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68159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发-管理师劳动关系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国家职业资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管理师 劳动关系课程 主讲 郑蜀治 讲师简介 姓名 郑蜀治职业资格 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HR职业经理人 讲师有15年的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早期曾服务于 台湾致福企业集团 台资 东莞伟易达集团 港资 深圳威仕风服装有限公司 港资 瑞饰木业 欧洲企业 等大中型企业 现任 AGSAASIA China HRManager深圳中鹏职业培训学校讲师广州中大职业培训学院讲师东莞理工学院成教学院讲师东莞智通人才培训学校讲师个人技能 擅长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实操及企业内训工作 曾为数家企业设计绩效方案 薪酬方案 ICTI验厂辅导 劳资关系预案 并成功达到客户

2、目标 关于合作 旨在为企业提供高效 实用人力资源相关事务的解决方案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考核知识权重分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劳动者派遣管理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第一节劳动者派遣管理 一 劳动者派遣的概念 一 定义 劳动者派遣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 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 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派遣单位 接受单位 劳动者 劳动者派遣的产生 最早产生于美国 后传入日本 欧洲等国家 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人才派遣业在很多国家得到较快发展 西方发

3、达国家人才派遣业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适应企业对专业稀缺人才或季节性临时工的需要 而提供的人力供给服务 二是为一些不能或不愿意从事全职工作的社会劳动力 提供临时性或业余性工作 1979年11月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FESCO 向一家日本公司的驻华代表处派出了第一名中方雇员 中国人才派遣事业由此开始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劳务派遣机构 大约有1万多家劳务派遣公司 发展最快的是北京 上海和广州 二 劳动者派遣的性质P353 1 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 劳务派遣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 2 通过描述劳动者派遣现象 可以将劳动者派遣定性为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 3 劳动者派遣三种主体是劳动者派遣机构 接

4、受单位和受派遣劳动者 三重关系是劳动者派遣单位与受派遣劳动者的关系 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的关系和接受单位与受派遣劳动者的关系 3 劳动者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 4 劳动者派遣中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 实际用人单位 对于受派遣劳动者两两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关系 但是这两种劳动关系却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 二 劳动者派遣的特点P353 一 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劳动者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其职责是 1 派遣劳动者的招聘 甄选 考核和录用 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 支付工资 提供福利待遇 为受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督促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2 收取派遣劳动者

5、的接受单位支付的派遣服务费 3 行使和履行与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的以劳动者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动合同 以及与接受单位订立的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方享有和承担的其他权利义务 二 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其职责是 1 为派遣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和其他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制定和实施与派遣劳动者相关的内部劳动规则 实施其他的劳动管理事务 2 向劳动者派遣机构支付派遣服务费 行使和履行与派遣机构订立的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的应由本方享有和承担的其他权利义务 三 劳动争议处理 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派遣劳动者的利益 但不属于劳动争

6、议 注下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务派遣引发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 9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0条规定 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 以派遣单位为被告 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 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注意 处理异地劳动争议可以参照的原则 1 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的劳动争议 由派遣单位所在地管辖 2 被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 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3 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的劳动的争议 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协议约定 由当事人选择派遣单位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三 劳动者派遣的成因P354 1 降低劳动管理成本2 促

7、进就业与再就业3 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 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 四 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1 资格条件 如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元 2 设立程序 实行许可证制度 3 合同体系 在组合劳动关系中 存在两种合同 五 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在管理中应当注意下述要点 1 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2 在同一岗位使用的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应当同等待遇 同岗同酬 3 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的实施 包括劳动定额标准 劳动纪律 绩效评价等对被遣雇员与正式雇员一律平等 4 派遣雇员的派遣期限到期 应提前告知 并应协同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的终止手续和工作交接 五 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8、5 被派遣劳动者可依据 劳动合同法 有的关规定 与劳动者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6 被派遣劳动者严重违纪 用人单位可将其退回派遣单位 7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 一 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1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 雇员 代表与企业 雇主 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 工资分配形式 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 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2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3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二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2008年考点 1 工资协议的期限 2 工资分配制度 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3

9、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4 奖金 津贴 补贴等分配办法 5 工资支付办法 6 变更 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8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 工资指导线制度 一 工资指导线制度含义 1 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 调节工资分配关系 指导工资增长 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 规定的总称 其主要目的是调整 规范工资分配关系 逐步提高工资水平 保证所有的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实现社会公平 2 它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二 工资指导线的作用 重点 1 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 有利于

10、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2 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 3 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政企分开 三 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 1 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 坚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原则 2 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指导线标准 允许各个地区自主制定工资指导线水平 3 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协商原则 四 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一 经济形势分析1 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 本地区上一年度经济增长 企业工资增长分析 3 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测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 二 工

11、资指导线意见1 工资指导线有三条线 上线 预警线 基准线 下线 2 工资指导线上线也称预警线 是对工资增长较快 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 3 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是年度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 是对生产经营正常 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 4 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的企业 五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2007年考点 一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内容1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 P363 2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 按高位数 中位数 低位数三种标准反映平均水平 3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

12、位制度就是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 参考附件1 2010年度深圳市人力资源工资指导价位 五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二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1 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提供条件 2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 五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二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3 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 有序流动 调节地区 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 使劳动力价格机制与劳动力供求机制紧密结合 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4

13、为新办企业在确定雇员初始工资水平提供参考 也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六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重点 一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P3651 雇员一方由工会代表 或职工代表 雇主一方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 2 双方应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3 协商双方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 4 协商代表应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 履行其职责 保守企业商业机密 二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1 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 明确协商的时间 地点 内容等 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 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并与提出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2 在不违反有关法律 法

14、规的前提下 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的要求 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 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3 协商形成的工资协议草案 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 4 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 由企业行政方制作正式工资协议文本 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成立 三 工资协议的审查 1 工资协议签订后10日内 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 报送当地 县级以上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2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工资协议15日内 对协商双方代表资格 工资协议条款内容和签订程序进行审查 3 工资协议报送15日后 协商双方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 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 视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 该工资协议

15、即行生效 4 在接到已经生效的工资协议后 协商双方应于5日内 以适当形式向双方人员公布 四 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工资集体协商 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 雇员和雇主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 向对方提出协商意向书 进行下一轮的工资集体协商 参考P366案例 工资集体协议书 七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一 信息采集1 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2 按照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和制定方法 和 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 进行统计调查 3 调查时间为每年一次 二 价位制定1 应科学考虑指导价位差别的因素 2 价位制定要注意两点 一是坚持市场取向原则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三 公开发布1

16、每年6 7月发布 每年发布一次 2 通过各种媒介发布 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一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3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6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7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8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9 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其要点为 P3711 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2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3 重大事故隐患预防与整改措施 4 劳动行政部门 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包括以下内容 重点 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2 伤亡事故报告 3 伤亡事故调查 4 伤亡事故处理 思考 HR如何有效防范 处理工伤事故 二 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 一 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1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更新改造费用 3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费用 5 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 工伤保险费 8 工伤认定 评残费用等 二 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