完全被对女儿的爱所占据,为了女儿,他甘冒一切风险,甘受任何苦难。他的行为,闪烁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光辉。因而在作者笔下,梅里特俨然成为人道主义的化身。在女儿女婿爱的温暖中,他的智力得到了复活,但最后当他的女婿被革命法庭判处死

9、刑后,他又成了一个浑噩的白痴。这悲惨的事实无异于告诉读者: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是毁灭人性的,革命的暴力手段同样也是毁灭人性的,只有一切阶级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射光芒。(四)露西与达尔内的人道主义精神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秉承了父亲的优点,是这本小说中几近完美的女性。露西是个孝女、贤妻、良母,在他们全家最困苦时也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每天准时给女儿上课。为了可能让丈夫看到一眼,每天下午风雨无阻到大墙对面去站两个小时。露西体现了妇女的人道主义精神。达尔内是个标准的男子汉,他始终是被作者用歌颂笔调来刻画的,他处于一个罪恶累累的家庭,但他出淤泥而不染。他憎恶并且谴责自己贵族家庭的罪行,

10、面对叔父侯爵说:“我们曾经胡作非为”,“甚至在我父亲的时代,我们就已经犯下了许多罪恶,伤害了妨害我们享乐的每一个人。”他并不停留在言辞的谴责,而且有实际行动: 为了达到他“神圣的目标”,主动放弃爵位、官衔、财产,隐名换姓,到英国当教师,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了救人他只身深入明知异常危险的法国,在英国和法国的法庭上他都表现得高贵、勇敢。显然,在他的心目中,人的价值不是由权力、地位、金钱之类来解决的,更不能因自己的享乐而伤害别人的尊严,甚至危害别人的生命。这无疑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五)以伐石太太为代表的激进革命分子的仇恨与卡尔顿相对立的人物是得伐石太太,伐石太太作为一个受压迫的下层妇女,

11、是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对她寄予深切的同情,前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智慧、才能和胆略。作者对得伐石太太家庭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她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手中,只有她一人躲藏在外,幸免于难。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对贵族的仇恨的种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复仇女神”,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坚信理想必将实现。但作者出于对革命暴力的恐惧和反对,又对她的形象进行丑化,用了大量笔墨去描写她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以及为了复仇不惜殃及无辜的变态心理,把“复仇女神”描绘成了“嗜血女魔”。 作品写到,她不仅一心要置代尔那于死地,还要斩草除根

12、,连代尔那的妻子、女儿一并消灭。小说不止一次地把她写作一道暗影“可怕而且阴沉地投射在那母亲和小孩身上”。应该说,这道暗影首先是投射在作者的心上,同时也企图投射在读者的心上,激发起读者对她的反感和恐惧。狄更斯通过她反映了一种非人性的行为,体现的是残酷的复仇和暴力,通过她的结局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六)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人道主义处于代尔那对立面的形象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这是作者予以揭露、讽刺、鞭笞的人物。作者通过外貌描写使我们见到了一副“精致的假面具”,表面上道貌岸然,颇有贵族气派,实际上灵魂极其肮脏、凶残。像侯爵这样的贵族们,恣意挥霍人民的血汗,过着

13、极度奢侈、荒唐的生活。马克思曾指出:“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精髓就是在于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与价值。正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狄更斯对厄弗里蒙地兄弟进行了最充分的揭露和最无情的批判。批判他们生活腐化、残忍凶暴、灭绝人性。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侯爵的马车横冲直撞,压死穷人的小孩,他一面破口大骂人们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一面从车里抛出一枚金币。好像偶然打破一件平常东西,已经赔过了钱就够抵偿了似的。”然而即便是这样,侯爵却仍然不称心,念念不忘那碾死小孩连一个金币也不用赔的时代。封建贵族虽然已经意识到人民群众心中对贵族的特权郁积着强烈的仇恨,却并不放松对人民的压迫

14、。在他们神圣,仁爱精神,人道主义可以说是荡然无存。结语:狄更斯在看到人民的痛苦以及劳动人民的某些优秀品质之后,为了表现出对劳动群众疾苦的同情和改变群众贫困境遇的善良愿望创作了这部作品。而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也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是现实生活使他具备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这部作品中,狄更斯充分肯定了革命的基础,也完整地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中,狄更斯成功地塑造了封建贵族的典型形象,以及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具有不同程度的叛逆精神的中小资产者形象,他们的性格、行动和心理不仅带着他们阶级的烙印,大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的典型,更加体现了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也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充分体现。

15、从个人角度讲,一个人内心仇恨积蓄到一定程度,会使人内心心灵严重扭曲。人道主义可以抚平人内心深处的伤口,哪怕只有一点也好。故事的大团圆结局让人感到温馨,对于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下民众的欢乐和悲哀有了更深意义的了解。狄更斯的成功,是人性中仁爱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胜利。参考文献:1 罗经国 狄更斯评论集M.上海译文出版, 1981.2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3 (英) 狄更斯,宋兆霖译 双城记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 版 4 英乔治奥威尔 不朽的狄更斯A.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5 法丹纳狄更斯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6 梁实秋. 英国文学史:第3 卷M . 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