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3552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

2、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学习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习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

3、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教学过程一、自学提示1、林则徐和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在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未能打开中国大门后积极向中国走私 。1839年6月3日的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 。领导这场斗争的 ,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 。经过: 年6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武装占领 ; 年8月,清政府被迫向英军求和,鸦片战争结束。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主要内容有:割 给英国;赔款 元;

4、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课堂研讨1、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2、 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3、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4、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战败?5、 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目标检测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B 为了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C 为了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 D 为了腐蚀中国的统治机构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抗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输出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单位:箱)年份1779年1820年1825年1830年1835年1838年数量400788912576203313544540200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煎熬,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1839年清政府为了抵制鸦片的输入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二说明吸食鸦片有什么危害?在禁绝毒品方面,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