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344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9.外国诗二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二首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涉足(sh) 瞬息(shn) 延绵(min)B幽寂(j) 悲伤(bi) 伫立(ch)C萋萋(q) 诱人(yu) 选择(xun)D忧郁(y) 污染(rn) 清晨(chn)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心儿永远_(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留恋怀恋怀念)。(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

2、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C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D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5请在“健康”“快乐”“梦想”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_6填空。(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国诗人_,他的著名诗作有_。(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国诗人_,这首诗采用了_的艺术手法。风暴普希金你可看过

3、岩石上的少女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7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_8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_9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_10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4、)_(二)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1展开想象,说说诗中的“风景”包括哪些内涵。_12你认为诗中最迷人的“风景”是什么?并说说理由。_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注释】赴举:去参加科举考试。炼:反复思考。引:伸。讶:感到惊讶。权:代理。京兆

5、尹:京城长官。为:被。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此处指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于驴上吟哦() (2)车骑方出()(3)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4)反复推敲()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观者讶之。 (2)尚为手势未已。 15从文中哪两处看出贾岛是在“反复推敲”用字的奥妙?_16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未选择的路的哲学内涵一、简单与深邃的矛盾与统一简单与深邃是弗罗斯特诗歌的一大亮点。弗罗斯特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貌似自然、直接和简单,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曾说:“我是一个十分难以捉摸的人当我想要讲真话的时候,我的话语往往最具有欺骗性。”劳伦斯汤普森认为:“绝大多数弗罗斯特的崇拜者

6、都被他那貌似简单的诗歌艺术所迷惑,以至于无法透视诗人所佩戴的微妙假面。”在弗罗斯特看来,诗歌的最高价值在于其意义的“隐秘性”。和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了生活中一个普通情景,但它表现的内涵却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这正是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其所包含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诗歌文字表面所表达的内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看似很简单。诗中的叙述者在清晨散步时来到了林间的一个岔道口,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比较僻静;另一条路则有纷杂的脚印,显然平时行人比较多一些。但是在那天早晨,那两条路上的小草都还挂着露水,说明还没有人从那里经过。经过片刻的犹豫,叙述者决定走那条比较

7、僻静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走的人少,更有探索的价值。但他虽然作出了选择,心里仍在嘀咕,假如选择了另外那条路,他将会遇见些怎样的东西?在诗歌的末尾,叙述者设想自己在多年以后向后人讲述自己在这个早晨所作出的选择,并且感叹在作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因此,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就是选择,或彼或此,人们无时不在选择。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总是在选择中前进的。选择,是摇摆于多种可能性之间的最后的决断。由于结局是未知的、不可预见的,所以才让人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二、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与统一矛盾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在

8、弗罗斯特的大多数诗歌中,都体现出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观来表达出对人生和对社会的思考。自然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从而来帮助他排遣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惆怅。他的诗歌善于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透过对现实生活的折射,总能表达出深刻而又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未选择的路作为诗人的一篇名作,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作之一。诗人在森林中散步,眼前出现了两条路。而对这个岔路口,诗人的选择犹豫不决。诗人也正是通过“路”这个自然景观,来反映出在现实社会中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路”在这篇诗作中仅仅是一个意象,而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意象,把自然与社会这一矛盾对立体引向了统一。在诗中的第三节,诗人尽管交代了“我

9、”对另一条道路的留恋,但是却宁愿选择一条人迹罕至的路。结合作者当时的现实生活,如果对于作者来说当时选择在师范学院教书是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那么默默无闻的写诗生活则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但是作者选择了后者。尽管在蓦然回首时,诗人再回顾过去,也会思考一下如果选择前一条路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们在漫漫人生道路上面临选择时的困惑,为读者留下了思索和遐想的空间。参考答案19外国诗二首1D(解析:A中的“瞬”应读shn;B中的“伫”应读zh;C中的“诱”应读yu。)2.(1)向往 (2)怀恋 (3)旅人 3.B(解析: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4.D(解析:“未选择的路

10、”强调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重。) 5.示例:梦想是翅膀,让向往天空的你自由飞翔;梦想是风帆,让向往大海的你乘风破浪;梦想也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有适合的土壤,绝不犹豫,奋力成长!6(1)俄 普希金 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致大海 (2)美 弗罗斯特 象征 7.抓住了风暴中的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概括能力。概括出诗歌对哪些典型形象作了描写即可。) 8.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阅读诗歌,从少女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概括人物

11、形象。) 9.以狂暴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诗人实际是用风暴的狂暴侧面烘托少女的柔韧。) 10.“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象征手法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回答此题要结合普希金的生活时代,也就是俄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 11.那桥、那楼、那明月,还有桥上的你,由此可以推想得出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 12.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那个站在窗前“看风景的人”。风景因人而动人,每一个人都有着欣赏的眼睛,所以人才是最动人的风景。 13.(1)在 (2)刚 (3)不久 (4)琢磨,斟酌,考虑 14.(1)看到的人对他的行为感到十分惊讶。 (2)(贾岛)还在不停地做手势。 15.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16.做什么事都要反复琢磨、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