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9527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时训练 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班级_ 姓名_ 学号_ 一、 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有人在总结近500年来的变化时用了两句话,“15世纪开始世界越来越小”,“20世纪末开始世界就像是一个地球村”。据此回答14题。1下列对“地球村”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它是指地球上的一个个村落 B在地球上取消国家,变成一个大的村落 C地球上人们的交往就像在同一村子那样方便 D它是一个很小的地方 2“20世纪末开始世界就像是一个地球村”,这一“地球村”的突出特点是 ( )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 跨地区的经济活动政治上日益走

2、向一体化 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交往的增多 B经济贸易的频繁 C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改进 D世界和平的进步毫无疑问,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地球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0世纪末的 技术,使世界就像是一个“地球村”。 ( ) A航海技术 B通信技术 C信息技术 D航空技术 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催生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下列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信息高速公路建成直接相关的有 ( )购物可以在家中 就诊不必去医院 放假到处去旅游 送信不要邮递员A B C D6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可以 ( )节约我们的时间 节约我们的能源 扩大我们交往的活动半径 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A B C

3、 D7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世界闻名,但其中的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尼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或横滨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一事实表明 已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政治民主化 D经济全球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近16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丹麦、希腊、葡萄牙等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有人计算过,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辆汽车时,其中包括日本零件制造商1750美元、购买新加坡等地的零部件费用4000美元韩国装配工人工资3000美元当今世界经济中,像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公司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这些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

4、%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产品研究和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据此回答810题。8材料最能反映的经济全球化特征是 ( )A生产的国际化 B销售的国际化 C投资的国际化 B金融全球化9像美国通用公司这样,将世界经济编织成一个整体,有力地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全球化的公司我们一般称它们为 ( )A合资公司 B电子商务公司 C跨国公司 D世贸组织10材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作用是 ( )A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合理配置 B不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C不利于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D不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111997年1

5、2月,160年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20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目的是为了 ( )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 遏制全球荒漠化趋势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防止全球资源耗竭A B C D 12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对人类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信息交流加快增进情感沟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加快资源的消耗A. B. C. D. 131978年以来我国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人数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引起这种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 )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日益普及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A. B. C. D. 14安徽一农民在家利

6、用互联网,销售布鞋到欧美的十多个国家。这表明信息技术能( )推动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 使国际贸易的效率提高而成本下降 使国际金融的效率提高而成本下降 D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15下列有关20世纪末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原因的叙述,不合理的说法是( )A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B它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后的必然产物 C信息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D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环境为全球化创造了政治条件 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既有机遇也有风险。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据此回答16-17题。16当前,

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正面效应包括 ( )导致世界财富增长 有利于遏制跨国犯罪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 D缩小南北差距 17下列事件的发生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有关的是 ( )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海水淹没 贫富差距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和扩大 疯牛病、禽流感、非典在全世界的蔓延与流行 非法移民等社会问题A. B. C. D. 18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这些机遇包括 ( )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A. B. C. D. 2000 年 4 月,李岚清

8、副总理在南方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资源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并未在经济全球化受益。19由此可见,要发挥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克服其负面效应,最关键的是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 B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C发展中国家积极回应,迎接挑战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0 材料充分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B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C当前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弊无利 21当2020年发生“

9、非典”传染病后,全球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通讯技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在极短的时间内研究取得突破。这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能有效消除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B每个国家都应不允许病人出境 C各国领导应亲自负责传染病的防治 D各国医疗机构要相互合作2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为 ( )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国际金融、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在别国的帮助下解决环境问题 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A B C D二、非选择题(

10、本题共5小题,56分)1(8分)阅读麦当劳广告中的一组画面,回答下列问题:(1)画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怎样的趋势?(2分) (2)如果你到这些名胜古迹去旅游,看到的是同一种标志,吃到的是同一种食物,你会有何感受?(6分) 2(14分)材料一: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目前,全球有1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8.4亿人面临饥饿,每天约有2.4万人死于与饥饿有关的疾病,而发达国家却越来越富裕。用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的话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染上伤寒,发达国家也会

11、得感冒”,这话正在成为共识。全世界都在反思贫困与恐怖、贩毒等恶性犯罪之间的联系,美国等发达国家也转而比较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解决贫困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引起这一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各是什么?(8分)(2)对材料二中某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4分)(3)你认为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问题的最根本办法是什么?(2分)3(10分) 材料一:2001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72亿美元)。该公司的足迹现已经遍布全亚洲,在印尼和菲律宾都设有自己的工厂。海尔集团1991年开始产品出口到欧洲,1996年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建厂,1999年到美国建厂,2000年,海尔成为首家在美国本土开办大型工厂的中国公司。海尔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目前可以参与产品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325。材料二:“海尔现在所做的,将是我国企业以后要做的、海尔代表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