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635080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浅析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服装生产过程的组织学习目标 了解流水线的类型,如何配置流水线、流水线平衡的方法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提高服装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其目的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最短、加工时间最省、耗费最小,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也就是说,生产过程的组织就是要以最佳的生产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作业系统。服装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服装的产品开始到成衣出厂的全过程,包括服装款式设计、生产准备、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生产环节。其生产过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里,由一定数量的工人劳动完成的。因此,生产过程

2、的组织包括服装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和劳动组织。服装缝制工程是服装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服装缝制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服装生产的组织一、生产过程的构成一般来说,工厂为了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进行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活动,如生产技术的准备、机械设备的维修等,所以,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 这是指产品在投入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服装款式的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准备、服装样板的制作、服装材料的准备和工时定额的制订、修改等。 2基本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直接为完成某种服装成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服装面料和辅料的排料

3、、画样、裁剪,衣片的缝制、整烫、包装等生产活动。 3辅助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如设备的维修、包装材料加工等工作。 4生产服务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服装面料相辅料的采购与供应,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等的保管与收发,厂内外的运输等。 以上四个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核心是基本生产过程,在服装企业中,缝制过程又是其核心,从裁片准备到成衣缝制结束的全部生产过程就是服装的缝制过程。 按服装基本生产过程中工艺加工的性质,生产过程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生产阶段,即裁剪、缝纫、整烫、包装阶段,每个生产阶段可按

4、劳动分工相使用设备及工具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工种和工序。 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场地上对服装裁片进行的生产活动。组织生产过程就是要合理地安排工序,组织好工序之间的协调。在服装缝制生产过程中,一件或一批相同的裁片,顺序地经过许多工作场地,可以称每一个工作场地内连续进行的活功就是一道工序,超出一个工作场地的范围,那就是另一道工序,因此,工序既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又是产品质量检验、制定工时定额和制定工艺规则的单位。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序,在性质上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可分为下列四类: (1)工艺工序:即直接改变加工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

5、等的过程。它是生产过程最基本的部分,如服装生产的裁剪工序、缝纫工序、整烫工序等阶段,每个阶段还可划分为若干道工序,例如,男装上衣的缝纫工序可分为缝领工序、缝袖工序、衫身缝合工序等,这些工序还可再细分为若干细小的工序。 (2)检验工序:即对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进行检查的过程。 (3)运输工序: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内部的工艺工序之间或在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输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过程。 (4)储存等待工序:由于组织管理等原因而安排的储存、等待过程。 把工序进行划分, 目的是做好生产过程得组织、制定劳动定额、配备工人、检查产品质量和编制生产计划及作业计划等工作,但工序划分

6、要有一定的依据,一般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 生产技术要求,按照采用的工艺方法、不同机器设备来划分,不把不同的工艺方法、不同机器设备的生产活动划分为同一道工序 考虑劳动分工的要求;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一般地讲,对大量大批生产的服装产品劳动分工比较细,工序划分相应细一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组织平行作业;相反,对单件小批量生产,劳动分工不宜太细,工序划分相应粗一些,以免出现工人、设备的负荷不足,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二、生产的组织原则 为了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必须努力遵循以下原则: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产品在各工艺阶段、各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即产品在生产过

7、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不发生或少发生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采取许多措施,如按工艺顺序合理布置备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等。 2比例性 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要保持工人人数、机器设备和生产面积等生产能力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即互相协调。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便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和机器设备。 随着产品品种、产量和原材料、工艺方法的改变,生产过程的比例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建立新的协调的比例关系,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3均衡性 企业及其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均匀,负荷充分,不出现时紧时松、先松后紧的现象。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

8、完成的产量大致相等或稳定上升。 4平行性 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工序的生产活动,在时间上实行平行作业,这是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必然要求。平行性不仅表现为组织产品生产的各个零部件的平行生产,如衣袖、衣领、口袋、前后片的缝纫生产,而且还表现为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艺阶段,如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的平行生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5适应性 适应性指生产组织形式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服装产品随潮流、季节变化快,因此、生产车间的布置应灵活多样,以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 以上几项基本要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例性和平行性是连续性的保证,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为实现生产的均衡性提供了基础,同时还考虑到市

9、场的适应性。第二节 生产类型的概念 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组织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设计生产系统首先要确定的重要问题。各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方法、设备条件、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组织。服装生产可根据服装种类及批量的大小、产品规格要求等条件,确定最佳的工序组合、产品的流程及机器设备配置等方案。 生产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志区分成不同的类型。一、服装企业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为两种生产类型:1订货生产方式 由客户决定服装产品的规格或来料加工的生产合约称为订货生产。生产出的成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按合约规定按时按量交货。订货生产

10、的特点是“以销定产”,不会出现产品过剩(产品库存),但工作量不稳定,有时为了保证交货日期,往往需配备较多的人员或设备(或加班),造成一定的浪费。其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如期交货。 2预估(测)生产方式 预测生产方式也称储备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由生产厂家自行决定服装款式、规格、数量的生产。预测生产的特点是“以产定销”,所以工作量稳定在一定的生产水准,但若预测失误,将会产生库存和资金积压。其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按“量”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平衡,保证全面完成任务。二、按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一般可划分为三种: 1大量生产

11、 大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但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过程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设备、专用工艺装备,工人操作熟练程度高。采用流水生产线的组织形式,计划编制也较细致、精确,计划的执行情况也易于检查、控制。 2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的品种有多种,每种产品有定的产量工作场地的专业化程度随产量的大小而变化。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工作场地固定为若干道工序,每批产品更换时,只需部分设备和工艺装备作适当调整,但不可能全部和多数采用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专用设备。根据产品的产量和生产重复程度,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量生产。3单件和少量生产 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的产量又

12、很少,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不稳定,款式基本不重复,每种产品只生产一次就不再生产或短期内不再生产。因此,生产多采用通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三、按产品流动形式划分同样一种产品是否能进行连续流水作业,主要看这种产品的结构、工艺要求、批量大小,按流动形式可得到各种生产方式。1按移动方式分 按移动方式可分为手送式、输送带传送式、间歇式等多种。手送式指工序间的移送靠操作人员的手来传递,利用流动台、小推车、堆放台、滑槽等工具运送。间歇式则指每隔一段时间,向下道工序移动一批缝纫件。它又可分为物进式和人进式两种,后一种服装厂一般不用。输送带式指工序间移动用运输带传送,又分为连续和间歇式两种。2按移动单位区

13、分 按移动单位区分可分为壹件单位和批量单位两种。以一件为单位的单件生产系统有吊挂传输柔性生产系统等;以批为单位的批量生产系统如捆扎式生产系统等。在制作过程中,一批服装裁片由上一道工序传到下一道工序来加工。 四、流水生产线的基本形式 流水作业是指企业中的同一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工艺规程规定的速度和路线,一件接一件地、按一定的生产节拍流水般地通过所有工序而完成生产过程。其特点是: (1)工作场地专业化程度高; (2)产品在工序间作流水式单向移动; (3)各道工序工作地的数量同各道工序的生产时间比例一致; (4)按某一生产节拍进行加工,在一定的节拍时间内投入和产出产品。 流水线最理想的是应用机械化

14、传递,但并不一定是必要条件。例如一排工人排坐在一起,每人做一道工序,做完即传到下一道工序,无论有无机械化传送装置,都可看作流水式生产作业。 成衣化生产采用分工序流水线作业的形式,它能达到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由于具体的生产条件不同,组织流水线生产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可按生产工艺的类型和生产品种两种形式来组织生产;也可按单一品种或多品种组织连续流水线或间断流水线等。 1从生产场地设置方式看可按生产工艺类型(生产原则)和按生产产品品种(对象原则)两种形式来进行组织。(1)按工艺类型划分生产区域 即按裁剪、缝纫、锁钉(锁钮孔,钉钮扣)、整烫、包装等工艺种类来划分生产区域,通常称之

15、为专业化车间生产。 优点: 能充分利用设备能力和场地; 便于加强工业专业化管理; 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强。 缺点: 产品的加工线路较长,物品搬运的辅助劳动量大; 整个生产过程中出现中断现象多,生产周期长,产品占用资金数量大: 各专业车间之间的计划衔接、半成品管理,质量管理工作量大而且复杂。(2)按产品品种划分生产区域 即一个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区域内进行,通常称之谓封闭式车间生产。 优点: 能缩短加工线路,减少物品搬运的辅助劳动; 能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中断时间; 能简化各专业车间之间的协作管理,简化和加强生产计划中的物品管理; 有利于按期、按质、按量、配套完成生产任务。 缺点: 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差; 有时不能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作场地。 2从流水线上加工对象的移动方式看 有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以及混合流水线三种。 (1)移动流水线 指加工对象移动,工人与设备固定,加工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