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665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方法论学 号: 09042315 姓 名: 杨晖晖 课程老师: 胡文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方法论(杨晖晖(09042315)摘要: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八种本科生应掌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 方法本科生就得搞研究,搞研究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本科生要搞研究必须研究和掌握科学的有效的研究方法。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好研究题目, 这是科研工作的实际起点和开端。题目要新,选题可以是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也可以是老问题的新阐释。

2、选题可以是纯学术性质的, 也可以是纯现实的, 但是,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 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选题是最好的。 这些课题首先是现实中的热点、 难点和焦点问题, 然后反映在理论学术界成为争论的热点、 难点和焦点问题。因此,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科生首先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然后, 要搞清楚学界在解答现实问题上的分歧意见, 找出各家值得肯定的合理的观点和应该否定的不合理的观点。判断各家观点合理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最后, 所发现的学术理论界存在的问题, 正是应该选取的课题和立意的出发点。 只有这样选题, 才会选出本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立意才会有

3、新意,研究结果才可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当然,一个人究竟选择什么研究课题好,除了明白这些基本道理外,个人的爱好、兴趣、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因素,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文献检索法文献检索法是调查者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对于某个领域的文献及其内容进行寻找和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可以迅速发现问题, 迅速进入研究前沿, 节省研究资金和研究劳力,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文献既有内容和形式,又有载体。文献的内容是指文献所记载的人类的知识、理论等, 是读者可以通过文献对于作者加以理解的东西。文献的内容, 可以是知识 (客观事实, 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决的

4、问题) , 也可以是价值标准 ( 对于人类应如何看待事物的认识, 解决善的问题),还可以是审美情趣(对于美的鉴赏倾向,解决美的问题)。文献中的这些知识、理论等需要一定的“形式”,如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可以以文字记载也可以以声音记载。这些“形式”,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读者对于作者进行理解的媒介。文献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同时,这些“内容”和“形式”也需要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中,如这个思想家所写的文字可以存在于图书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光盘之中或网页之中。文献的载体,是文献得以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中传播的基础。传播文献的载体,可以是泥版、羊皮纸、雕版、石碑、铜柱、图书、报纸、杂志

5、、录音带、缩微胶卷、软盘、硬盘、数字光盘等。没有“形式”的“内容”不是文献,如某个人的存在于他自己头脑中的思想。没有“内容”和“形式”的载体仅仅是物而不是文献,如一本书去掉了文字,就仅仅是装订了的纸张。而没有载体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是文献,如某个人的没有录音或文字记录的演讲。文献是“内容”、“形式”和“载体”三者的统一体。文献检索的意义:献检索是发现问题的便捷方式;文献检索是迅速进入研究前沿的便捷方式;文献检索是节省研究资金、节省研究劳力的方式;文献检索是各种社会调查方法的基础;文献检索是不能采用某些调查方法时的替代方法文献检索的步骤:1提出文献检索的目的文献检索总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

6、,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物理量使文献检索能够高效地进行,需要在进行文献检索之前明确进行文献检索的目的。文献检索的目的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划分。首先,任何研究工作都是要证明或证否种判断。按照需要证明或证否的判断的类别划分,文献检索的目的可分为:第一,确定事物发展的历史、状况和趋势(是何);第二,确定事物的评价(如何);第三,确定对于某种问题的对策(应何)。其次,按照问题的范围划分,文献检索的目的可分为;第一,解决国际问题:第二,解决国内问题;三,解决地区问题或行业问题;第四,解决单位内部问题。2根据文献检索的目的确定所需检索的文献种类。第一,进行文献检索的范围应与问题的范围相适应。例如,

7、要了解全国范围的某个问题,就需要检索有关全国的文献,而不能仅仅检索有关某一省的文献。文献检索的范围可超过问题的范围,例如,要了解中国的教育状况,除了对于中国的教育文献进行检索之外,还可以对于外国的教育文献进行检索,以便进行借鉴。简言之,文献检索的范围可以大于问题的范围,不可小于问题的范围。第二,若文献检索的目的是确定事物发展的历史、状况和趋势(是何),应主要通过检索公开出版的报刊、书籍,特别是年鉴、专业杂志、专著等,以及到有关部门检索内部资料等,了解原始资料、准原始资料以及前人在论文和专著中的研究成果。第三,若文献检索的目的是确定事物的评价(如何),应主要通过检索专著、专业杂志、论文集等,了解

8、前人的研究成果。第四,若文献检索的目的是确定对于某种问题的对策(应何),应主要通过检索专业杂志、教材等了解前人提供的方法、案例等。3设计文献检索的方案。文献检索者要确定有可能掌握资料的机构(政府部门、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展览馆、书店、私人、民间组织),确定该机构提供资料的可能性和需要的条件。文献检索者要根据所需要的文献种类,在可能提供所需文献的机构中进行选择。4为文献检索创造条件。文献检索的方案确定之后,文献检索者就要根据方案为进行文献检索创造条件。例如文献检索者为了到某一政府部门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开具单位介绍信;为了到图书馆进行献检索,需要办理图书借阅证等。5进行文献检索。当文献检索的条

9、件具备之后,文献检索者就可以到选定的机构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文检索。例如,在图书馆,可以按照作者名、文献名、图书分类、出版社、出版时间等进行索。在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的分类或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通常,在进行文献检索之前,文献检索者可以从目录、摘要、文献综述、述评等二次献或三次文献中发现线索(如知道作者名或出版社名)。文献检索结果的处理文献检索者寻找到所需要的文献后,还需要对文献检索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后对于检索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文献检索的结果的处理,只要采取读书笔记、读卡片和计算机文摘数据库的形式。三、访谈法访谈是访谈者为了通过访谈对象了解信息、验证假设而有计划实施的

10、、与访谈对象的角色地位不均等的谈话。访谈法是访谈者通过对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而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访谈法的意义:第一,易于了解访谈对象的说法、看法。第二,可以在访谈中对访谈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者在进行访谈时,不仅可以了解访谈对象口头表述的内容,而且可以同时从访谈对象身上了解更多的信息。访谈对象在表述一个观点或陈述一个事实时,言谈举止的表现往往隐藏着重大的信息。第三,可以与观察相互印证。访谈法获得信息的方式与观察法获得观察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在研究者采用观察法进行调查时,所得到的信息往往只涉及人的外在的方面,如人的行动、表情等。访谈法的原则:第一,访谈的目的是了解而不是表达。第二,访谈者不能诱导

11、访谈对象。第三,访谈者不能在访谈时对访谈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第四,访谈应辨别真相与假象。第五,访谈中任何信息都是有意义的。访谈法的基本程序:1、确定访谈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确定访谈项目。即确定在访谈中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3、确定访谈对象确定访谈对象, 应以有利于获得所需要的真实信息为原则。4、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访谈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互动, 所以需要事先确定访谈的时间, 包括确定访谈的次数、每次访谈的日期、每次访谈的开始时间、每次访谈的持续时间。5、确定访谈的记录方式访谈的记录方式包括手工记录和机器记录 ( 录音记录、录像机记录等)。6、制定访谈计划访谈计划是访谈者对于整个访谈活

12、动的整体安排, 是对于前五项安排和其他相关事项的归纳, 是实施访谈的依据。7、实施访谈。8、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即对于访谈的记录进行整理, 以便对于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四、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我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状况、问题、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是最基本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又一项基本功。现在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当前最流行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关键是对问卷的科学设计,每个问题至少都应有赞成、反对和弃权三种不同答案。问卷对象的人数越多越好,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数量统计和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倾向性答案。现在人们对开调查会不大重视,这不好。毛泽东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

13、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到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116要搞好调查研究,就得学会辩证分析和阶级分析两种方法。所谓辩证分析,就是矛盾分析,对立统一,既看全面,又抓重点,立足现实,预测变化发展。现在一讲阶级分析大家觉得很可笑,以为阶级都不存在了,你还讲什么阶级分析法?其实,阶级分析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经济利益分析法,因为所谓阶级无非是指社会上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的两个最大的经济利益集团,阶级的存在在当今中国是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它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存在它就不存在了,只不过它现在是一种自在的阶级关系,不是一种自为的阶级斗争罢了。同时,应当明白只有通过阶级分析法,才能真

14、正看清人们在社会现实中的经济地位,制定正确的战略、政策和策略。因此不可轻视和放弃阶级分析法,而应当重视和学会阶级分析法。五、历史研究与逻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所谓历史研究,就是要搞清楚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所谓逻辑研究,就是要搞清楚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中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哲学上称之为“逻各斯”;它反映在人的头脑里就是抽象的思维逻辑。一般来讲,论从史出,逻辑以历史为前提和基础;史为论证,历史证明逻辑观点的正确性。因为历史现象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而逻辑是同一的、必然的,因此,逻辑是历史的修正。但是,逻辑就在历史之中,因此,逻辑和历史的起点和终点又是一致的。六、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

15、辩证逻辑的研究方法它被黑格尔称为是寻求绝对真理的绝对方法。列宁把这种方法分解为辩证法的16条要素,并简明地指出:“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1(p239)具体点讲,所谓分析就是分解事物为各个部分、方面和层次,并对其作出抽象的规定,揭示各种规定之间的矛盾关系,用中国哲学的语言讲就是“一分为二”。所谓综合就是把各个抽象的规定总合为一个整体概念,就是得出理论结论,用中国哲学的语言讲就是“合二为一”。一般来讲,分析是前提和基础,是关键;综合是分析的必然结果,是分析的目的。所以,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方法应互相结合。七、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的研究方法这种

16、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两个思维阶段相统一的过程。列宁说:“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2(p181)列宁讲的就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思维过程。马克思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是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