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9098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杨立江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

2、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

3、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加到反应器中的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的分离为实验目的。根据学过的知识,不溶于水,而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1)用天平称量和,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溶解;(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9)比较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则证明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没有改变。注意:本题是较简单的实验设计,但也需要全面考虑。通过只要证明即认为任务完成,但由于没有验证溶质和滤渣的性质,有必要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证明滤渣确实为。事实上可能有误差,即可能是,这是因为不是绝对不溶,滤纸也不能完全将全部滤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