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文化艺术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6075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文化艺术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文化艺术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文化艺术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文化艺术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文化艺术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实录第22课文化艺术内容标准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学习目标1知识识记知道屈原和楚辞;司马迁与史记。了解“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雕塑艺术的一些基础知识。2能力培养学会寻找资料,演讲“你所了解的屈原”和“你所知道的司马迁”以及“古代书法家和画家”的历史故事。学会如何看待和评价“屈原愤而投江自杀”,“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的史实,进一步理解两人都得到后人尊敬和赞扬的原因。 提高鉴赏各类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作品的能力。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体会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他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认识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

2、学名著,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例,鉴于司马迁在历史学和文学上的杰出贡献,1956年被列为世界名人。通过欣赏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作品以及我国古代的各类雕塑作品,培养艺术审美的情趣。学习要点1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屈原与楚辞、司马迁与史记。屈原是一位政治家和伟大诗人,他热爱国家、想振兴楚国,虽受打击、排挤,但坚贞不屈。他的作品充满着对祖国的坚贞和对人民的热爱。司马迁经过长期的访问考察,又吸取前人的成果,前后花了10多年时间,忍辱负重地写成史记这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史记在我国史学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屈原坚贞不屈,热爱人民的精神,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和注重实地考察的作风,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爱国主

3、义教育的好教材。2难点 如何看待和评价“屈原愤而投江自杀”,“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两者都受到后人的尊敬和赞扬这一事,对阅历还浅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应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和理解。要点点拔1屈原与楚辞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屈原的主要作品是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 “运用了楚国的方言,富有地方特色,后人称为楚辞”,除了屈原之外,还有一些楚辞的作家,比如:宋玉、唐勒、景差。) 中国诗歌创作,早在2000多年前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源头可上溯到诗经和楚辞。编成于春秋中叶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读万卷书,行

4、万里路。 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体例,即史记编写的方式。通史是指对各个时期史实连贯叙述的史书,简单地说就是从古到今的历史。与其相对的是断代史,即专门叙述某个历史时期的历史。) “不虚美,不隐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书法和绘画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擅长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创造出一种秀丽的书法体貌。后人(唐太宗)称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从战国至汉代的作品中可看出,中国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的艺术特色已经形成。 东晋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顾恺之,他兼

5、精人物、山水、禽兽等画科,善于将文学趣味融入绘画,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代表作洛神赋图4雕塑艺术 我雕塑艺术的起源可上溯至8000年前的陶塑作品。 目前所知最早的陶塑艺术是裴李冈遗址中发现的陶塑人头、猪头、羊头等。 陕西洛南出土的红陶人头壶堪称原始雕塑的杰作。 秦汉时期雕塑代表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和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北朝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中雕塑作品,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瑰宝。(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习题分析1思考与讨论司马迁有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对照司马迁和屈原和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

6、人生和道理? 司马迁蒙受奇耻大辱,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他以为“垢莫大于宫刑”,想过“引决自裁”,但又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完成不朽的事业,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并以前人命运坎坷著述的事例激励自己,用“身残处秽”的生命,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屈原的理想抱负即为了楚国的强盛,然而,楚王却听信小人的谗言,从疏远他到将他流放。面对这一切,屈原把他的理想抱负全部以诗歌的形式表态出来,成就了离骚这篇不朽的杰作。诗中表达了自己在陈志无路的绝境下,准备以死殉国的决心。事后,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国所灭,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毅然投入的汨罗江。 司马迁忍辱负重,为

7、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品格。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2欣赏欣赏上面四件东汉隶书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艺术风格? 可根据个人的爱好说出各自喜欢的艺术风格。如:喜欢“石门颂”的“骨气劲峭”,张迁碑的“法度严整”;礼器碑的“内容刚柔”;曹全碑的“姿容秀出”。3思考与讨论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古代书法画家和姓名,说说他们的故事。你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什么“秘诀”? 古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献之练字、唐

8、朝颜真卿“蚕头燕尾”、柳公权“颜筋柳骨”等。 古代画家:唐朝阎立本、吴道子“吴带当风”清朝郑板桥“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等。 “秘诀”:立志专精,勤学苦练;博取众长,善于借鉴;推陈出新,敢于创新。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自我检测1.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西汉D 魏晋2.史记的体裁是:A 通史体B 编年体C 断代体D纪传体3.战国至汉代,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主要是: A 以人物画为主B 以线条造型为主C 以山水画为主D 以佛教体裁为主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孟子B 屈原C 司马迁D 韩非子5.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誉为

9、:A 书圣B 画圣C 医圣D 茶圣6.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的雕塑作品是: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C 龙门石窟中的雕塑 D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你听过吗?他是战国时期一位诗人的爱国心声。这位诗人一心想振兴楚国,却长期受到排挤,流放,最后在绝望中投江明志。他是:A 顾恺之B 韩非子C 屈原D 司马迁8.下列对顾恺之绘画技艺的评论正确的是:A 他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B 他风格自然,新颖秀丽,被后人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C 他力求实事求是,文辞精炼,人物栩栩如生D 他的作品雄浑深厚、气势宏阔,造型夸张诙谐9.最能体现秦汉时期我国雕塑成就的是: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龙门石窟中的雕塑 C 敦煌石窟中的作品 D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 参考答案:1.B2.B3.B4.C5.A6.C7.C8.A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