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199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11.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D解析本题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考查,关健通过光绪二十七年计算出当时是:1875+27-1=1901年,或通过金四百五十兆也就是4.5亿,1901年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的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故“洋夷”指八国联军。12.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

2、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顾固派反对变法C解析本题是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对材料的理解,关健是分析材料:“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维新派缺乏经验。故选C13.右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红军的战略转移B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北伐战争和读图识图能力,关健通过图片提取有

3、效信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军,国民革命军独立团,歼来军阀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学习主题应是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准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C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和对材料的理解,关健是材料提到辽沈、准海、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材料说的是国民党指挥者、决策者的指挥不当是导致战争失败、兵员损失的原因。故选C15.右

4、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明鲜明时代特征的是A. B. C. D.C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文革的认识和识图能力,图中四处信息,不具有时代信息的是C,因为任何时期,任何毕业证上都会出现学生姓名,岁数等,这不能体现文革时的朝代特征。16.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A.寻求大量黄金 B.“发现”美洲新大陆C.完成环球航行 D.收复耶路撒冷A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哥伦布的远洋航行目的的认识和对

5、材料的理解,关健明确材料提到金子可以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我希望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说明他航行的直接目的是寻求黄金,间接目的是帮助国王收复耶路撒冷。故选A。17.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D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世界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会议的认识与理解,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的主导是英法美三国,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及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是苏美英等国主共同主导的,只有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是美国为推行霸权主义,在军事上控制西方其它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是美国完全主导的。18.下

6、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1870199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百万1990年国际元)A. B. C. D.B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关健知道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主义世界第二,故选B。19.下列科技成就在彭树智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一书中,应重点阐释的是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C.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D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选项中的科技发明出现在20世纪的只有电子计算机,

7、故选D。20.右图反映的史实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C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认识与理解,关健知道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开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C。21.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专家、美国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萨默斯说,很可能在一百多年以后,当人们书写20世纪后期这段历史时,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口口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革到了下一代,惟一有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就是口口。“口口”应是A.中国 B.德国 C.日

8、本 D.英国A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惟一有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关健从20世纪后期,发生的革命性的变革,下一代,惟一有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中国1978年后实行了改革开放,21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高速发展状态,是惟一有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故选A。 “世界这么大,只有广西在放假”,这条网上热议的帖子引起大家对广西的关注。回答2223题。22.2020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体

9、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A. B. C. D.B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民族问题和材料的理解,关健通过材料明确“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壮族地位的提高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无关。23.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12个世居民族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

10、到各民族亲如一家 各民族风情一致各民族相互影响 民族团结的珍贵A. B. C. D.D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对民族问题和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关健分析选项,多民族共同欢度“三月三”这个节日,不能说明各民族风情一致,排除BC,关健是各民族相互影响是否正确,因各民族相互影响,才使用权壮族的重要节日“三月三” 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故选D。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收应。苏联模式对于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材料二: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

11、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12、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分)(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4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团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3分)26.(9分)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和苏联军事发展及对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关健是对材料的分析,(1)要求据材料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材料明确说出了“苏联模式对于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故原因是苏联模式的推动。(2)也是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关健是结合材料归纳出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三个放要历程,第一是1928194

13、0年,枪炮、坦克、飞机等常规武器;第二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火箭炮、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第三是194970年代,核武器获得重大发展。(3)是开放性试题,只要体现对俄罗斯军事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即可。(1)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的推动。(2分)(2)19281940年,生产了大量枪炮、坦克、飞机等常规武器:反法西斯战争中,装备了火箭炮、强击机等新型武器:1949年到2世纪70年代,发展了核武器。(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3)使俄罗斯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实力(或为俄罗斯拥有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3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其他

14、答案符合题意也可。3分)27.探究问题。(12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修。但是,文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2分)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8分)(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27.(12分) 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一战的认识与理解,关健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作答,(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等,只要体现战争国损失惨重即可。(2)第一问特点:只要体现死亡从数多于其战争即可。难点是原因:需答出四个方面:如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