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60209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语文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始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2、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

3、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汉

4、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

5、,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

6、缘情”的流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B. “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C. 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D. 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B. 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C. 对汉代“诗

7、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D. 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B. 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C. 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D. 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答案】1. C 2. D 3.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8、。历史性的一局棋金庸“号外!号外!叮当,叮当!大新闻!”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东京街头到处响起了报贩们的叫卖声和铃声,卖的是报知新闻的号外,向成千成万读者们报告一个“重大的”消息:吴清源与木谷实在正式围棋比赛中都使用他们所创的“新布局法”(在日本称为“新布石法”),木谷实先手,三子都走五路,吴清源三子走四路,成为“三联星”。这在围棋界是前无古人的着法。日本人对围棋极为着迷,无怪这件事报纸竟要出号外。木谷实是日本的青年棋人,和吴清源感情很好,两人共同研究而创造出来一种新的布局体系。简单地说,那是在布局上笼罩全盘而不是固守边隅。他们合著的新布石法一书出版后,书局门外排了长龙,在一个短短的时间之内销去

9、了五万册。不久,日本围棋界出现了称为“吴清源流”的一群人。日本围棋界向来有一种本因坊制度,所谓本因坊就是围棋界的至尊,以往都是一人死了或退休之后,由当时棋力最高的另一人继任,名高望隆,尊荣无比。那时日本的本因坊是秀哉。他原名田村保寿,秀哉是这位本因坊的尊号,有点儿像皇帝的年号。新布石法既然轰动一时,本因坊当然要表示意见,这位老先生大不以为然,认为标新立异,并不足取。两派既有不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由两派的首领来一决胜负。秀哉为了保持令名,已有很久很久没下棋了,这时为形势所迫,只得出场奋战,这是日本围棋史上一件极度重要的大事。那时吴清源是二十二岁。吴清源先行,一下子就使一下怪招,落子在三三路。这是

10、别人从来没用过的,后来被称为“鬼怪手”。秀哉大吃一惊,考虑再三,决用成法应付。下不多子,吴清源又来一记怪招,这次更怪了,是下在棋盘之中的“天元”,数下怪招使秀哉伤透了脑筋,当即“叫停”,暂挂免战牌。棋谱发表出去,围棋界群相耸动,守旧者就说吴清源对本因坊不敬,居然使用怪招,颇有戏弄之意。但一般人认为,这既是新旧两派的大决战,吴清源使出新派的代表手来,绝对无可非议。这次棋赛规定双方各用十三小时,但秀哉有一个特权,就是随时可以“叫停”,吴清源没有这权利。秀哉每到无法应付时,立即“叫停”。“叫停”之后不计时间,他可以回家慢慢思考几天,等想到妙计之后,再行出阵,所以这一局棋因为秀哉不断叫停,一直拖延了四

11、个多月。棋赛的经过逐日在报上公布,棋迷们看得很清楚,吴清源始终占着上风。一般棋人对于权威和偶像的被打倒不免暗暗感到高兴,但想到日本的最高手竟败在一个中国青年手里,似乎又很丧气,所以日本的棋迷们在这四个月中又是兴奋,又是担忧,心情是十分矛盾的。社会人士固然关心,在本因坊家里,情形尤其紧张。秀哉连日连夜地召集心腹与弟子们开会,商讨反攻之策。秀哉任本因坊已久,许多高手都出自他的门下,这场棋赛大家自然是荣辱与共。所以,这一局棋,其实是吴清源一个人力战本因坊派数十名高手。下到第一百四五十招时,局势已经大定,吴清源在左下方占了极大的一片。眼见秀哉已无能为力,他们会议开得更频繁了。第一百六十手是秀哉下,他忽

12、然下了又凶悍又巧妙的一子,在吴清源的势力范围中侵进了一大块。最后结算,是秀哉胜了一子(两目),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胜得很没有面子,但本因坊的尊严终于勉强维持住了。这事本来已经没有问题,但事隔十多年,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围棋界的元老濑越宪作忽然在一次新闻界的座谈会中透露了一个秘密:那著名的第一百六十手不是秀哉想出来的,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贡献的意见。这个消息又引起轩然大波。这时秀哉已死,他的弟子们认为有损老师威名,迫得濑越只好辞去了日本棋院理事的职务.许多年后,曾有人问吴清源:“当时你已胜算在握,为什么终于负去?”(因为秀哉虽然出了巧妙的第一百六十手,但吴还是可以胜的。)吴笑笑说:“还是输

13、的好。”这话说得很聪明,事实上,要是他胜了那局棋,只怕以后在日本就无法立足。最近在日本的围棋杂志上看到吴清源大胜前田陈尔和现任本因坊高川格的棋局。前田居然连用了两下吴清源当年所创的“鬼怪手”,要是老师还活着,他一定不敢这样“离经叛道”吧。注吴清源,福建福州人,是世界围棋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棋圣”之称。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吴清源与秀哉的对战中连用怪招,是为了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扰乱对手的比赛节奏,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B. 在比赛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吴清源仍始终保持着优势,说明他的实力是远超秀哉的,最后输棋可能是有意为之。C. 文章着力表现了吴清源

14、非凡的围棋棋力,在对吴清源热情洋溢的赞美中,也暗含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D. 文章行文轻盈流畅,看似漫不经心随手写来,实则匠心独具,结构严谨,形散而神不散,显现出从容沉稳的大家风范。5. 结合全文,说明标题“历史性的一局棋”的丰富含意。6. 金庸创作的通俗小说影响深远,他的散文也同样具备通俗性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答案】4. A 5. “历史性的一局棋”意思是这一局棋在围棋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标志着吴清源所代表的新派围棋的崛起;标志着本因坊所代表的旧式围棋的衰落,本因坊这一权威和偶像被打倒;吴清源的新布局法前无古人,开辟了围棋的新天地,书写了围棋历史的新篇章;在当时历史背

15、景下,这一局棋也代表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对抗。 6. 情节编排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比如写对战中吴清源占据优势,大势已定,此时秀哉忽然下了妙手,扭转了局势,后又忽然传出此妙手是秀哉的弟子想出的,情节一波三折,令人惊心动魄;简洁、准确的白描手法,比如开头“号外!叮当!大新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九三三年的日本街头,令人仿佛置身其间;语言浅白平实、如话家常,比如“有点儿像皇帝的年号”、“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浅显朴素的语言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材料一:“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短短一句话让网友兴奋了。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

16、究所发布消息,EAST核聚变装置在2018年实验中又有突破。被寄予最大希望的核聚变实验方案叫“托卡马克”用超强的磁场约束高温的核燃料。EAST又称东方超环,是中国研制的世界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它使用超导体,以最小的能耗获取最强的磁场。EAST近年来一直走在国际竞争最前列,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成绩傲人。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万宝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次大家关注的1亿度,是电子温度。媒体喜欢简化成等离子体温度1亿度。”“EAST就好比一个炉子,”万宝年说,“炉子越大,越容易提升核心温度。EAST比较小,实现电子温度1亿度比较难;将来ITER(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用同样的办法实现2亿度,就容易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