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酶工程文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336809 上传时间:2017-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酶工程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酶工程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酶工程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酶工程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酶工程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酶工程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酶工程文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酶工程基础 一酶的催化特点(一)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3、酶能够稳定底物形成的过渡状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二)酶催化作用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调节性1 高效性:酶加速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2专一性:又称为特异性,是指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3调节性:1. 酶浓度的调节 2 激素调节 3. 共价修饰调节 4. 限制性蛋白水解作用与酶活力调控 5. 抑制剂的调节 6. 反馈调节 7. 金属离子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的调

2、节第 2 节 酶的活力测定1、 酶活力与酶促反应速度酶活力: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反应的反应速酶促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单位:浓度/单位时间2、酶的活力单位(U)1 国际单位(IU 单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每分钟催化 1umol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称一个国际单位(IU) , 1 IU = 1umol /min1 单位催量(Katal, Kat 单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每秒钟催化 1mol 底物转化为 产物所需的酶量,称 Kat 单位。1 Kat=1mol/s=60mol/min=6X 107 IU3、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3、U/mg 蛋白质。酶的比活力=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或 RNA)酶的比活力是分析酶的含量与纯度的重要指标。酶提纯过程中,总蛋白减少,总活力减少,比活力增高。酶的纯化倍数: 酶的回收率: 100%第 3 节 酶反应动力学1、米氏方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氏方程Km 即为米氏常数,Vmax 为最大反应速度1. K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 mol/L。2. Km 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当 K2 K3 时, Km Ks 3.Km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一般只与酶的性质、底物种类及反应条件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米氏方程的意义:1 米氏常数为反

4、应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 单位为摩尔浓度(mol/L)2Km 对于特定的反应条件而言是一个特征常数。它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 Km 值。3Km 值作为常数只是对固定的底物、一第 一 步 总 活 力每 一 步 比 活 力 第 一 步 总 活 力每 一 步 总 活 力VmaxVSKmVmax/2 =Kmk132+定的温度、一定的 pH 等条件而言的。 4Km 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 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 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因此可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5 催化可逆反应的酶正逆方向反应的 Km 是不相同

5、的,测定细胞内 Km 和正逆方向反应的底物浓度,可大致推测正逆反应的效率,判断酶在细胞内的催化的主要方向.4. Vmax:Vm 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意义:Vmax=K3 E如果酶的总浓度已知,可从 Vmax 计算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 ,即动力学常数 K3。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1.诱导 (1)组成酶:细胞固有的酶类。 (2)诱导酶:是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1. 酶合成的诱导:加进某种物质,使酶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酶合成诱导的现象:已知分解利用乳糖的酶有:-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透过酶;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6、实验:(1)大肠杆菌生长在葡萄糖培养基上时,细胞内无上述酶合成;(2)大肠杆菌生长在乳糖培养基上时,细胞内有上述酶合成;(3)表明菌体生物合成的经济原则:需要时才合成。2.阻遏:(1)分解代谢物阻遏 (2)反馈阻遏2.末端产物阻遏: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引起的阻遏。酶合成阻遏的现象:实验:(1)大肠杆菌生长在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上时, 检测到细胞内有色氨酸合成酶的存在;(2)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色氨酸,检测发现细胞内色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直至消失。 (3)表明色氨酸的存在阻止了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体现了菌体生长的经济原则:不需要就不合成。酶合成的诱导与阻遏操纵子模型调控作用对比3 分

7、解代谢物阻遏(1)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合成的现象。(2)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并非由于快速利用的甲碳源本身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甲碳源(或氮源等)在其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代谢物所引起的阻遏作用。第三节 酶发酵动力学 一、细胞生长动力学:在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一般要经历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5 个阶段。营养物浓度(生长限制基质浓度)和生长速率之间的动力学关系:Monod 模型:比生长速率(1/h) (specific growth rate)max:最大比生长速率(1/h)S:营养物浓度(生长

8、限制基质浓度) 克/LKs:莫诺德常数或饱和常数或营养物利用常数 克/L,或 mol/L二、产酶动力学 (1)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根据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可将酶的生物合成分为 3 种模式,即:生长偶联型 同步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非生长偶联型 滞后合成型1. 生长偶联型(又称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特点:酶的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反应产物阻遏。当去除诱导物、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立即停止,表明这类酶所对应的mRNA 很不稳定。生长偶联型中的特殊形式中期合成型:酶的合成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合

9、成也随着停止。特点:酶的合成受产物的反馈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 所对应的 mRNA 是不稳定的。2.部分生长偶联型(又称延续合成型): 酶的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特点:可受诱导,一般不受分解代谢物和产物阻遏。所对应的 mRNA 相当稳定。SKXdtsm1a 酶细 胞细胞或酶浓度 时 间 0246810.10.2.30.4.5 细 胞 浓 度酶 浓 度细胞浓度 (OD5)酶浓度U/mL时 间 (h)b酶细 胞 细胞或酶浓度 时 间 0408012020406 (/ml) (h) .012.5.037.50.(g/L) 3. 非生长偶联型(

10、又称滞后合成型):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量积累。许多水解酶的生物合成都属于这一类型。特点:受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所对应的 mRNA 稳定性高。酶生产中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延续合成型:发酵过程中没有生长期和产酶期的明显差别。细胞开始生长就有酶的产生,直至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继续生成一段时间。同步合成型:提高对应的 mRNA 的稳定性,如降低发酵温度 。滞后合成型:尽量减少甚至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使酶的合成提早开始。中期合成型:要在提高 mRNA 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努力。(二) 产酶动力学一般产酶动力学方程可表达为:式中 X细胞浓度(g /L) 细胞比生长速

11、率(h-1) 生长偶联的比产酶系数(IU/g) 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 (IU/(g h) E酶浓度(IU/L) t 时间(h)生长偶联型部分生长偶联型 非生长偶联型第三章 酶的分离工程3.1 酶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路线(预处理)细胞破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细胞)(粗粉级分离)酶提取(发酵液) (细分级分离)酶分离纯化(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分离,结晶分离等)(成品加工)酶浓缩酶贮存酶分离纯化不同阶段:酶的纯化过程,约可分为三个阶段:(1) 粗蛋白质 : 采样 均质打破细胞 抽出全蛋白,多使用 盐析沉淀法;可以粗略去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2) 部分纯化: 初步的

12、纯化,使用各钟 柱层析法。(3) 均质酶: 目标酶的进一步精制纯化,可用制备式电泳 或 HPLC。c酶细 胞细胞或酶浓度 时 间 0204060801203405 酶 浓 度细 胞 浓 度细胞浓度 (g/L) 时 间 (h)1203405酶浓度 (U)XdtXdtEtdt 第四章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第 1 节 概述固定化细胞技术: 二 固定化酶的优缺点优点:多次使用;可以装塔连续反应;纯化简单;提高产物质量;应用范围广缺点:首次投入成本高;大分子底物较困难1 一般方法及特点1 四大类方法:吸附法(包括电吸附法) ;结合法(无机多孔材料) ;交联法(双功能试剂) ;包埋法(微胶囊法) 各类固定

13、化方法的特点比较: 2 选择方法依据:(1)酶的性质(2)载体的性质(3)制备方法的选择(1) 吸附法 1 物理吸附: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2. 常用载体:(1)无机载体:氧化铝、活性碳、皂土、硅藻土、金属氧化物、硅胶。一般吸附量1mg 蛋白/克吸附剂(2)有机载体:淀粉、白蛋白等。一般吸附量几十毫克蛋白/克吸附剂研究热点:大孔型合成树脂、陶瓷比较项目 吸附法 结合法 交联法 包埋法物理吸附.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 制备难易 易 难 易 较难 较难固定化程度 弱 强 中等 强 强活力回收率 较高 低 高 中等 高载体再生 可能 不可能 可能 不可能 不可能费用 低 高

14、低 中等 低底物专一性 不变 可变 不变 可变 不变适用性 酶源多 较广 广泛 较广 小分子底物、药用酶(二)结合法 1. 离子键结合法 2. 共价键结合法1. 离子键结合法:酶分子与载体之间以离子键作用而实现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常用载体:DEAE-纤维素, DEAE-葡聚糖凝胶使用注意:pH、离子强度、温度2 .共价键结合法:酶分子与载体之间以共价键作用而实现结合的固定化方法(2) 可以形成共价键的基团: 游离氨基, 游离羧基, 巯基, 咪唑基, 酚基, 羟基,甲硫基, 吲哚基,二硫键(3)常用载体:天然高分子、人工合成的高聚物、无机载体4)载体活化的方法:A重氮法 B叠氮法 C烷基化反应法 D

15、硅烷化法 E溴化氰法(三)交联法: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用处:可用于含酶菌体或菌体碎片的固定化。(三)交联法的形式:(1)酶直接交联法(2)酶辅助蛋白交联酶直接交联法: 在酶液中加入适量多功能试剂,使其形成不溶性衍生物。影响因素:固定化依赖酶与试剂的浓度、溶液 pH 和离子强度、温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平衡。酶辅助蛋白交联:为避免分子内交联和在交联过程中因化学修饰而引起酶失活,可使用第二个载体蛋白质.双重固定法:(1) 吸附交联法(2) 交联包埋法(1) 吸附交联法:先将酶吸附在硅胶、皂土、氧化铝、球状酚醛树脂或其他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上,再用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交联。用此法所得固定化酶也可称为壳状固定化酶。(2)交联包埋法:把酶液和双功能试剂(戊二醛)凝结成颗粒很细的集合体,然后用高分子或多糖一类物质进行包埋成颗粒。优点:这样避免颗粒太细的缺点,同时制得的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四) 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包埋法分为网格型和微囊型1网格型: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凝胶细微网格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称为网格型包埋法。也称为凝胶包埋法。2微囊型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制成固定化酶。由于固定化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