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693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燃烧及灭火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学会面对火灾的逃生的方法,加强防火意识。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2、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初步形成防火意识及在危急情况中的应对措施。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防火意识的树立。教具

2、:酒精、水、棉花、蜡烛、塑料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 教学思路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思考掌握知识。为能更加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防火意识的培养,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紧急状态下的简单应对措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导入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物质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我们知道,燃烧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启发回顾,了

3、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回顾与思考1、 镁带燃烧的现象。2、 硫燃烧的现象。温故知新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情景设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为什么物质有时可燃,有时却不可燃,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生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实验探究(一)1、 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4、片刻。2、 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塑料杯罩住,观察。3、 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学生小结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有氧气)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易点着,炭不易点燃。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还不够,还必需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与启示,得出不同的物质着火点

5、不同。活动与探究(二)(1) 为什么煤可以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你还能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吗?那些物质不能燃烧?(2) 课本P124的实验探究实验7-1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导发言,投影要点,突破重点。阅读与思考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人是好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

6、励。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强化重点交流与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有能,因为缺少氧气。)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下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

7、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图片展示灭火的方法图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3) 隔绝氧气(或空气)。(4)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讨论(1) 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2) 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3) 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4) 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

8、水行不行?为什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质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具体做法如何呢?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动画演示火灾报警灭火器的使用火场逃生让学生观看并掌握知识学生在娱乐中掌握消防常识、了解灭火器的使用、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措施。板书

9、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1、 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隔离火场2、 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隔绝空气(或氧气)3、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教学反思学生活动作业:1、实验探究(一)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原因分析(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塑料杯罩住,观察。(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2、活动与探究(二)实验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 水中的白磷 说明燃烧的产生第二要素: 铜片上的红磷 说明燃烧的产生第三要素: 3、问题讨论:(1)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3)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通过以上讨论可知:灭火的原理是(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