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68842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为了解重点任务有关情况,针对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2、规划司有关负责人。问: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上,2019年比较大的改革举措是什么?主要意义在哪里?答:重点任务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要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所谓“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根据这份文件,各级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

3、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体现了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问:在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先序上,请问是如何考虑和布置的?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点任务明确指出,首先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上下同欲者胜”,方能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4、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在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先序上,要特别注重不同规模层级城市的协调发展,偏重哪一个都不行,尤其是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大城市,要更多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吸纳大量农村人口,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任务的重点。中小城市发展也要根据不同城市类型,分类施策。问: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需要推进哪些配套政策?答: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任务指出,要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重点关注“随迁子女”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需求,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对于暂时不能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要

5、确保其全部持有居住证,以此为载体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重点,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的含金量。(摘编自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材料二: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圈承载着一国的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核心力量。都市圈首先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其次需要圈内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全面一体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然而,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人才的流动,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

6、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都市圈的户籍管理由“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到“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改革,将有力扫清阻碍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稳健推进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调整落户制度,实现小城市落户的全面放开、中等城市落户的逐步放开和大城市落户的合理放宽,释放不少改革红利。随着政策的落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新型居住证制度和中小城市的“零门槛”落户制度在全国全面铺开,大城市不断放宽落户门槛。但需要正视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仍然

7、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差距仍不小,农民在中小城市的落户意愿不高,户口隐形标签仍然存在。在户籍制度改革即将迎来“大考”之际,“城市群的户籍一体化”打开了突破口,将成为户改的新方向,必将有力促进“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摘编自以都市圈融合促进户籍改革)材料三: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既需要吸引各类高端人才,也需要农民工群体。现代城市的竞争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上,农民工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前几年,一些城市背离了城镇化规律,企图只要白领置业,不要蓝领落户。表面上看,这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费用,实际上对保持城市竞争力不利。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抱怨请工难、雇工贵,其中固然有适龄劳动人

8、口减少的因素,但也与所在城市户籍政策密切相关。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不过,也有部分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预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人口红利。这些城市虽然放开落户,但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公共服务,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随着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类权益在增值,一些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他们认为保留农村户口会更“吃香”。 说到底,农民关心的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城镇”或“农业”字样,关键是依附其上的各项福利能否同步跟上。至于选择落户哪座城市,往往会看经济安全感和情感归属感强不强

9、。因此,各地不妨在农民“等等看”的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提高户口背后的含金量,让他们在城市也能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摘编自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重点任务指出,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体现了这一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B. “都市圈”需要一个中心龙头城市引领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圈内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要打造一体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关键在于实现圈内不同区域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C. 材料三认为

10、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依附于户口之上的各项福利都应该同步跟上,这里的“各项福利”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一提及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及材料二提及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D. 三则材料都提及目前户籍改革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仍然不够完善。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国城市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分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II型大城市与I型大城市等。在不同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城市政府提出“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体现出城市落户政策的灵活性。B.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

11、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时代来临。C. 由于实际落户进城不及预期,造成不少农民成为城市“边缘人”,城市出现独特的“钟摆式移民”,每年春节前后移动一次的“春运潮”即为实证。D. 放开落户后,城市应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更好的公共服务留住人。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 城区常住人口216万左右的惠州,2020年落户上将实现“想入即入”。B. 城市人才流动受制于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在不同区域间双向流动的“候鸟式”流动模式。C. 未来相较于对大学生的争夺,看似普通的服务业劳动者,才是城市人口资源竞争中的一个值得挖潜的领域。D. 大城市要通

12、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提供,提升所有常住居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从“宜家”的角度考虑如何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 我国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有何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6分)【答案】1. D 2. B 3. A 4. 材料一是访谈类材料,材料内容始终围绕重点任务,中心集中。访谈形式,入题简单,利于读者把握谈话内容。访谈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易引发读者关注。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使材料结构、思路条理清晰。论证中主要运用了引证法,语言精练,含蓄典雅,极富启发性,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5. 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13、。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将有力扫清阻碍都市圈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基础。释放改革红利,同时给城市带来人口红利,保持城市竞争力。【解析】【1题详解】A项,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型大城市只是“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B项,“关键在于实现圈内不同区域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错,由材料二“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可知,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关键在于“社会体制的一体化”;C项,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三“各项福利”与材料一、材料二提及的“城市公共服务”内容一样,均指“教育

14、、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2题详解】“将由”,混淆时态,已然变未然,注意材料一原文的“已由”。A项,材料一,“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的确基于不同城市特点,能体现出城市落户政策的灵活性;C项,材料三,部分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城市,“等等看”,充分体现城市“边缘人”特点,属“钟摆式移民”。D项,材料三,关于落户城市,农民关心的关键是“依附其上的各项福利能否同步跟上”,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所以城市应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用更好的公共服务留住人。3题详解】惠州城区常住人口200万左右,属II型大城市,重点任务明确,2019年II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15、所以可以实现“想入即入”。B项支撑材料二,C项、D项支撑材料三。【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方法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访谈类材料,访谈内容始终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带来的各种影响,中心集中。形式上,由记者提问导入话题,入题简单,不枝不蔓,利于读者把握每部分谈话内容。发改委负责人高屋建瓴的回答,则具有现实针对性,易引发读者关注。访谈内容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先指出重要户籍改革措施,再分析大中小城市户籍改革的优先顺序,接着点出户籍改革对配套政策带来的影响,层层推进,使文章结构、思路条理清晰。论证中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如“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下同欲者胜”等,语言精练,含蓄典雅,极富启发性,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首先,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加大户籍改革力度的意义”;其次,结合三则材料认真梳理筛选。(二)现代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丢失的脚步王开岭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没人再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