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2470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山脉是()A太行山脉B巫山山脉 C秦岭山脉 D横断山脉1B由图可知A为青藏高原,B为四川盆地,C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山脉是巫山山脉。2关于A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绝对高度较大,多雪山冰川 B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C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D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小型山间盆地2A由上题分析A为青藏高原,绝对高度较大,多雪山冰川。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四大盆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属于半干旱地区B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旱地区Ca属于暖温带,b属于高

2、山气候,c属于亚热带,d属于中温带Db属于暖温带,a属于中温带,c属于亚热带,d属于高山气候4下列关于图中的四大盆地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盆地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风蚀地貌发育典型 b盆地因生产石油、盐、铅锌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c盆地具有紫色土壤,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d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闭塞,风积地貌发育典型A B C D3C由图示经纬度可知,a为塔里木盆地,b为柴达木盆地,c为四川盆地,d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山气候;四川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准噶尔盆地属于中温带。4D由上题分析,a为塔里木盆地,b为柴达木盆地,c为四川盆

3、地,d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分布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风积地貌发育典型;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煤、石油、盐、铅锌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分布着含铁铝成分较多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经风化而成紫色土。河流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分布有一些山间豁口,是个半封闭的盆地,盆地内风蚀地貌发育典型。读我国某城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回答56题。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68月降水量(mm)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6.423.8429856855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5根据资料可以判断,当地河流()A流量季节

4、变化大 B汛期长C属季节性河流 D水能资源丰富5C根据气候资料可判断出该城市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排除A、B两项;东北平原一月平均气温低于8 ,排除D项。6A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78月,冬半年降水少,所以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由于该地雨季较短,故河流的汛期也较短;外流河一般不是季节性河流;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水能资源不丰富。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单位:mm),称为年径流深度。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读表,回答78题。河流流域面积/km2长度/km河口年平均流量/(m3/s)年径流总量/108m3甲1 808 500

5、6 39733 9809 623.71乙453 6902 21411 0703 360.00丙752 4435 4641 820574.50丁187 0001 0001 110621.007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A长江、珠江、黄河、淮河 B珠江、黄河、淮河、长江C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D淮河、长江、珠江、黄河8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7A长江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最大,因此A河流为长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丙为黄河。珠江的流域面积、流量比淮河大,因此乙是珠江,丁是淮河。8B从题干文字中可获取计算年径流深度的公式为:年径流深度年径流总量/流域面积。从表中数据

6、可读出四条河流的年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然后根据上面公式就能计算出四条河流的径流深度并进行比较大小。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910题。地区甲乙经纬度102E,25N113E,28N海拔(米)1 89168一月平均气温()7.74七月平均气温()19.8329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10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9D根据表格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

7、于洞庭湖平原。10A甲乙两地纬度相当,甲地海拔高于乙地,因此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所处地形类型不同。读“我国某地7月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回答1112题。11图中A、B两处处等温线走向分别取决于(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山脉走向 B季风 海陆分布差异C大型水利工程设施 盛行风向 D地形 洋流12图中C处气温最有可能为( )A25B27C29D3011A从图上可以看出,A位于福建沿海,受海洋影响深刻,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B处位于福建武夷山,受山脉走向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12A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介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图中C处气温介

8、于24到26之间。青海湖,古称西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近3 200米,总面积达4 30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同时,青海湖还是青藏高原上惟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我国8个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每年有十几万只各类飞鸟从天南海北来到青海湖畔繁衍栖息或作短暂停留,据此回答1315题。13. 青海湖的成因是( )A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火山喷发14近年来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青海湖“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15下列图示湖泊与青海湖相似的是( )13A青海湖是构造断陷

9、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后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便成为闭塞湖。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逐渐咸化,水位不断下降。14C近年来,由于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入湖水量大大减少,水位持续下降,“鸟岛”便与岸相连为半岛。15D河流是发育于山谷地区,山谷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水流的流向由高向低,D河流注入湖泊,为咸水湖,与青海湖相似。A湖泊的水流入河流,为河流的补给水源。B、C两湖泊为淡水湖。二、综合题16读下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出A处地形

10、区的名称以及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至少答出三项)。(2)分析B处地形区的成因以及B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3)分析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1)秦岭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 mm等降水量线等。(2)B是渭河平原,是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有利条件: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较少。(3)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黄土由较细的粉

11、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等。17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答案:(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渭河:地势西高东低。(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3)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12、。1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华网山东频道2013年7月29日电 横跨中国9省区的黄河百年来在其尾闾黄河三角洲地区向海洋方向冲积出近800万亩的未利用地,为中国这个最后待开发大河三角洲“储藏”发展空间。截至目前,黄三角地区已有20多万亩的未利用地得以开发利用。据山东省发改委摸底,黄三角地区未利用地总体规模为792万亩,其中,适宜开发的482万亩。统计资料显示,黄三角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近45。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 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

13、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材料三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3)黄河三角洲是最年轻的陆地之一。根据流域发展状况推测该三角洲今后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3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本区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3)变化趋势:增长速度减慢。原因:中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