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247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一上期中考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冀州中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客观题(共40题,每个1.5分,共60分)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A. 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 D平型关人捷 2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

2、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3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耆英,1844年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笼络)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这反映了耆英A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B主张主动与西方交往C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 D. 倡导应向西方学习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

3、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 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

4、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6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由此看来,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结果迥异,中国方面主要的背景因素是( )A领导抗战的不再是腐朽的政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敌我力量对比变化7“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

5、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8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其共同的危害是(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9“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

6、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10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A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巨大灾难 D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11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

7、)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12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13甲午战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

8、产生主要基于( )A清政府腐朽无能 B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C洋务运动的失败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4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 )A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B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C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15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

9、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16.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17.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18.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

10、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19.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从秦朝的历史来看,对其解读不恰当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B.秦朝可能统一了全国文字C.秦朝在推行分封制 D.秦朝曾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20.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

11、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1.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由此可知秦国立法()A.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C.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22.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说明()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僚政治的弊端C.君主专制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23 费正清在中国

12、: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24有些义和团在打击不法教会势力时,宣传要杀“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即所有的在华洋人、中国教民以及同外国事物有联系的人。在有些地方,义和团错误地杀害了一些无辜的传教士和教民,

13、包括老人妇孺。这不能说明义和团运动 A表现出某种盲目排外的倾向 B带有浓厚的蒙昧主义色彩C表现出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热情 D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斗争精神25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进行北伐和西征C发生了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26“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曾国藩的上述檄文针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7有学者认为:“向西方学习,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洪秀全所开创

14、的“范例”应该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 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28 在1839年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和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 B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正确C林则徐具有自大的“天朝”心态 D林则徐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29.“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