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0128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流行与防控要点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疫情与防控策略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家瑜 目录 登革热简介流行概况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现场处置要点 登革热简介 登革病毒 能引起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一种虫媒病毒由单股RNA组成有四种血清型 DEN 1 2 3 4 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病毒 每种血清型能提供同型免疫 和短期交叉免疫所有血清型均可引起严重和致命的疾病血清型内部可发生基因的的遗传变异每型发生的基因变异均可能出现毒性强或有发生大流行的可能 传染源 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在流行期间 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 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 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 猴子是

2、自然储存宿主 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 登革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染给人无直接人传人的报导中国主要是白纹伊蚊 海南 云南外 白纹 埃及伊蚊 登革热通过雌蚊传播主要在白天进食生活在房屋周围在清洁的小积水容器中产卵和孵幼虫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 4年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 可发生二次感染免疫增强 流行概况 GlobalDengueRisk ClimaticTransmissionSuitability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s SimmonsCPetal 201

3、2 Dengue 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366 1423 1432 SimmonsCP NEJM 2012 全球有25亿登革热风险人群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 BhattS etal Nature2013 我国登革热历史沿革 1873年 福建厦门 首次报告1978年 广东 首次经病原学证实 DENV 4 22122例 死亡14人1980年 海南 广东 452675例 死亡74人1986年 广东 118881例 死亡296人1995年 广东 6812例 无死亡病例2002年 广东 1348例 无死亡病例

4、2006年 广东 1010例 无死亡病例 张复春 杨智聪主编 登革热 科学出版社 2008 既往疫情情况 1989年纳入乙类传染病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来首次报告死亡病例 有登革热输入病例报告的省份 2011 2014 2009 14个省份 19个省份 27个省份 我国输入疫情范围变迁 201523省份 2015年疫情概况 全国1327例 无死亡 较去年同期 6042例 下降77 2015年1 26周 我国疫情整体较为平稳 自27周以来 随着广东 云南本地疫情的发生 全国疫情出现较为显著的上升 2008 2015年全国登革热病例数周分布图 截至2015年9月20日 分省疫情情况 截至9月

5、20日 23省88个地市 主要集中于广东 云南两省 85 广东 云南 福建 浙江报告本地疫情累计报告4例重症 潮州 景洪 无死亡 2015年疫情概况 1 1 9 20 男女比例1 2 1 20 50岁人群58 家务及待业 400例 为主 其次为商业服务 150例 农民 138例 工人 123例 离退人员 120例 和学生 104例 输入来源 350例输入 占26 共27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为主 80 缅甸 133例 马来西亚 45例 和印度尼西亚 41例 居前南亚 非洲和南美洲也有少量病例 国际疫情情况 东南亚 拉丁美洲多国形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地区和印度也发生了大规模流行缅甸 马来西亚等主要输入

6、国疫情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2015年登革热疫情特点 发生时间早首例本地病例于4月上旬由广东报告首起暴发6月上旬由云南报告多点暴发四省报告暴发疫情 基本与2014年相当引起暴发的病毒型别为II型 既往主要为I型潮州和景洪均为II型 重症比例高于其他型别 景洪2013年为III型 型别替换 重症死亡风险高 2015年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 截至9月20日 4省报告暴发疫情 下列疫情仅包括2015年发病本地病例 广东潮州 691例 快速增长阶段中山 9例 佛山 8例 近期较平稳 新增病例少云南临沧 81例瑞丽 95例景洪 59例浙江 绍兴 9例 宁波 3例 疫情初期福建 莆田 8例 福州 6例 疫情初期

7、增速放缓 未完全控制 上海市登革热病例 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 本市近三年的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011年3例 2012年无病例 2013年7例病例报告 2014年16例病例报告 2015年1月1日至10月4日 本市共报告25例登革热病例 较去年同期增加16例 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011 2014年间采集本市健康人群血清共计1680人 登革热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 全市各蚊媒监测点共捕获蚊虫1002批次 蚊虫未检出登革病毒携带 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 疫情形势 外部环境 周边国家为登革热高发区 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将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再次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将日益加大 疫情形势 内部环

8、境 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伊蚊的生物分布区气温 降雨及伊蚊密度病原体存在或入侵社会因素人口密度 居住卫生条件 卫生知识水平 生活习惯 人口流动 沿海或缺水地区经济水平提高 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基建项目多 建筑工地积水误诊 漏诊 报告 处理不及时 疫情形势 内部环境 流行因素 人群对于登革热普遍易感 无有效疫苗预防传染源控制难度大隐性感染与显性比例可高达10 1病例输入性难以避免临床医务人员的认知疾控机构的监测 调查 处理能力群众的知晓导致发现不及时 疫情扩散 登革热输入的风险 国际间人员往来的增加潜伏期 隐性感染难以发现人群底免疫水平 登革热趋势研判及依据 趋势研判预计未来1个月我国登革热

9、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部分南方重点省份将继续报告本地疫情研判依据与我国临近的缅甸 马来西亚 越南 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 双节临近 我国输入压力增大目前南方省份已进入高风险季节 已有4省10个市报告了本地疫情 存在境内输入风险蚊媒监测结果提示 各地蚊媒密度显著升高近期南方降雨量较大 利于登革热媒介孳生 容易形成蚊媒孳生环境 防蚊灭蚊工作难度加大 上海地区登革热感染风险评估 上海地区有白纹伊蚊存在 登革热输入性散发病例时有发生因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 甚至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存在预计本年度登革热疫情仍然低水平发生 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予以一般关注 登革热防控措施 1 不断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 有

10、效利用监测信息 及时进行预测预警2 开展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综合防治伊蚊措施 切实降低伊蚊密度3 加强与检验检疫 旅游 交通 民航和铁路等部门的联防 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和相关媒介 控制疫情传播4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诊治水平和报告意识 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开展医院内防蚊灭蚊 防止院内感染 登革热防控措施 5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 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 主动就医的意识 自觉参与防蚊灭蚊等登革热预防控制行动6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 提高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包括登革热病例流调 疫点处理 媒介控制 实验室检测能力等7 制定

11、或完善登革热防治的有关技术文件8 加强登革热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工作9 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 几点说明 病例的基本信息完整报告及时送样规范调查处置全面到位 历史文件依据 卫生部 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 登革热防治手册 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案 上海市登革热防治技术方案 最新要求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发 2014 360号文 登革热防治技术指南 登革热病例监测指南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数据库 监测对象和调查表 监测对象包括登革热 DF 登革出血热 DHF 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 的疑似 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病例主要依据卫生部颁发的

12、登革热诊断标准 WS216 2008 1 登革热病例个案调查表1 1共同暴露者健康状况一览表2 登革热入户调查登记表 病例搜索 各地出现本地病例和流行季出现输入病例时必须开展病例搜索 也可根据风险评估和疫情控制需要适时开展 按照病例来源采用不同搜索策略 搜索时可利用入户调查登记表 表2 对于散发病例 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 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 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核心区 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 在核心区内搜索病例可根据城区或乡村不同建筑类型 推测伊蚊活动范围 适当扩大或缩小搜索半径对于输入病例 应详细追查旅行史 重点在与其共同出行的人员中搜索

13、 如病例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病毒血症期 曾在本县区活动 还应在其生活 工作区域搜索可疑病例若出现暴发疫情 则根据疫情调查结果 开展风险评估 确定搜索范围 疫点处置要点 输入性疫情 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 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 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 现住址 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登革热病例报告后 应尽快调查了解病例是否为输入病例 若为输入病例 应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注明 境外输入 境内输入 和感染地 国家或地区 统一格式为 境外输入 国家或地区 或 境内输入

14、 省 市 县 所有个案调查结果电子化 个案调查表录入epidata 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防控重点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落实清除孳生地蚊媒密度调查卫生宣教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做好传播风险评估 控制与现场调查发生输入性疫情 1 组织协调与沟通2 病例管理3 流行病学调查4 媒介伊蚊的控制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组织协调与沟通第一时间通知疫情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居会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做好组织协调登革热防治工作 组织相关药物 试剂 物资储备与调拨开展宣传教育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病例管理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就地治疗病例救治与管理 病人治疗

15、 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病例管理防蚊隔离要求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 如纱窗 纱门 网 蚊帐 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采样 血清 急性期 即发病5天内 与恢复期血液5ml以上分离血清送检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1 个案调查 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 尤其是入境后活动 叮咬史 就诊经过等 2 病例搜索 主动追查旅行史 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 若发现病例在本地活动期间处于病毒血症期 需明确患者在

16、本地的活动地点 根据病例停留日期和外潜伏期 开展病例搜索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3 蚊媒密 调查与评估 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 布雷图指数 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 计算布雷图指数 容器指数 疫情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 媒介伊蚊的控制 1 紧急喷药 杀灭成蚊 2 清除伊蚊孳生地 在疫点及周围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 结合蚊媒监测情况 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 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本地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 现住址 的登革热病例登革热暴发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 14天 内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 例如一个社区 居委会 村庄 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等 发生3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县级疾控机构需实时关注是否发生暴发疫情 若发现暴发疫情需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 登革热防控措施 实施疫情日报告 科学风险评估 及时预警向医疗机构发出预警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政府主导 卫生 城管和街道居委多部门联合紧急杀灭成蚊 清除蚊虫滋生地广泛社会动员 健康宣教 50 防控重点措施 紧急杀灭成蚊 及时 快速 全面 反复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