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60225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苏省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江苏省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苏省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苏省高考冲刺语文预测卷(加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高考冲刺预测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_,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_;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_,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A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B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C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D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A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

2、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B“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C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D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3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组是(3分)A一生愁绪锁念国念乡念亲 后世美名颂颂词颂画颂人B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C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

3、音D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满是国恨离愁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评论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立的视角、深厚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_,_,_,_。_,_。从现在起,文艺评论应进一步加强与网络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为创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助力。并以其评价机制和引导力量建构社会价值观进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启迪艺术家,引导受众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挖掘作品中适宜传播的重要元素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公众的审美品位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不明显A B C D5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

4、最吻合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B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C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D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冯大夫传【明】焦竑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休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俛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

5、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情窳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品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增墩台,今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

6、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仪仅六十而卒,惜哉!(选自澹园集,有删改)【注】胶庠:这里指学校。窳(y);懒。惰窳:懒情。墩台:这里指报警台。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雅知自重 雅:高尚B束休问馈却不纳 纳:接受C大夫力也 力:功劳D逋赋日完 逋:拖欠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

7、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B礼闱:文中指科举考试之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故称“礼闱”。礼闱还可指尚书省。C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等级,从一品到七品,一品级别最高,七品最低,如“七品芝麻官”。D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4分)(2)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4分)9根据第三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

8、未有,楮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褚公:初唐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10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5分)11请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首诗颔联进行赏析。(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_。(李白蜀道难)(2)来骐横以驰骋兮,_!(屈原离骚)(3)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4)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5)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6)人生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小桥流水人家,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兼听则明,_。(司马光资治通鉴)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父亲的电话芦芙荭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情小事。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好像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

10、不鸣,狗不叫了。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

11、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你以为他能?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他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过年时,我

12、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长时间了

13、,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

14、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然后挂了电话。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摘编自百花园)13请简要分析在“父亲”耳聋后,“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6分)14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4分)15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深层意蕴。(4分)16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

15、题。“创新”的悖论唐科当代中国,“创新”已被提高到了事关民族复兴的高度。于是,政府自然在推动创新上,居于核心位置。政府投入的加大,也就意味着对创新研究干预力度加大,而过分的干预对创新的影响却是消极的。以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状况:对创新的大力鼓吹和干预,恰恰是导致创新能力偏低的重要因素。这就形成一个悖论越提倡创新,越扼杀创新。为何如此呢?根源在于,创新活动作为人类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有作独特的性质,它需要的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依赖于个人的天赋、努力和不可预知的偶然性,而非政府的集中控制。自由主义的大师哈耶克认为:“创新往往并不具有明确的目标,而是人类不断摸索和试错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目标时常会发生变动。推动人们从事未知事物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