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68451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学习军事谋略的四条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炳彦学习军事谋略学的四条方法编者按李炳彦先生所阐述的观点,揭示了学习谋略的一般规律。 军事谋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方兴未艾,并逐步由自发转入自觉。总参谋部领导和机关,很重视这一研究活动。在每年下发的关于部队、院校训练和教学的文件中,都反复强调要加强谋略训练,提高各级指挥员的谋略水平。这对于建设我们的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军事谋略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单位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习和研究军事谋略学应把握以下四点。 (1)培养你的“悟性”,开通智慧之泉。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会性”。比如中国的国画同西方的油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前者在外部形式中,含着一种哲理

2、,只有通过丰富的联想,才能领悟到它的真谛。而后者则强调外部的逼真。再比如,中医诊断中的切脉,书中讲到28脉,虽然都有具体的解释,但只看书本而不经过长期实践,是难以体会到、把握住的。相反,西医诊断,抽血化验,红细胞是多少就是多少。透视照相等诊断方法,操作性都非常强。 前边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兵学中丰富的谋略思想,是一种艺术,其中包含的那些最精华之点,则有只能意会而不尽言传之妙。 中国明代一位医学家著有医学心悟一书。这里讲的“心悟”正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特点。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对“道”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如果对“道”可以用语言文字解释清楚,那就不是“道”了。“道

3、”包含有万物之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给他加上个名子来称谓的。因此只能用心悟,只能去领会。 六祖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请你给我解释涅pan经吧。六祖慧能回答:对不起,我不识字。请你把经文念出来,我可以略解其中的真理。无尽藏尼嘲笑说,你连字都不认得,怎么能了解其中的指理。六祖慧能说:真理是和文字无关的。文字像你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所在的方向,但手指却不是明月,看月亮也不一定非要透过手指。然而,一般人只顾看手指,并没有顺着手指所指的方向去认真观察高悬的明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读兵书多的人,未必都会用兵。有的人只记着了兵书的文字,并没有理解用兵的奥秘。 悟的过程,给予了主

4、体思维的很多自由。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研究治国安邦的道理,经常引举其中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本来讲得很简单。小鲜即小鱼,如果直译为白话文,就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煎小鱼一样”。但如何去领悟其中寓含的治国之道,那就五花八门了。 有的认为:这句话提出了一个简单性原则。政治家治国,要“举大若小,举重若轻”。因此,就像煎小鱼一样。 有的认为:煎小鱼要小心翼翼,治国也需要勤政,需要谋划周全。 有的认为:煎鱼最重要的是把握火候,一次煎好一面,再煎另一面。如果翻来覆去,来回折腾,鱼肯定煎不好。治理国家,推行政策,更不能像翻饼子那样。否则,国家非乱套不可。 有的认为,煎鱼红烧,可

5、以说是调料最多的菜肴。葱、蒜、姜、辣椒、油、盐、酱、醋 、糖,还要加点料酒等。你看,已经不是五味俱全了。这些调料必须按比例加入,协调为最佳的味道。比例不当,协调不好,做出的鱼就不好吃。治理一个国家,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也是协调发展问题。协调才能平衡,平衡才会稳定,稳定才可以减少内耗,使整体力量朝着即定的方向稳步发展。 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悟出如此多的道理,而且每条道理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易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作,也是军事谋略思想的源头之作。易经里的太极、八卦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由于后人,乃至今人丰富的联想力、理解力,使之深不可测,其妙无穷。以至有人认为现代电子计算机

6、的创造、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莫不出于此中。难怪有人怀疑:太极、八卦很可能出自比人类更聪明的外星人之手。 孙子兵法仅数千言,然而后世注孙子的书却有几十万、数百万言。不同的注,有不同的领悟,不同的阐发,同时也就注入了新的发现和创造。 “悟性”是一种创造性的自由思维过程。传统的谋略思想原则,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自由度。而创造就必须自由的思考。受约束的思想是难以产生新意的。 自由思考,并不是提倡主观随意性。“悟性”的自由思考,总是围绕着一个轴心,扩大思维场;向着一个目标、目的,不断寻求达到目标的新途径。如前边讲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一语。虽然后人从中悟出的道理有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没有离开

7、“烹小鲜”思考。“变易无常”、“无常中又有常”,“变易中有不易”。同样,讲思维的自由度,一方面是自由,一方面又有度,有思维的轴心,这就是规律性。 “悟性就在你的脚下”,靠它才能走上创新的高峰。 悟性就在你心中,靠它才能凿出智慧的泉水。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悟性,是主观自省顿彻之意,全靠自己在多思中养成。 (2)紧紧抓住人与人的对抗、竞争活动这一主线探微求真。 关于什么是谋略学的概念分析,在后文中已有详论。为了本节研究的方便,我们在这里仅借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谋略是人与人在对抗、竞争活动中双方思维撞击出的智慧花朵(或智

8、慧的闪光)。这就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思想主线人与人的对抗、竞争活动。 在以往,人们学习和研究谋略着重分析前人成功的战例,摘取兵书中的思想原则。在初始阶段,这可以说是一种入门的方法。进了这个门,就应该透过大量的历史材料,去探求其规律,以此求得认识的飞跃。 有的同志认为,传统军事谋略的核心,是个趋利避害问题。“三十六计”、“七十二策”,细究其每一计策,都有个趋利避害问题。因此,抓住这一核心,就把握住了研究问题的纲。 兵经一书,把古代兵法中的用兵之道,概括为100个字。而兵lei一书又进而概括为36个字。理论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提炼升华的过程。这100个字也好,36个字也罢,可以说都是对用

9、谋的概括。 一些学者分析前人用谋之经验,认为学习和研究军事谋略,应当把握着:数、形、势、机、变、借7个字和知、情、意3个字。前面7个字是谋略思考的客观方面,我国古代兵书中有许多论述。后面3个字属于谋略思考的主观心理方面,在现代心理学中都有涉及。人的主观心理方面的知、情、意,因时、因地、因环境而游移变化。知会忽高忽低,情会忽升忽降,意会忽强忽弱。知、情、意只有相互协调,才会变成真正的创造力。总之,抓住这10个字,也不失为一种探索的途径。 我认为,深层的学习与研究,应当从剖析人与人的对抗、竞争活动入手。人与人的对抗、竞争,包含着诸多形式。军事对抗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人与人竞争、对抗的特点有哪些?驱动

10、力是什么?不同的对抗、竞争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是什么?不同的对抗、竞争方式中所隐藏的特殊规律和在这些特殊中寓含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局中人在对抗、竞争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策产生之奥秘等,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带本质性的东西。 分析前人的用谋经验,重要的是从中悟出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即他们思考的起点、基础和过程,以便于揭示其规律性。 探求真理,需要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只有理论的归纳而没有理论的推断和演绎,就难以触及深层的东西。从研究人与人的对抗、竞争入手,既可以用归纳法综合前人已发现的原则,又可以用演绎法发现前人乃至今人还没有发现的原则。 另外,从研究人与人的对抗、竞争入手、容易使我们的谋略理论系统化

11、、体系化,而不再是各种思维的拚盘和材料的汇集。 对抗出智慧,对抗出谋略。抓住人与人对抗、竞争这条主线,我们就可以纲举目张,执简约繁,揭示出更多的规律性的东西。 (3)注重“谋理”、“谋法”、“谋事”、“谋德”相结合。 空军指挥学院司令部工作教研室自1988年以来,坚持举办“军事谋略学”集训班,每期三个月,集训对象主要是军以上机关的科处长。他们在教学中,坚持“谋理谋法谋事谋德”四个环节相结合,收效较好。 所谓“谋理”,即研究和学习军事谋略学的基础理论。弄清基本原理,是首要的也是重要的。 “谋法”,即谋略思考所应把握的一些原则。谋略作为一种艺术,有时需要一定的灵感在经验积累、信息收集和思考准备的基

12、础上,急中生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靠灵感生出的计谋。这是谋略思维方式中“奇”的一面。谋略思维方式还有“正”的一面,这就是处理各种危机,矛盾所应把握的一般原则。我在兵家权谋一书中引述了古代兵法中70余条精要,都是些谋略思维的原则。我们在军事谋略学下册中,把谋法分为13个方面,根据谋略思考的一般程序排列为:审时、料敌、造势、示形、用奇、攻心、柔胜、权衡、标本、伐交、用间、励士等,都是谋略方法论。 谋事,指针对一个现实问题,定计谋。是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研究方法。所谋之事可以是世界争夺的“热点”,也可以是一件经营中的矛盾。 谋德,指谋略人员的思想修养,包括思维品格、军人武德和性情素养。围棋

13、高手认为,同势均力敌的对手下棋,一定意义上说胜负不取决于棋艺,而取决于精神素质优劣。因此,要战胜对手,首先应战胜自我。同样,在对抗活动中,只有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奇谋叠出。 这四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基本理论弄清了,对谋法才会理解得更深刻;要把谋理谋法变为自己的谋划能力,还必须通过处理具体矛盾的实践。而要正确运用智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性格陶冶。总之,无论离开哪一个环节,都难以成为深韬远谋的人才。同样,谋略理论的研究也应当考虑到这四个环节,方能形成和谐配套的体系。 (4)实行开放式学习和研究,使传统军事谋略走向现代化。 军事谋略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也应

14、当采取开放式的方法。 首先谋略作为人类智慧的凝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斗争和竞争,因此就会有这种精神花朵的开放。不论东方和西方,都有着斗争的雷雨,因此就都会出现智慧的闪电。实行开放式的学习和研究,首先要善于研究世界各民族的思维优长,文化及民族性格特征。正像哲学打有民族的印记一样,谋略同样也涂抹着民族的传统色彩。有的同志提出创造“东西方比较谋略学”的设想,这是个有价值的思考。我们比较的目的就是要取长补短,汲取别人之长来丰富自己。 其次,研究军事谋略学或其他竞争领域的谋略学,应当越出军事的范围,越出本领域的界限,把眼光投向人类社会所有存在着对抗、竞争的场合。从人类进行的各

15、种竞争、挑战、对抗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并注意从这些经验中,探寻计谋产生的思维规律。为了拓开研究面,甚至对自然界生物间进行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生存竞争,也不应失去我们研究的兴趣。 第三,要善于从不断发展着的新的科学方法论中汲取科学营养。这是我们实行开放式学习和研究的最重要之点。特别是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相互借用和交融,必将进一步推动着新的方法论发展。军事谋略要走向现代化,必须依赖于新的科学方法论的支持。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吸取不是简单的摘录。要把新的方法论中的“算法”变为“谋法”,还有一个提炼、锤磨的过程。否则,用新的方法论中的“算法”来代替“谋法”,就失去了谋略学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军事谋略学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完全摆脱传统的根基。谋法中包含的艺术,并不会在谋略走向现代化中消失。另外,新的科学方法论和新技术是相联系的,谋略的现代化更突出的是依托着新技术这个载体去表演的。比如,诡道逻辑在现代电子战中,其具体表现形式较之过去已有很大改观。示假隐真,料敌造势等,许多思想虽然还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