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9380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ABCD2山西被称为民族融合的熔炉。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民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到山西境内山西曾归属曹魏、西晋、前秦、北魏管辖北人南迁给山西带去了劳动力和技术北魏曾定都平城ABCD3与如图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C开凿运

2、河,创立科举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李璐同学对其辉煌原因做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善于用人和纳谏,重视吏治民族政策开明、对外政策开放开创科举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AB.C.D.6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

3、轿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张骞出使西域使西藏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B官渡之战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西魏的实力D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ABBCCDD8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A

4、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9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10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宣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1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

5、,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12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宋诗题临安邸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反映出()A南宋商品经济的发达B宋朝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C南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D宋朝市民阶层兴起,娱乐生活丰富13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城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下列支持上述观点的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城市中出

6、现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ABCD14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近入中南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这反映了()A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B元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C各民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D元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5古典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剧中经历过许多磨难的窦娥被冤屈后,临死发出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上述戏曲表演艺术源于()A昆曲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二、简答题(共1

7、0分)16(10分)识读疆域图是培养历史空间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下面疆域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判断两幅疆域图所属的朝代。(2)图一中在地方管理上废除了什么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3)图二中中央直接统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4)图二中的琉球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中央将其纳入版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5)图二中山西属哪里管辖?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图二疆域图的认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7(10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中前期,北方各民族以“天可汗”称

8、呼唐天子,这个称呼不仅仅是表现出对唐天子的敬畏,在更深的含义中,有视唐天子为北方各民族之共主、这些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唐帝国的地方政权的重要意义。而且,唐帝国也册封统治者为帝国的官吏,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版图,成为不改他们传统习惯的羈縻府州,总数多达800多个。(1)材料一说明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出体现这种民族政策的一例史实。材料二: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争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

9、各政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举出“战争状态”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汉族将领。材料三: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大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环境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3)材料三中“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环境”指什么?这个环境是谁实现完成的?试举一例民族交融进入又一个高潮期的重要表现。(4)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8(10分)对外交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

10、好探求的!韦尔斯世界简史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三: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材料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对外友好交往活跃是唐朝“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唐朝的这种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日本认为“常须达”唐朝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对中国是什么态度?(3)根据材

11、料三,写出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试分析“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的原因。(4)综上所述,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四、探究题(共15分)19(15分)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唐一宋一元”时期的社会经济设计的复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识图学史】(1)图一、图二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分别写出其名称,并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2)图三发行于何时?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景象?任务二【史料研读】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东南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

12、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材料三: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5)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帮助?任务三【规律总结】(6)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20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13、、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分析】本题以“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汉文化。【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表述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表述错误;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表述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识记秦汉文化的知识。2【分析】本题以“山西被称为民族融合的熔炉。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民族关系的叙述,”为切入点,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民族关系等知识点。【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民族关系的叙述,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

14、内迁到山西境内山西曾归属曹魏、西晋、前秦、北魏管辖北魏曾定都平城,表述符合史实,北人南迁给山西带去了劳动力和技术,表述不正确,因为山西本身就属于北方,可排除。故选:D。【点评】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民族关系等知识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盛世局面,注意全面分析题干给出的王朝更迭示意图。【解答】隋朝后面的朝代是唐朝,选项中A为北魏孝文帝改革,B为东晋时期的历史史实,C为隋朝的历史史实,正确答案为D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开元盛世为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王朝更迭与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4【分析】本题以“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为依托,考查隋朝大运河。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炀帝此举”是指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