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3205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观察如图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A. (a)B. (b)C. (c)D. (d)2. 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A. 中国的朝代更替B. 中国的远古人类C. 中国原始农耕文化D. 中国古代世界之最3. 动画片人猿泰山讲述了人类与猩猩的亲情,这些温情故事表达了我们对自身的迷茫与探秘。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中,科学的答案是()A. 上帝造人说B. 女娲造

2、人说C. 黄帝造人说D. 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4.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首领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荐成为部落首领的,这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称为()A. 世袭制B. 禅让制C. 选举制D. 投票制5. 如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A. 夏B. 商C. 西周D. 东周6. 俗话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下列人物属于亡国之君的是()A. 大禹B. 夏桀C. 商汤D. 周武王7. “禹传子,家天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横线处应该填的内容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

3、封制D. 科举制8.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和这一闹剧有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世袭制9.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所示文物反映了商朝青铜冶炼水平的是()A. B. C. D. 10. 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或战斗有()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A. B. C. D. 11.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 大禹B. 商鞅C. 管仲D. 李冰12.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

4、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所示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斧C. 骨耜D. 铁犁铧13.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B. “兼爱”、“非攻”C.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4.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5、. 墨子C. 孟子D. 庄子1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周朝B. 秦朝C. 汉朝D. 夏朝16.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 西周-东周B. 春秋-战国C. 秦朝-西汉D. 秦朝-东汉17.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 圆形方孔钱B. 蚁鼻钱C. 铲形币D. 刀形币18.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A. 涿鹿之战B.

6、 楚汉之争C. 秦朝的灭亡D. 三家分晋19.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20.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所说的“秦皇汉武”指的是()A. 秦始皇和汉高祖B. 秦始皇和汉文帝C. 秦始皇和汉景帝D. 秦始皇和汉武帝21.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实现推行“推恩令”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分封更多诸侯C. 加强思想控制D. 削弱地方权力22. 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A. 西周

7、B. 秦朝C. 西汉D. 东汉23. 丝绸之路沿途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长安。A. B. C. D. 24.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5.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 蜀、吴、魏B. 魏、吴、蜀C. 魏、蜀、吴D. 吴、魏、蜀2020学年上学期阶段测试初一历史试题二、材料题。(本题共4个大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 第29

8、题14分。)26. 看图回答材料(10分)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图1应该是_式房屋,是_原始居民居住的,他们生活在_流域;图2应该是_式房屋,是_原始居民居住的,他们生活在_流域。(6分) (2)如果你有幸到图1的所在地作客,当地居民招待你的主食应该是什么?(4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

9、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6分)(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分)28.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两图反映的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0、(2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之后,沿着这一路线逐渐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东西方交通的陆路要道是什么?其起点在何地?其终点到达何地? (6分)(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4分)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三国鼎立形势图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1) 材料一中的B是哪一政权?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是哪一著名战役?(4分)(2) 材料一的人物是谁?他是当时哪国政治家?(4分)(3) 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得益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成功的外交活动?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6分)2020学年上学期阶段测试初一历史试题答案【答案】1. B2.

11、C3. D4. B5. A6. B7. B8. C9. D10. A11. D12. D13. B14. B15. B16. C17. A18. B19. A20. D21. A22. C23. C24. C25. C(本题共4个大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26. (1)半地穴,半坡,黄河;干栏,河姆渡,长江。(6分)(2)粟。(4分)27. (1)商鞅和秦孝公;新兴地主阶级(6分)(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4分)(3)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28. (1)张骞出使西域 (2分)(2)丝绸之路长安、欧洲 (6分)(3)西域都护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4分)29. (1)吴国;赤壁之战 (4分)(2)诸葛亮;蜀国(4分)(3)张骞;有力的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起着重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