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教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0962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炉中煤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炉中煤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炉中煤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炉中煤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炉中煤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炉中煤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中煤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炉中煤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所抒发的火热的爱国热情。2.了解诗歌通过艺术形象抒情的表现方法。教学重难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2.热情洋溢的语言特色。3.诗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郭沫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20年代初诗人寓居日本,正值国内“五四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诗人看到新生的祖国,正象一位年青的女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这首诗炉中煤。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炉中煤写于1920年年初,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这首诗构思自然新颖,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

2、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作者介绍:1978年6月12日,我国现代杰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戏剧家、古文字学家、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北京逝世。郭沫若生于1892年。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五四”时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4年以后,郭沫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

3、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抗战开始后回国,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战工作。历任救亡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揭露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该书后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所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

4、解。郭沫若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当选为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作品简介:炉中煤写于1920年年初,当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上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肆意侵夺,早已激起作者强烈愤慨,中国封建军阀的腐败和混战,同样使作者深为痛恨。1919年的五四运动,像报春的惊雷,预示着一场空前的大革命暴风雨已经来临,燃起了诗人胸中的革命激情。他以文艺特别是诗歌为武器,歌颂人民的

5、革命。迎接祖国的新生。郭沫若称五四后的几年是自己的“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我几乎每天都在诗的陶醉里。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像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笔来战颤着有时候写不成字。”炉中煤就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他把这时期的诗,集为女神,于1921年出版,这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写作背景:炉中煤写于1920年年初,当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上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肆意侵夺,早已激起作者强烈愤慨,中国封建军阀的腐败和混战,同样使作者深为痛恨。1919年的五四运动,像报春的惊雷,预示着一场空前的大革命暴风雨已经来临,燃起了诗人胸中

6、的革命激情。他以文艺特别是诗歌为武器,歌颂人民的革命。迎接祖国的新生。郭沫若称五四后的几年是自己的“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我几乎每天都在诗的陶醉里。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像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笔来战颤着有时候写不成字。”炉中煤就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他把这时期的诗,集为女神,于1921年出版,这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作品主题:这首诗构思自然新颖,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许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本诗把祖国比做“女郎”是吸取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精华做为

7、养分,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离骚中美人香草之喻,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本诗每节以“啊,我年轻的女郎”领起,从不同侧面倾诉,这种复唱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四节,每行三顿,一韵到底,在形式上统一、完整、和谐。作品鉴赏之一:“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

8、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轻”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

9、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作品鉴赏之二炉中煤是女神中突出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名篇。诗人身在日本,遥念祖国。他曾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个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念祖国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在于它打破常规常格,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比喻,诗中的“女郎”比喻着祖国,燃烧着的“炉中煤”是诗人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性的形象本身似乎并不新奇,然而却十分巧妙。在一般诗篇中,常

10、把祖国比喻为母亲,而郭沫若在这首诗中却跳出窠臼,把祖国比喻成热恋着的女郎。从习惯观念看,这或许有点失之轻薄,但从表情的角度看,却是恰到好处。一般说对母亲当然有爱,但更多的是尊敬,是感恩戴德。对爱人则重在爱。所以,从爱之深、爱之切来说,诗中的“女郎”的比喻形象再贴切不过了。特别是在诗中诗人自比成“炉中煤”,那炽热的爱只是奉献给“女郎”才更合适。若把“女郎”换成“母亲”反而显得不伦不类不可信。煤,是长期埋在地下的。以煤自比,首先就表达了对旧社会长期埋没人才的不满。煤,一旦被点燃,就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用燃烧着的“炉中煤”自比,又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毫无保留的献身精神,而且这炉中煤,既表

11、热爱,又表献身,身负二任,贴切合理。所以,诗人在这首诗中对于意象别开生面的选择,堪称别具匠心。炉中煤,全诗四节,每节开头的第一句和一、四节的最后两句采用复沓迭唱的手法,不仅使满腔爱国激情更集中、更突出,而且增强了节奏感,产生了音乐美。解读作品:炉中煤是一首饱含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聪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这首诗就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想“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第一节,诗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

12、也绝不后悔遗憾。第二节“我”向祖国表白自己的心迹,虽然外表有些卤莽,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希望不要被祖国嫌弃。接着,写“我”的重生: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心中有委屈、苦闷、彷徨,不过,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所以,仅有思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效力之机已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结尾与开头形成复唱,是诗人爱国主义感情的凝聚点。本诗把祖国比做“女郎”是吸取了我国传统诗歌的精华做为养分,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离骚中美人香草之喻,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作品意向: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

13、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

14、“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

15、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二、第一节赏析1.深入理解“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两个比喻的意义。炉中煤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国。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明确:因为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了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

16、精神实质上讲,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2.思考: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明确: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这是诗人思念祖国的基础。因为是在对作为喻体的“年青的女郎”倾诉,所以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仅是指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念,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义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为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三、分析第二节1.这一节中,“炉中煤”自称“黑奴卤莽”。这是对于“煤”的外观形象的描述:浑身黝黑,形象粗陋,不惹人喜爱。“炉中煤”问“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这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