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359419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9.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PPT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部影像诊断学 1 检查方法 平扫 眦耳线 层厚10毫米增强扫描非离子碘造影剂80 100毫升肘静脉团注脑血管CTA静脉团注碘造影剂80 100毫升 扫描后三维重组脑血管图像CT脑灌注成像增强后选定层面动态扫描计算灌注值 2 颅脑正常CT解剖 3 颅底蝶鞍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4 鞍上池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5 鞍上池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6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7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8 侧脑室体部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9 侧脑室上部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10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11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脑正常CT解剖 12 常见疾

2、病的影像诊断 13 颅脑外伤 14 颅脑创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颅脑创伤的超急期和急性期CT为首选检查方法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应以MRI成像为主血肿信号强度变化 与血肿期龄 MRI设备磁场强度相关 15 一 硬膜外血肿 EDH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 90 或局部变形 致脑膜中动脉 middlemeningealartery MMA 或脑膜前动脉 AMA 破裂出血 前者约占71 80 少数系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破裂出血 静脉性EDH 可横跨半球 压迫大脑镰向下移位 16 形成机制 80 颅骨骨折位于血肿同侧 血肿发生部位与出血来源 撕裂血管 密切相关 血液聚集在EDS形成局限性血肿 90 单侧 90 位于

3、幕上 以颞 顶叶多见 血肿不跨越颅缝 可越过硬膜附着点 前方鸡冠 后部枕内隆凸及小脑幕 至对侧 17 影像学表现 CT显示脑外肿块特征 显示骨折征尤佳典型者双凸透镜形 梭形 多位于骨折附近或其对冲部位 内侧缘整齐 锐利呈高密度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系快速或再出血 未凝固 CSF或气体进入所致静脉性EDH形成晚 血肿可能有溶解可并发脑挫裂伤或脑水肿 18 EDH 骨折 脑膜中动脉撕裂 示图 19 大量硬膜外血肿继发改变 示图 20 硬膜外血肿 NECT H 21 右枕部硬膜外血肿NECT 22 形成机制 头颅在运动中受伤 突然减速 旋转 特别是对冲伤 致窦旁桥静脉 牵拉 撕裂 或静脉窦损伤 脑挫裂

4、伤致脑底静脉 大脑皮层表面动 静脉破裂出血 单侧或双侧 15 95 位于幕上 二 硬膜下血肿 SDH 23 形成机制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 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面 亦可扩展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 血肿不可越过硬膜附着点 中线 至对侧 但可跨越颅缝 此点有别于EDH 可为迟发性SDH 慢性期可为多房血肿 24 血肿分期根据伤后血肿形成时间 临床表现分期 急性 3周 轻微创伤 桥静脉撕裂 血液缓慢注入SDS 25 影像学表现 典型血肿呈新月形 厚度较薄 或为带状 亚急性 慢性期血肿可为过渡形 血肿内缘部分性凹陷 平直或凸出 双凸形或梭形可因贫血 Hb 8 10g dl CSF进入 再

5、出血或反复出血 致血肿密度 信号不均匀大量SDH引起弥漫性占位效应 致灰 白质界面内移 中线结构对侧移位 甚者出现脑疝严重者合并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26 CTNECT 可为高 等 低密度 或为混杂密度 注意单侧 双侧等密度血肿征象 1 3患者伴颅骨骨折 常位于血肿对侧 数月 数年后 慢性SDH可出现钙化CECT 血肿假包膜延迟强化 脑表面血管强化 显示等密度血肿 尤其双侧等密度SDH 影像学表现 27 SDH 半球间裂 中线 示图 28 急性硬膜下血肿 NECT 29 急性硬膜下血肿 CT平扫示双侧额颞枕骨内板下呈新月状高密影 30 亚急性SDH弥漫性占位效应 NECT 31 NECTCECT

6、迟发性硬膜下血肿 32 硬膜下血肿演变NECT 33 形成机制 创伤性脑内血肿多发生在着力点 如凹入或穿入性骨折 附近 或其对冲部位 可伴有脑挫裂伤 血液还可溢入脑室或破入SAS 亦可伴有脑外血肿 迟发性创伤性脑内血肿为脑裂伤的延续 CT MRI 与高血压脑出血密度 信号变化相同 MRI信号变化与病程有关 三 脑内血肿 34 混合性血肿是指同一部位兼有EDH SDH或脑内血肿 多发性血肿是指一侧或两侧同时有二个以上血肿 35 创伤性脑内血肿 NECT 36 混合性血肿 EDH 脑内血肿 NECT 37 四脑室 蛛网膜下隙出血 形成机制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 可源于脉络丛挫伤 脑内血肿溢入脑室 少见

7、 或脑室穿通伤 新生儿 尤其早产儿 室间孔附近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脑室 出血量较少时在脑室内可形成液体界面 38 形成机制 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多数发生于中度 重度脑组织原发性损伤患者 常与SDH 脑室内出血 脑挫裂伤并存 创伤性脑内血肿直接破入蛛网膜下隙或溢入脑室 交通性脑积水 蛛网膜颗粒纤维化所致 39 CT SAH创伤性SAH与其它原因引起者表现相同脑沟 裂 池内出现高密度影 蛋白含量高 纵裂池内蛛网膜下隙出血 以形成羽毛状高密度影为特征约出血一周后 亚急性或慢性 CT很难显示 蛋白量低或被稀释 此时MRI效果较佳交通性脑积水 影像学表现 40 CT MRI 脑室内出血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罕见

8、 常为室管膜下静脉剪切伤所致 继发性出血相对多见CT显示急性出血为高密度 少量出血可形成液体界面 部分患者可伴有SAH 影像学表现 41 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同一病人 NECT 42 五脑挫裂伤 形成机制 脑挫伤 创伤引起脑皮层和深层散在充血 静脉淤血和水肿 如伴有脑 软脑膜和血管撕裂则为裂伤 脑挫裂伤 指挫伤和裂伤同时发生在着力点 穿入 凹陷骨折 附近 或对冲部位 挫裂伤可伴有 广泛 脑水肿 占位效应 出血灶融合 迟发性脑内血肿 常并发SAH 43 弥漫性神经轴索损伤 DAI 或剪切伤 重力加速度突然终止 加速 减速 旋转力共同形成一种作用力 在皮 髓质交界处引起皮 髓相对运动 髓质剪力性

9、损伤 弥漫性神经轴索断裂 常见于灰 白质交界处 尤其额 颞叶 胼胝体压部 脑干上部背侧 基底节 内囊 形成机制 44 MRI 在非出血性脑挫伤脑水肿 细胞外水肿 和脑肿胀 细胞水肿 区 T1 T2驰豫时间延长 出血性脑挫裂伤信号变化同EDH和SDH 影像学表现 45 MRI显示DAI优于CT成像 小非出血灶 81 T2为点 片状高信号 此系轴索断裂 局部组织水肿 轴浆外溢和间液增多所致 病灶常多发 大小不一 小出血灶 急性期T2WI呈散在的低信号影 周围有高信号水肿区 此后 T1和T2均为高信号影 影像诊断需结合临床 GRE序列可证实DAI低信号灶 可能唯一所见 影像学表现 46 脑挫裂伤发展

10、成脑内血肿 NECT 47 左侧颞叶脑挫裂伤 48 脑血管疾病 49 一 高血压脑出血 部位 基底节壳核 丘脑 桥脑和小脑血肿演变 3h OHb的CT值为55 60HU血液凝固 血浆吸收 CT值可高达85 90HU 峰值 Hb分解 变性 血肿CT值开始下降 50 一 高血压脑出血 分期超急性期 出血后 4 6小时 血肿内红细胞完整 含OxyHb急性期 出血后7 72小时 血肿内红细胞完整 含DeoHb亚急性期 出血后4天 4周 血肿内含MetHb红细胞完整 细胞内MetHb红细胞溶解 MetHb进入血肿 细胞外MetHb慢性期 出血后1个月 数年 MetHb逐渐演变为HS 并首先出现在血肿的边

11、缘 黑环 51 影像学表现 CT急性期血肿 表现典型 高密度影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伴水肿及占位效应吸收期血肿 表现特殊 边缘始变模糊 密度下降 向心性密度减低 CECT原血肿边缘处 富含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增生 缺乏血 脑屏障 出现环形强化囊变期 出血 2月 表现为CSF样密度囊腔 52 高血压脑出血 同一病人 CECT NECT 53 脑出血 亚急性期 同一病人 NECTCECT 54 二缺血性脑梗死 主要病因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硬化 栓塞 血栓 气体 脂肪栓子经循环 脑血管 其它相关原因 低灌注压 血液高凝状态 发病机制脑动脉闭塞 血流灌注下降 脑组织缺血低灌注持续存在最终导致脑

12、组织坏死 梗死 55 发病部位最常发生在较大脑动脉分支供血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小脑和桥脑 典型脑梗死主要动脉分支供血区边缘部 边缘带脑梗死 大脑前动脉 ACA 皮质支在半球凸面前2 3的背外侧上部同大脑中动脉 MCA 及后动脉 PCA 皮质支吻合 形成带状 分水岭 watershed 区髓质穿支动脉供血区 腔隙性脑梗死 一 缺血性脑梗死 56 一 缺血性脑梗死 病理变化脑部血流灌注量下降到一定程度 中心区神经细胞肿胀 生理功能消失 细胞毒性水肿细胞毒性水肿进一步发展 细胞发生不可逆坏死 脑梗死形成细胞毒性水肿周围区 神经细胞功能尚存 缺血半暗带 此期为可逆性病理变化阶段 及时恢复血流灌注量则

13、可恢复细胞功能 57 分期 根据发病后时间长 短分期超急性期脑梗死 6小时之内急性期脑梗死 6 72小时亚急性期脑梗死 3 10天慢性早期脑梗死 11天 1个月慢性晚期脑梗死 1个月以上 一 缺血性脑梗死 58 影像学表现 典型脑梗死 超急性期 急性期 1 NECT 发病时间短可无阳性发现 但可诊断或排除脑出血及非卒中性疾病72h内NECT可能出现的 提示 诊断 征象脑动脉高密度征 提示动脉内血栓形成局部脑肿胀征 区域性脑沟消失及占位效应 病理上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脑实质密度减低征 局限性脑灰 白质密度减低 呈底在外的三角形或扇形 密度可不均匀 轻微减低时应两侧对比观察 59 典型脑梗死 亚急性

14、期NECT 梗死区密度进一步降低 趋于均匀 边界更加清楚 不同程度强化 概率明显升高CT MRI 占位效应最明显 恰逢水肿高峰期典型脑梗死 慢性期 1 NECT 梗死区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 代表脑软化 囊变区和病变区内神经胶质增生 脑软化 囊变区为CSF样密度 影像学表现 60 影像学表现 腔隙性脑梗死主因髓质穿支动脉闭塞 引起深部脑组织小面积缺血坏死影像学表现特点 多见于基底节 丘脑 亦可见于脑干和小脑 病灶可多发 一般约10 15mm大小 CT MRI表现基本同典型脑梗死 MRI信号变化较CT敏感 61 缺血性脑梗死 NECT 62 缺血性脑梗死 NECT 63 缺血性脑梗死 与前者为同一

15、病人 模糊效应 NECT 64 缺血性脑梗死 CECTNECT 同一病人 65 腔隙性脑梗死 NECT A B 66 发病机制脑动脉闭塞远侧血管壁因缺血受到损坏病后一至数周 梗死区恢复常压血液灌注 受损血管壁可破裂 出血侧支循环建立形成再灌注 常位于皮层影像学表现CT示低密度梗死区内斑片状高密度影MRI T2WI可为低信号 三 出血性脑梗死 67 出血性脑梗死 NECT 68 出血性脑梗死 同前一病人 NECT 69 脑肿瘤性病变 70 一 胶质细胞瘤 占所有原发脑内肿瘤的2 10 WHO分级为 级 约70 瘤体内见钙化常见囊变 出血 坏死少见发病率 成人与儿童之比约为8 1 男性稍多于女性发

16、病高峰为35 45岁部位 85 位于幕上 额叶多见 71 影像学表现 瘤体界限不清 CT上多数呈略低密度 少数为略高密度质地不均 CT上大而弯曲的条带状钙化具有特征性 可有囊变 出血少见肿瘤占位效应明显 瘤周水肿不明显 无或轻度强化半球浅表肿瘤可致局部颅骨压迫性骨吸收恶性者钙化不明显 瘤周水肿明显 强化明显 72 胶质细胞瘤NECTCECT 73 胶质细胞瘤 NECT 74 二脑膜瘤 第二位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 居星形细胞肿瘤之后 占颅内肿瘤的15 20 最常见的颅内非神经胶质类肿瘤和轴外肿瘤 很可能合并NF 2 或为多中心肿瘤WHO分类脑膜瘤 良性 非典型性脑膜瘤 乳头状脑膜瘤 间变 恶 性脑膜瘤 75 发病高峰年龄 40 60岁 女性多见 儿童少见常见部位 矢旁 镰旁 大脑凸面 蝶骨嵴 嗅沟 鞍旁 海绵窦 后颅窝 CPA池 枕骨斜坡少见部位 脑室内 松果体区及视神经鞘 76 病理巨检多为球形或分叶状 少数为扁平形或盘状 扁平型脑膜瘤 并可沿硬膜蔓延包膜完整 分界清楚者多为良性 否则提示非典型性和间变 恶 性脑膜瘤血供丰富邻近骨质增生和 或 破坏 并可侵入颅外组织 亦可表现为受压变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