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0127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9.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 汇报人 2015年6月12日 提纲 登革热基本知识登革热疫情 全球 全国 全省 媒介监测登革热应急处置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 亚热带的非洲 美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登革病毒原属B组虫媒病毒 现归入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黄病毒属包括黄热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 西尼罗病毒 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 病原学 血清分型 登革病毒 型 型 型 型 登革病毒 型夏威夷株 登革病毒 型新几内亚株 登革病毒 型H87株 登革病毒 型H241株

2、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 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非人灵长类 黑猩猩 长臂猿 猕猴其他野生动物 蝙蝠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包括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我省主要是白纹伊蚊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 在实验室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 但在我国 缅甸 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国外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还有赫布里底伊蚊 波里尼西亚伊蚊 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 但主要分布于南太平洋岛屿 其媒介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奥巴伊蚊 科克伊蚊 哈氏伊蚊 伪盾伊蚊 罗图马伊蚊 汤加伊蚊 白雪伊蚊

3、也被视为可疑媒介 白纹伊蚊 气候是决定白纹伊蚊潜在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白纹伊蚊潜在分布与平均温度 左 和年平均降水量 右 的关系 Wuetal2011 蛹 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 孑孓 卵 白纹伊蚊的生物学参数 埃及伊蚊 登革热世界的分布 埃及伊蚊分布区域 埃及伊蚊及登革分布区域 2007 11 29 24届中国杀虫药械年会桂林 埃及伊蚊的再次蔓延 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 2006 全球登革热风险区域 潜伏期 内潜伏期 3 14天外潜伏期 8 10天 传播机制 登革病毒传播 病毒血症 病毒血症 外潜伏期 天数 0 5 8 12 16 20 24 28 1患者 2患者 蚊叮咬 获得病毒 蚊再叮咬 传

4、播病毒 内潜伏期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不同型别二次感染症状加重 流行季节 热带 亚热带地区可常年发病 但主要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 与蚊媒密度高峰一致东南亚3 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巴西4 5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典型登革热 急性起病 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热程3 7天 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 头痛 肌肉 骨骼和关节疼痛 乏力及消化道症状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或便秘等 典型体征 多样性皮疹面部 颈部 胸部潮红 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呈阳性出血倾向 多于病程5 8天 登革热主要症状 体征 2002 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 近两周疫区旅游史 急起发热 头痛等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

5、少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AST及ALT水平升高血小板下降 1 2 3 4病例减少 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 1 二次感染患者2 伴有基础疾病者3 儿童4 65岁以上的老人5 营养不良者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 从第2天开始降低 4 5天至最低 至退热后数天才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HCT升高肝功能异常等 诊断类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资料 14日内疫区旅游史等登革热典型症状及体征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血常规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总数减少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时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时 排除其他诊断者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

6、床诊断病例加以下任一项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或IgG阴转阳性恢复期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长从病人血清等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或抗原阳性RT PCR检测登革病毒RNA阳性 治疗原则 早发现 早隔离 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 抗病毒治疗等降低病死率 一般治疗及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抗病毒治疗 在起病3 5天内 病毒血症期 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登革热疫情 全球 全国 全省 过去50年来 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 全球登革热疾病负担逐年上升 全球登革热暴发和流行传播事件数也逐年增加 BhattS etal Nature

7、2013 全球登革热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 登革热疫情有向北扩散的趋势 2013年登革热本地疫情在我国向北扩散到河南 是我国最靠北的本地疫情记录日本2014年报告本地登革热暴发疫情 之前90年无报告 39 河南 全球登革热风险地图 SimmonsCP NEJM 2012 我国登革热流行趋势 1990 2014 1989年纳入乙类传染病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来2014年首次报告死亡病例 2014年病例分省分布 27省报告病例4省本地暴发96 病例在广东 2014年病例时间分布 广东本地病例比2013年早近一个月进入流行季后指数式增长 平均病例数5月 发病5例 周 报告5例 周6月 发病10例

8、周 报告6例 周7月 发病51例 周 报告28例 周8月 发病403例 周 报告159例 周9 10月疫情高峰期 最多一周发病9966例 2014 6 11广东首例本地 2013 7 3广东首例本地 病例年龄性别特征 全国年龄别发病 广东年龄别发病 病例职业特征 病原学检测 广东 PCR阳性标本745份713份 95 7 1型30份 4 2型2份3型福建 1型和2型均有云南 PCR阳性标本51份50份1型 1份2型 2014年疫情特征 本地感染病例出现早广东本地病例比2013年早近一个月报告病例多纳入法定报告后历史最高 死亡病例最多波及范围广4省暴发疫情多种型别感染登革1 2 3型 1型为主

9、2015年国外疫情数据 巴西 截至目前报告88 7万例 比2014年全年上升50 登革热疫情概况 截至5月31日 全国96例 无死亡 比去年 67例 增加29例广东报告3例本地 广西报告2例本地 近期订正 其余均为为输入病例 主要由东南亚 南美和非洲输入 登革热病例地区分布 2015年输入病例来源 主要东南亚 登革热病例时间分布 今年广州报告2例本地病例情况 病例1 褚某 男 62岁 白云区 4月4日发病 IgM NS1 DENV 1阳性 病例2 刘某 女 69岁 白云区 4月15人发病 PLT下降 IgM及NS1阳性 DENV 1阳性 以上两例均经上级疾控复核确诊 浙江省2003 2014年

10、登革热疫情 浙江省2014年登革热病例时间分布 浙江省2014年登革热病例来源 浙江省2014年登革热病例年龄分布 2014年各监测点蚊媒监测结果 2014年监测点蚊密度季节变化 2014年我省疫情特点 输入病例数与2013年持平 但显著高于2010 2013年 九月和十月短期内从广东输入14例病例 国内输入源的病例显著多于其他年份 温州报告2例本土病例 全省绝大多数地区布雷图指数超过5 防控现状与挑战 尚无特效药物 疫苗我省白纹伊蚊分布广泛 具备形成本地暴发的自然条件全球气候变暖 提高了蚊媒繁殖速度增加了蚊媒叮咬频次延长了蚊媒活动季节扩大了蚊媒分布范围 今年厄尔尼诺利于伊蚊孳生 据气象预测结

11、果显示 2015年中期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 可能性极大 可能导致我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升高 南方部分地区降水增加通常 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较常年减少 JeanPCetal PlosCurrentOutbreak2015 Jan 26th 2015年我国疫情形势严峻 本地病例进一步提早 发病高峰可能提前4月广东已报告本地病例病例输入压力较大近年全球病例数迅速增加主要来源国病例数上升输入病例较2014年同期升高6 11月 南方省份本地暴发风险较高厄尔尼诺现象存在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风险 浙江省2015年登革热疫情也不容乐观 截至6月1日全省共报告11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 无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发生 按病例现住

12、址 宁波4例 温州3例 绍兴2例 杭州和金华各1例 按发病日期 5月4例 2月3例 3月和4月各2例 男性6例 女性5例 年龄最小者18岁 最大者58岁 中位数33岁 印尼输入5例 斯里兰卡2例 马来西亚 安哥拉 柬埔寨和沙特各1例 2015年5月全省15个国家监测点BI指数 登革热蚊媒监测安全要点 有登革热疫情一般规模流行时 开展蚊媒监测前 由于所有监测人员都是易感人群 所以在进入前必须严格做好防护 登革热疫情爆发时 不建议监测 从2015年开始 国家建议采用双层叠帐法开展监测 双层叠帐法 双层叠帐法既能捕捉到我们所希望捕获的蚊虫 又能保护作为引诱源的监测人员 只 人工小时 67 成蚊种群调

13、查方法 房屋密度调查 人工小时法 2 4间人房或畜房内捕蚊15分钟 密度单位 只 人工小时捉光法 人工捉光室内全部蚊虫 密度单位只 间蚊帐法 捉光20 100顶蚊帐内全部蚊虫 密度单位 只 顶目的 蚊种组成 密度 季节消长 成蚊种群调查方法 叮人率 有疫情时绝对禁止使用该方法 目的 蚊种群一天之内与人接触的程度室外人饵诱捕法 一人为人饵 腿部外露 另一人捕捉蚊子 叮人率 蚊数 夜或蚊数 人工小时 实际多用 分蚊种计算要求 三定 人 时间 地点 评价 对各类吸血蚊虫密度的直接衡量 对人影响大 不安全 幼虫监测方法 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的幼虫孳生频率估计 房屋指数 检查房屋中有伊蚊幼虫孳生的房屋百分

14、比 例 调查100住宅 其中50家有幼虫 该指数为50 计算公式 阳性户数 X100 房屋指数調查户数 幼虫监测方法 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的幼虫孳生频率估计 容器指数 检查房屋中有伊蚊幼虫孳生的积水容器百分比 例 调查100个容器 其中80个有幼虫孳生 该指数为80 计算公式 阳性容器数 X100 容器指数調查容器数 幼虫监测方法 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的幼虫孳生频率估计 布雷图指数 百户指数 每一百户住宅孳生有有伊蚊幼虫的积水容器总数 或一百户住宅有多少阳性容器数 例 调查100住宅 有伊蚊幼虫孳生之积水容器共计300个 该指数为300 计算公式 阳性容器数 X100 布雷图指数调查戶数 幼虫监测

15、 幼虫监测方法 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的幼虫孳生频率估计 幼虫指数 調查戶数 以50戶为原則 中发現登革热病媒蚊 幼虫及蛹 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 幼虫总数 X100 幼虫指数調查戶数 诱蚊诱卵器监测 使用诱蚊诱卵器做登革热蚊媒监测 特点 敏感 方便 价廉 工具 诱卵器用空罐制成 内壁涂黑 放一片木板 加水 每5 7天观察一次诱卵器指数 蚊卵阳性数 放置的诱卵器总数 100 分室内外及平均解释 农村 10 城市 20 则为高危 诱卵器监测 登革热蚊媒监测 指数与传播的关系 极高危险性布雷图指数 50房屋指数 35 容器指数 20 安全布雷图指数2只 人时 有带毒蚊存在时将有流行 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 伊

16、蚊布雷图指数 BI 控制登革热流行 伊蚊布雷图指数阈值不高于5控制登革热爆发 伊蚊布雷图指数阈值不高于10预防控制登革热 大爆发 伊蚊布雷图指数阈值不高于20 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阈值 登革热流行的防治策略 7天 7天 登革热媒介监测 紧急灭蚊方法 1 环境防治防止和排除无用积水各类容器积水 是蚊虫主要的孳生场所 应迅速发动群众参与灭蚊达标活动的主要内容 包括翻缸倒罐 防止雨天积水 清除废弃器具 包括各种可能积水的废弃器具 例如快餐盒 饮料瓶等等加强轮胎的管理 减少旧轮胎在露天的堆放 加强灭蚊健康教育有利于市民主动参与灭蚊 紧急灭蚊方法 清除以下孳生地 紧急灭蚊方法 化学防治 必须持续化学防治 直到疫情解除 媒介监测合格 紧急灭蚊方法 按图所示 自下风向开始喷洒 车行方向与风向垂直 沿住宅区道路 行车进行喷雾 选择早晨6 30 8 30之间或者傍晚进行处理白纹伊蚊 登革热疫情发生时施药人员防护正确 但灭蚊经验和技术明显有误 灭蚊后必须巩固 一个阶段灭蚊实施后 密度下降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但是蚊虫种群是动态发展的 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地进行治本清源的工作 蚊虫的密度还会上升 因此应该继续采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