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2020尧民击壤2020素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2916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知识2020尧民击壤2020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历史知识2020尧民击壤2020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知识2020尧民击壤2020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知识2020尧民击壤2020素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尧民击壤”我国古代典籍中多处有关于“尧民击壤”的记载。晋人皇甫谧高士传说:“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五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为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这就是著名的“尧民击壤”的故事。其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为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被后世称作“击壤歌”“壤父歌”“尧民歌”而传布甚广。清人沈德潜编古诗源一书,还赫然将其列为卷首,视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一首诗歌。“击壤”一词也被历代文人用作形容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代称。那么,所谓“击壤”究竟是一种什么游戏,“壤”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因年代久远,后人说法不一。三

2、国时代魏人邯郸淳在艺经中这样记述:“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四尺,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以此看来,这种游戏的主要特征是:一、赛具为“壤”,木制,“其形如履”;二、赛距为“三四十步”;三、比赛方式是“先侧一壤于地”,然后“以手中壤敲(击)之”;四、以投掷命中为标的,“中者为上”;五、活动似不受节令限制。对照“击壤”的这些特点,人们发现,这种流传久远的上古时代的游戏,与流行在晋南乡间、被称作“打缸”的游戏颇为相似。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当地许多人都玩过这种游戏,至今记忆犹新。“打缸”又称“砸缸”“叩缸”,是一种竞技比赛,参赛人数一般为三四人,或

3、者多至五六人亦可。赛具“缸”是较为方正的半截砖,每人各执两块。赛前先划A、B、C三道线,两线间距离约为丈许。比赛开始,一方先将自己的一个“缸”立于A线上。由另一方站在c线上,以各种规定的动作将手中的“缸”投掷过B线,借助于腿脚,将对方的“缸”击倒。然后再站在B线上,以同样的动作投掷,直接将对方的“缸”击倒,是为一段两节。全部赛程共计八段十六节,每段规定的投掷动作姿势各不相同,每节均以击倒对方的“缸”为标的,最终以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胜。如果参赛者较多,属于同一方的人员可以互相帮忙。遇到双方相持不下时,还可增加比赛动作的难度。这种游戏不拘节令,春夏秋冬四季皆可,活动场所多在大道上,或场院一角平坦开

4、阔地带。我们将“打缸”游戏同艺经所载“击壤”比较对照,可以看出,“打缸”除了所用赛具为砖块,与“击壤”所用为“木制履形”的“壤”不同外,其余则完全保留了古代“击壤”游戏的特点,且程序更加细致、完备、丰富、有趣。“击壤”赛具由“木制履形”演变为砖块,于隋唐时代已见记载。隋书卷十五说:隋炀帝曾令乐工白明达造新乐,创制藏钩投壶乐掷砖续命斗鸡子等曲。显然是为“掷砖(击壤、打缸)”“投壶”“藏钩”“斗鸡”等种种游戏所配制的乐曲。故可知当时“击壤”之戏已开始演变为“掷砖”了。晋南的“打缸”所保留的或许就是当时宫廷“掷砖”游戏的形式。宋元以下,“击壤”又被称作“抛堶”“飞垛”(古代又称砖为“堶”或“垛”),

5、游戏形式或简或繁各地不尽相同,但其以投掷命中为标的的基本特征始终没有改变。“击壤”之戏为何称为“打缸”?很可能与古代游艺多“击瓮以和歌”的习俗有关。上古之游戏往往是载歌载舞且有伴奏,伴奏多是“击瓮(缸)叩缶”以应节拍。“击壤”之戏称为“打缸”,又称“叩缸”“砸缸”(打、叩、砸都有“敲击以令发声”的意思),或许就是用伴奏来代指全部游戏的,犹如后人将蒲剧、秦腔、晋剧、豫剧之类声腔艺术称作“梆子”一样。晋南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上古时代圣君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区。左传孔疏称“尧治平阳(今临汾),舜治蒲坂(今永济),禹治安邑(今夏县)”;通典称“尧初都蒲坂,后都平阳”,又称“安邑为尧舜旧都”,等等。帝尧活动的遗迹和传说遍及晋南各地,而在临汾一带更加密集,城东北康村依然保留有尧民“击壤处”的碑刻。因此,这一古老的游戏在当地流传下来,沿袭数千年,历久而不衰,当非偶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