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8静止和运动》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3370046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8静止和运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8静止和运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8静止和运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8静止和运动》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静止和运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3、通过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参照物的选择,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前欣赏) 播放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大屏幕呈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鲜活画面。教学方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播放动画:画面上有河水中航行的船只,天上飞行的飞机,岸边有房屋、树木等,远处是初升的太阳。) 师:画面上哪些物体是

2、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岸边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 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 师:平时,大家都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能举几个例子吗?先说静止的物体吧! 生:教室里的钢琴、教室里的墙、桌子、椅子 师:运动的物体呢? 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转动的地球、跳动的心脏、走动的钟和手表、航行的轮船 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 师:例子举得很好!不仅固体会运动,气体也会运动! 师: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再看一段电梯运行的录像。 师: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电梯里的红衣男孩,他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生:他是运动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电梯里的人看他是静止的。 师:为什么对

3、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生:因为我们看电梯上的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男孩是运动的。 生:电梯里的人看男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所以他们判定男孩是静止的。 师:分析的相当到位,非常好。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的位置改变了?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正在行驶的车内,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小男孩起身离开了座位,他的位置相对于座位发生了变化。 师:你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再做出判断。这个

4、被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 生:是静止的。 师: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怎样的? 生:是运动的。 师:回忆刚才观光电梯的问题,以电梯外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改变了,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男孩是运动的。 师:以电梯内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没有改变,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男孩是静止的。 师(播放列车运行的情景):火车从学生身边开过,小孩坐在火车里观察坐在一旁的大人和窗外的树木,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5、 生:以学生为参照物,火车相对于他有位置的改变,火车是运动的。 生:以桌子为参照物,大人相对于它没有位置的改变,大人是静止的。 生:以小孩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相对于他有位置的改变,树木是运动的。 师:下面拿出你们的玩具汽车,两个同学一组,玩一玩,并分析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做模拟实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根据以上分析,说一说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 生:描述运动和静止必须选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是静止的。 生: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师: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一般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

6、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播放动画:飞机的相对运动 ) 师:以“天空的某物如白云”为参照物,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生:都是向右运动的。而且运输机运动得比直升机快! 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如果以运输机为参照物呢? 生:以运输机为参照物,直升机和白云都是在向左运动的! 师:很好!那么,如果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向右运动,而白云是向左运动的! 师:好!如果这时候我要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怎么办? 生:让运输机飞慢一点,和直升机一样快慢,在直升机的上方加油,就行了。 师:很好!我们这就进入飞机的空中加油问题! ( 播放飞机空中加油场景 ) 师:我们来描述一下

7、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生: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另一架是静止的。 生:以云层为参照物,两架都是运动的。 师: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生:两架飞机运动应同方向,同快慢,也就是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师:课前播放的歌曲中有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 为参照物;第2句以 为参照物。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 生:第1句中的竹排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 师:那我们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生:我们可选择河岸、青山、树木、河水为参照物。 教:在第2句歌词中,哪个物

8、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 生:青山! 师:那我们又要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生:这时我们选择竹排、船桨、竹排上的椅子和人为参照物。 师: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它是任意选取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师(出示情景图):请指出下列情景中的参照物 生:“小鸟在飞翔”的研究对象是小鸟,参照物是:天空白云、树木、太阳、岸上的人 生:“烟囱在冒烟”的研究对象是烟,参照物是烟囱。 生:“树叶在摇摆”的研究对象是树叶,参照物是树。 生:“河水在流动”的研究对象是河水,参照物是河岸、岸上的树和人 生:“太阳东升西落”的研究对象

9、是太阳,参照物是地球、地平线、东方、西方 师纠正:参照物应该是物体,所以像“地平线、东方、西方”这些方位词一般不用作参照物的选择。 生:“月亮在云中穿行”的研究对象是月亮,参照物是云。 (教师出示浩瀚无际的大海图片) 师: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得出: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找不到合适参照物的,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所以事先不选定合适的参照物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师:根据参照物的选择而引出的运动和静止相对性,不仅在刚才所讲的飞机加油问题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等科学方面应用广泛;还可以让你异想天开,把很多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设计情景

10、,充分感知) 师;如果你是一位导演,教室是你的摄影棚,你怎么在教室里拍摄电影中的飞翔镜头呢? 生:需要投影云向后飘动的大背景;用电扇吹出大风,演员穿上绸衣可显示出迎风起飞的动感 师:请你来表演吧。 (生登台表演“迎风飞翔”。) 师:大家有否感到学生乙在飞? (学生鼓掌表示满意!) 师:飞过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爽!因为我飞得比直升机还要快! 师:如果让你在不到一平方米的面积里,和平时在平地上跑步一样,真的一直向前跑了1千米,有可能吗? 生:在跑步机上就可能完成!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那么多的例子,让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读一下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 生:送瘟神(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

11、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师:其中的一句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诗句的? 生:我坐在赤道上就可以完成,我选择太阳或者其他行星做为参照物,我虽然坐在赤道上,却和地球一起做自转运动,因为一天地球自转一圈,而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刚好是八万里,所以我可以一点都不累地“坐地日行八万里”! 师:咱们再来看一段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动画,地球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为什么? 生:因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同地面上静止不动的人一样,绕地轴转动的速度相同。 生:卫星相对于地

12、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板书:18静止和运动 参照物 课后反思: 1、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亲历探究而获得的,但将枯燥的知识讲解转化成一些有趣的活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类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直观的氛围中去体验和感受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其乐融融!另外,我顺应孩子们的需求,在语言、手势、表情等方面都能尽量贴近学生,对于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优化探究问题的设计: 新课标要求从实际情景入手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针对这节课牵涉到的实际情景较多,我在提出问题方面下了大功夫仔细斟酌,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在任务的驱动和问题的激励下,自己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如:从运输机飞得比直升机快的场景上,追问怎么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同快慢和同方向的相对静止的“同步”结论。诸如此类,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上课时我的注意力有时会被几个回答流畅的同学吸引,会不自觉地经常提问到他们,其实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还没能跟上,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关注面!在实例的挑选上要精炼,宁缺勿滥!在今后的教学上,我希望能从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