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687658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十五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基本内容 难点 认识并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两段歌词分别指什么历史内容 探究 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 邓小

2、平南巡 一 历史性的跨越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最先在波兰出现 后来扩展到东德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 事件以1991年苏联解体告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创 1 背景 80年代末 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 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 在此影响下 1989年4月初 北京一些高校的青年学生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形成学潮 极少数人自由化分子却利用这个时机 进行反党 反社会主义的活动 在他们的煽动下 首都及地方一些高校的学生大批涌

3、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 西安 长沙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了打 砸 抢 烧 学潮迅速发展成为动乱 这场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 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进程 给党 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党史上的80件大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 十二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并进一步提出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 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十三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党的上述一系列决策反映了怎样的特点

4、 始终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步子不大 不能跨越计划为主的框架 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 所有制形式单一化 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 企业缺乏自主权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 国家统负盈亏 吃 大锅饭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 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所谓市场经济 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 可见 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 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 和平演变 战略与策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企业进行租赁 承包 联合 兼并以及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等试点 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 甚至误

5、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 走资本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 材料说明改革遇到什么阻力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吗 一 历史性的跨越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国内 1 邓小平南巡 1 背景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一 历史性的跨越 国际 国际风云变幻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国内 1 邓小平南巡 1992 1 背景 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改革遭遇重重阻力 2 内容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 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判断实践的标准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本质 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

6、深远的意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2 中共十四大 1992 1 内容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集中精力经济建设搞上去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2 意义 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你或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 四川50

7、年代粮票 北京市面粉购买证 80年代四川省棉花票 1981年黑龙江省絮棉票 80年代北京市肉票 5 29 2020 90年代粮票 票据的变迁时代的折射 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各种票证废除 人们的生活用品敞开供应 超市中的货物及购买的人们 1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 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A 2 到1986年 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B 商品供应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C

8、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D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 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 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D 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4 1993年 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第二货币 粮票 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 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 是指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 人民公社化时代C 计划经济时代D 市场

9、经济时代 D 5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中共十五大6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会议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三大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C C 7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10、 B 8 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 其表现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政企分开 A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制 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优势 通过价格 供求 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缺陷 市场不是万能的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破坏性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十四届三

11、中全会 1993 1 内容 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2 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 2 中共十五大 1997 1 内容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多样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2 意义 又一次思想解放和理论深化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共十

12、四大召开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召开 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 方法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007年底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较1978年增长了近十四倍 超过德国 公次于美 日 居世界第三位 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活力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增强了综合国力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 意义 本课小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 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使经济体制改

13、革的目标具体化 1997年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活力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增强了综合国力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在改革开放中 经过三次思想解放 我们先后冲破了 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 和 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了 计划经济崇拜 的关键事件是A 中共 十三大 B 中共 十四大 C 中共 十五大 D 中共 十六大 B 课堂练习 2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明确了社会主

14、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 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A B C D B 3 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抓住有利时机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试验 看准了的 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 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 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C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 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B 4 十五大报告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 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C 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C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