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60326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沧州市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3月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

2、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这给自身注入了新的营养物质,使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中国饮食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深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和”观念使得中国饮食活动充满了辩证意识,呈现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状态。中国古代的美食家同时又是美学家,从孔子到孙中山皆如此。他们多以美学思想来阐述饮食文化,或以饮食现象来说明美学深奥的道理。这样,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了起来,扼制了中国饮食文化本身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中国饮食发达而理论水平萎缩的不平衡现象。还有,一些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在美食中得到潜在的反映,如尊卑、长幼的封建道德观和中庸、和谐的传统美学观,无不灌注

3、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之中,致使饮食活动中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在餐桌上装进了如此多与“吃”无关的东西,如果说这不算是对“吃”的亵渎,至少也是一种“吃”的异化。中国饮食最有魅力也最富美学色彩的就是“调和”。但是“调和”的中心是“五味之和”,根本目的是要调出“嘉味”,而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也就是说,中国饮食忽视了其根本目的为人体提供所需的一切养分,没有很好地较科学地将饮食的各种营养成分与人体的物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既是深刻的,又是片面的。中国饮食讲究调和鼎鼐,把味道放在首位,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高度发展,使烹饪成为艺术。同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4、饮食不仅仅是延续生命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出于保健养生的需要,甚至也不仅仅出于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的需要,而是一种在严格规则支配下的郑重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超越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这便使得人类从最初的味觉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很不相同的东西。于是,把“味”和“美”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活动又深深地陷入功利之中,和礼仪及伦理教化、真善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饮食成为传播和实施封建仁义道德及礼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一特点,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同样给予中国古典美学以深刻的影响。(摘编自万建中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正确的一项是A.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产生。B. 封建道德观和传统美学观灌注于饮食活动形成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C. 把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装进餐桌,不仅是对“吃”的异化,更是对“吃”的亵渎。D. “五味之和”是中国饮食“调和”的中心,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B. 文章列举孔子和孙中山的例子,证明了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C. 文章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超越功利欲望满足”和“陷入功利”的矛盾特

6、点。D. 文章仅论及中国饮食活动与礼仪等联系在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饮食就不能给人一种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B. 如果没有阴阳五行学说,中国饮食活动就无法充满辩证意识,并呈现千变万化。C. 因忽视了饮食的根本目的,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除深刻外又是片面的。D. 饮食对满足延续生命、保健养生、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等需求都有重要意义。【答案】1. B 2. D 3. 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天坑寨子梅洁与我的故乡武当山、神秘的神农架一样,处于地球北纬30度附

7、近的武隆,藏匿了世间无限的秘笈和壮丽。地质学家说,武隆天坑是由于受水长期冲刷而形成,形成时间大约在两百三十万年以内。可我,不是地质学专家,我宁愿想象在这漫长的几百万年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一神秘力量储存了数百万年,数百万年后,这一力量呈爆发状将这一片山地呈现给世界。于是,所有的天坑、地缝,所有的溶洞、峡谷,所有的石柱、石桥,所有的暗河、“线泉”,一股脑成为世界之最,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经典!“天坑寨子”原叫中石院天坑,口部直径达六百四十五米,是世界上口部最大的圆形天坑。现在的天坑寨子,已完全开发成为成熟配套的旅游景区。遥望巨大的天造大坑,只见其整个轮廓形如“心”状呈现向东南倾

8、斜之势。侧坡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杉树和青冈林,坑底缓坡地带分布着错落的农田,农田里的稻禾已呈成熟的黄绿色。紧挨陡壁峭岩的吊脚楼建筑,保存完好。导游告知,寨子里原有五十户原住民,他们世代在天坑里居住,因开发旅游,现已迁出。我听后扼腕一叹:开发旅游一定要把人迁出吗?看不到原住民真实生活的旅游还是文化旅游吗?站在坑顶绝壁上往二三百米深处的坑底看,我只能想象坑内原有的生活:鸟鸣、花香,田园、稼禾,寨子里的人纺织、耕作,养儿、育女,婚嫁、舞蹈,古老的山歌和古老的“喊山”,与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相长相生正思忖,一声“吆嘿嘿嘿哟哎”的喊声冲天坑深处叫响,这是游人在学土家人或苗家人的“喊山”。世代栖居在天坑里的

9、土家人或苗家人,他们无论上山砍柴或打猎,总要冲着千山万壑大喊“吆嘿嘿嘿哟哎”在他们悠长而辽阔的喊声里,充满了神圣的祈祷,祈祷山神保佑他们平安,保佑他们幸福,保佑他们当天有收获。他们的喊声里充满虔敬。可游人们呢,戏谑的模仿里哪还有半点神圣、虔敬可言?难怪啊,他们不是身历其境,更不是源自生存本身,无法体验已经空了人家、断了炊烟的天坑生活,怎能苛求生命本真的真诚和神圣感?我一直在想:现代旅游是世界的一种文明走向,而今,旅游文化已呈强势在中华大地勃勃奋起。那旅游的真谛究竟该是什么?欣赏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瑰美,从而健身娱心,从而爱这片山河大地,这是其一。那其二该是人文历史、风情民俗的探访吧,而这样的旅程又

10、该怎样成为心的抵达?试想,古罗马斗兽场里现在若有模仿人与兽的表演,而远不是曾经的生命与生命的搏斗,那笨拙的模仿会怎样亵渎历史、亵渎游人的感情?同样,天坑里没有了人家,古寨里没有了真实的“哭嫁”,即使媒婆怎样招展,即使母女俩怎样抱头“哭唱”,也只是一种临场的模仿表演,换来的只是“从人群里拉郎配”和“入洞房”的一场哄笑。传统文化的真义和生存真相的艰辛便只能在一阵阵哄笑中,慢慢变为千年习俗的烟消云散天坑寨子,百年、千年的神秘存在,构筑了现代人游历的欢乐。这是天坑文化的奉献,但愿,不要同时成为天坑文化的丢失。也许,这是中国“年轻的旅游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但无论怎样,武隆山脉的波澜壮阔和神秘奇幻,

11、已成为全世界的财富。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世界的武隆将带给世界一片惊艳的福光。(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3日,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用人们较熟悉的武当山、神农架与武隆作类比,其目的是突出武隆“藏匿了世间无限秘笈”的神秘与壮丽的特点。B. 关于武隆天坑的形成,地质学家和作者各执一词,地质学家认为是受水长期冲刷形成,而作者认为是由于一种神秘力量的爆发。C. 文章介绍了天坑寨子的口径、形状、植被、农田、建筑,并由导游介绍原住民全部迁出自然引出作者对坑内原有生活的想象。D. 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在作者的引领下,自然引发读者思考如何

12、保存天坑文化、如何面对中国旅游业的挑战和问题。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 本文善于用对比说理,请找出文中几处对比并加以赏析。【答案】4. B 5. 天坑文化为现代人游历的欢乐提供了资源。天坑寨子原住民的迁出,无法再现原住民的真实生活,天坑文化会在模仿表演中慢慢消失。表达了作者对天坑文化的赞美、对天坑文化未来的担忧和美好愿景。 6. 把世代柄居在天坑里的土家人或苗家人“喊山”的虔诚与游人模仿“喊山”的戏谑作对比,突出了脱离生活本身的“喊山”无法表达出生命本真的真诚和神圣感。把古罗马斗兽场里生命与生命的搏斗与现在模仿人与兽的表演作对比,突出了现代人的模仿会亵渎历史、亵渎游人

13、的感情。把古寨里真实的“哭嫁”与临场的模仿表演作对比,突出了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真义和生存真相的艰辛体会的表演会让千年习俗慢慢消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为期4天的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9月6日在银川开幕。博览会以“务实、创新、联动、共赢”为主题,在工商业、铁路、科技合作上亮点纷呈,推动一批境内外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中阿互利合作领域越来越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作为近年来“大国重器”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为期3天的中国高铁技术成就专题展无疑是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最丰硕的成果。1000余平方米的超大展位,“中国铁路成就“及

14、“铁路国际合作展”两个自带光环的“星级展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高铁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及国际交流合作的成绩单。(选自“湖北日报网”,技术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最强通行证”)材料二:3月9日,从中车唐山公司获悉,该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列时速350公里长编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开始型式试验。这列编号为CR400BF-A-3024的动车组,正在位于北京东郊的铁科院环形试验线上开展试验工作,这是我国16辆长编组“复兴号”首次亮相。目前是世界上同等运行速度下,最长编组的列车。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满足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完善中国标

15、准动车组平台系列化产品。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下,中车唐山公司在8辆编组“复兴号”基础上,研制了16辆编组CR400BF-A型“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总长度超过415米,列车采用8动8拖配置,总定员1193人,成为新时代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选自“澎湃新闻”,骄傲!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材料三:2月13日公布的2018春运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春运的相关内容中,火车票、火车站、购票时间表、高铁是被浏览最多的内容关键词,而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则是最受关注的三条春运线路。据中铁总的统计显示,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伴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2018年春运动车组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1289万人次,占旅客总发送量的54.9%,但平均在途时间缩短至327分钟,平均运程524.5公里,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着中国高铁干线网络逐渐成型,高铁越来越被春运期间的旅客重视,客流逐步增加,一等座和二等座之和占比达到43%,合计接近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一半;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普通硬座目前仅有24%,甚至比硬卧还要低。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过去相比,新时代的春运不仅要满足“走得了”,更要满足“走得好”。(摘编自“中国新闻网”,高铁唱主角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材料四:除火车外出行方式用户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