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660220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我国航空工业介绍(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航空工业篇 建国50多年,我国航空工业从零起步,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走过不少弯路。航空工业的生命力是军民结合。通过军民结合开发民用飞机是振兴航空工业的必由之路。飞机在喷气技术的基础上大型化、远程化,是当代航空技术的一个发展前沿和重要台阶。大型喷气飞机不论军用民用,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1970年立项,1980年成功首飞的运10飞机,是我国目前惟一自行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运输机型号。它在飞行速度、高度、航程、起飞重量方面,至今仍保持国内飞机的领先记录。运10的设计和研制,体现了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坚持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切经过实践检验的原则。它具备较充分

2、的技术基础,它在总体技术、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设计等方面,至今仍具有先进性,尽管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不存在颠覆性的问题。通过研制实践,锻炼、培养了我国大型运输机骨干技术队伍。运10的研制成功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一次意义重大的攀登,其在我国航空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工业经过大量引进合作、转包生产,特别是中美合作组装、生产麦道飞机之后,在以上三个技术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进行大型飞机改进改型,提高一个档次。 20世纪8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实行“军转民”大调整,但这并没有带来民机工业的崛起。航空工业十几年徘徊,我们对与国外合作获得关键技术抱有

3、不切实际的希望,而事实是美、欧无意扶持我们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我们先是自己研制的大型喷气运输机下马,后是和麦道合作总装生产线关闭,再后是百座飞机合作项目被毁约。今天我国民机市场,已经基本被“波音”、“空客”占领,民机制造业的滞后,拖了整个航空工业的后腿。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的GDP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今天的中国已经大大前进了,但和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科技力量还很落后,我们的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强。在高科技、需要多方协作的产业领域,我们还差得很远。这就是“发达”、“不发达”之间的基本差距。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埋头苦干,奋起直追。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西方军事强国以一边倒的空中力量迅速取胜,而其中预警、

4、指挥、电子战、加油等特种作战、支援飞行架次甚至超过了一线作战飞行架次。这促使我们反省自己航空工业的能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航空工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如果听任我国航空工业与国际的差距不断拉大,这将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会给我国21世纪经济建设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几十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航空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长周期的战略性产业,必须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走军民结合,以军带民,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高瞻远瞩,立即开始着手制定符合国情的、科学的、先

5、进的发展战略,和相对稳定的、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运10”的夭折谈起 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孤零零地停着一架外形独特的大型喷气客机,它已经14年没有升空了。它就是时至今日仅存的一架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运10飞机。当“波音”、“空中客车”在我们的领空满天飞的今天,我们切不要忘记,在这架飞机身上,记载了中国航空工业曾经一度辉煌的过去,也反衬出今日的消沉。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运10的试飞成功,新闻媒体曾经作过许多报道,但到了现在,除了业内人士,运10几乎被完全遗忘了。谁能想象得到,我们自己的大型喷气客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立项,仅比欧洲“空中客车”晚两年上马的

6、呢?三十年来,空中客车已经成为挑战美国波音垄断地位的巨人,而我们的运10却半途而废,我们的飞机制造业今天还在靠“波音”、“空客”的发包工程吃饭。而另一方面,同样在“没有裤子穿”的年代,我们自己研制的弹道导弹,今天已是国威军威的象征。中国自己造的飞行器,在不远的将来将要把人送上太空,成为继美、俄之后的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但民用机工业的前进步伐为什么如此缓慢?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怎么走到了今天这么尴尬的地步?从零起步到运10上天新中国的航空制造业,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中央领导,对发展空军、发展航空工业高度重视。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战争创伤还没有来得及医治,中央就下决心成立空军

7、。毛主席说过:没有裤子穿也要办空军。“一五”期间上156项工程时,毛主席说:我国是一个大国,世界上有的东西,我们不能样样都有,但是重要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要有。这其中就包括飞机和汽车工业。一五时期“156项”中,航空工业就有13项之多。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中国首次试制的歼5喷气机获得成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多灾多难的时代,但又是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年代。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5年,我国决定洲际导弹上马。1970年,我国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两弹一

8、星”的伟大成就,振奋了民心,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也从此为中国争得了和自己相称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成就的鼓舞下,当时我国航空工业领域也实施了一系列计划。运10飞机研制成功,就是我国航空工业在大型运输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运10是我国唯一自主设计生产的大型运输机运输类飞机是航空工业的重要部分,不论军用民用,都有广阔的用途。我国航空工业50年来研制生产了若干型号的大中型运输类飞机,但运10在我国航空工业中实现了两个重要突破:第一,运10是我国第一个独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运输机型号;第二,运10是至今为止,我国研制的速度最快、巡航高度最高、航程最远、起飞重量最大、客座数最多的

9、运输类飞机。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飞越世界屋脊、能够飞抵拉萨的运输机。运10早在1985年停飞,现已逐渐被国人淡忘,甚至业内对此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认识。但运10飞机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认的。运10的研制所体现的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也就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在新时期,在我国的航空工业界是应该大大发扬的。航空航天都是综合了空气动力、结构、机械、电子、冶金等各前沿技术的高科技产业,都需要大规模的科研生产组织。而飞机产品,由于它的长时间重复使用的性质,和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在设计水平、材料的可靠性和加工的精确度等方面,要求更加苛刻。大型飞机

10、并非小飞机的简单放大,它的设计和制造,有着特殊的技术难题。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大型喷气运输机成功投入商业运营也只有十几年。对我们这样一个科技和工业落后的国家来说,当时研制大型喷气客机所承担的风险之大、技术和工程上所面临的难题之多、系统工程组织之艰巨,恐怕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而中国人仅仅用了10年,就把自己的大型客机送上了祖国的蓝天。运10于1970年立项,中间历经艰难险阻,于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运10首飞上天。运10的机身长42.93米,翼展42.24米,客舱按经济舱布置是178座,混合级布置124座。它与B-707是同一量级,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

11、25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时,升限高度超过12000米。5吨商载航程8300公里,15吨商载航程6400公里,最大商载航程3150公里。这在当时都创了国内新记录,遗憾的是,许多记录至今未能被挑战。开始试飞用的发动机仍是B-707(PW)的JT-3D,708工程中,已初步将这种发动机仿制出来(即我国自行研制的涡扇8发动机,推力8166公斤。20世纪80年代停止研制)。 运10的研制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运10飞机的研制,是在当时中央领导亲自决策和直接关怀下立项的。早在1968年底,我国轰6飞机试飞成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能不能在轰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喷气式飞机?”1969年,毛主席到上海视

12、察工作,提出:上海工业基础好,要搞飞机。1970年8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以(70)军工字270号文,向上海下达了试制生产运输机的任务。决定由上海研制大型喷气客机,代号708工程,即后来的运10飞机。 和708工程立项同时,先后还有701(长征4号火箭基础)718(远望号导弹卫星发射测量船)728(秦山核电站)工程。这些项目有的开始研制情况比708稍有逊色,但都取得了重大成果。708工程的组织实施,是对全行业技术力量的空前动员,是全行业级的系统工程。运10飞机是在中央直接指挥协调下,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262个单位大协作的成果。今天许多业内专家和

13、知名人士,当年都曾为运10的设计和研制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708工程以5703厂(原空军修理厂,后为上海飞机制造厂)为试制和总装基地。为贯彻中央搞大飞机的决策,三机部抽调数百优秀技术骨干,从祖国各地急赴上海参加大型喷气运输机的研制,成立了飞机设计组。熊焰、马凤山为设计组负责人(二人都是从西安172厂调来的,马凤山是总设计师)。1973年,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大型客机设计院,即后来的上海飞机研究所(640所)。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708工程在上海市和三机部的具体组织领导下,由上海飞机研究所和上海飞机制造厂为主进行。“在技术攻关的各方面,都有全国各单位的合作。运10的参研队伍在这些攻关中进行

14、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计算、试验、协作组织等工作,最后由上海飞机研究所实现在设计上的总成”。 程不时(原运10副总设计师),2000年。运10飞机的研制,从1970年起步到1985年2月停飞,历时15年,研制费用总计5.377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建费1.747亿元,上海市提供流动资金0.29亿元)。其耗费是很低的。在当时,西方一架民用大型客机的研制费用至少为20亿美元。运10飞机一共试制了两架,一架作静力强度试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一架从1980年9月首次试飞成功后,进行过多次航线试飞。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对运10的研制十分关心。1972年1月,军委听取航空工业小组汇报的

15、办公会上,叶剑英同志指出,搞708 上大客机,“这是全国人民的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这是第一架大飞机,要从全国的设计人员中挑选出来比较好的,来审查设计。”“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用处,”“缓办远轰,集中力量先搞708”。1973年,有人提出买英国的VC-10飞机专利进行试制,周总理在1974年2月批示:“同意不买这种专利,我们进口飞机品种已够多了”,保证自行研制运10不受干扰。1974年3 月,李先念批示:“我们要有雄心壮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搞出来,建国已有20多年了,出不了大型运输机总是不好吧!” 运10研制彻底摆脱了被动跟随外国的路线,实现了多项总体上的技术跨越运10飞机的设计研制,

16、从提出设计大纲到试飞上天的全过程,坚持了以我为主,在运输类飞机领域第一次摆脱了对国外机型亦步亦趋的跟随路线。刚开始提出的设计要求,是在轰6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专供公务用的中型旅客机,并要求在1972年完成设计,这显然是违背设计规律的。设计组参照当时美苏欧洲各先进国家发展大型飞机的经验教训,在认真研究对比方案的技术特点,并对不同机型的机翼翼型、机翼三维布局进行多项风洞试验之后,于1971年提出中等后掠下单翼、翼吊四台涡扇发动机方案设想,即目前运10飞机的总体气动布局。1972年1月15日,叶剑英副主席主持军委办公会议,专题听取运10设计方案的汇报,并且原则上同意了设计组提出的方案。1972年8月,三机部和上海市联合召开大型客机总体方案会审会议,审查通过了运10飞机的总体设计方案。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