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59075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2资料讲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市临渭区南塬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基本情况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495个行政村,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和渭北平原。其中渭河以北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南部秦岭山地和黄土台塬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资源匮乏,土壤贫瘠,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这一地区地处陇海铁路以南,包括桥南、大王、阳郭、崇宁、丰原、河西、闫村、三张八个乡镇和向阳、站南两个办事处,共219个

2、行政村,19.7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21.6%;总面积约为69.85万亩,耕地面积26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二、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一)、地形地貌临渭区南塬地貌多样,分为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秦岭山地三个地貌单元。海拔3352249米 ,其中:黄土台塬总面积约18.7万亩,海拔范围550700米,塬面北低南高,并以尤河为分界分为东西两塬。西塬沟壑较多,起伏较大,塬面破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东塬比较平坦完整,古称长埝塬,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之说;丘陵沟壑主要分布在阳郭镇南部、桥南镇北部和大王乡

3、境内,面积28.64万亩,海拔7001000米,以梁状丘陵和梁沟相间的地形为主,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秦岭山地,包括桥南镇和大王乡南部的旺旺山、二朗山、箭峪岭等石质山地,面积12.34万亩,海拔9002449米,山势陡峭,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多急流,土层几乎侵蚀殆尽。二、河流水系南塬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尤河、零河、赤水河三条,尤河、零河、赤水河均在渭河南岸,发源于秦岭山地,且由南向北呈“川”字形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支流,尤河是南塬范围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69.5平方公里,是南塬区水资源的主产区,年平均流量374万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0。零河,西与西安市临潼区为界畔,全流

4、域面积304平方公里,本区境内占96.8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9公里,区境内长27公里,年径流深43毫米;赤水河,东部与华县接壤,全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河道主流长41.4公里,区内流长15.9公里,年径流深298毫米。境内最大的水库为尤河水库,雄踞于东西两塬之间,库容2450万立方米,是渭南城区饮水的重要来源地。除此而外,南塬还有箭峪、三张等小型水库13个。三、气侯条件南塬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6,一月份平均气温0.8,七月份平均气温27.3,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0的积温4454。塬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60毫米,80的年份为530600毫米,

5、且集中分布在六、七、八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7.6,山区降水一般在650毫米以上,初霜期平均在十月下旬,终霜期平均在四月上旬,平均无霜期为219天,年日照时数2277.2小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阴雨、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倒春寒等。四、土壤条件南塬范围内的主要土壤种类为娄土、黄土性土、褐土和棕色森林土。娄土主要分布于台塬塬面地带,具有耕性良好,耐旱耐涝,适种广泛,生产水平高等优良特性;黄土性土主要分布在沟坡壕底和坡前的冲积扇上,有机质较缺,养分含量低,但经人为长期耕作,肥力在不断提高。棕色森林土、褐土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土层厚度40-5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在针阔混

6、交林和落叶林下形成的土类,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薄、砾石多、透气透水、漏水漏肥。五、植被状况临渭区南塬植被资源总体较差,林业用地的总面积为 39.4万亩,其中:有林地为12.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为16万亩,灌木林地为0.12 万亩,疏林地为 0.1 万亩,宜林地为 11.1万亩,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近几年来,随着林业工程的实施和群众爱林护林意识的增强,林区的植被总量和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增长。六、动植物资源南塬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南塬区现已查明的野生动物种类有150种之多,野生植物的总数量达到47种150属300多种,珍稀树种有白皮松、水曲柳等,药用

7、植物及山野菜的野生资源量也相当丰富。七、交通南塬区交通条件相对便捷,主要的交通线路有西合铁路、渭兰公路、渭桥公路、渭花公路,目前从渭南城区发往塬区的主要的公交路线有四条,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60%以上。八、经济临渭区南塬是传统的农业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塬区群众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食用菌等,经济树种为核桃、花椒、苹果、山楂及杂果类。近年来,区政府着力推动南塬片区的核桃产业发展,全区核桃栽植总面积已突破5万亩大关,且年增长面积为5000亩以上,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养殖业主要为生猪、奶牛、奶山羊、笼养鸡。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8、八、人文及经济资源临渭区南塬自然景观秀丽多姿、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境内有遐迩闻名的石鼓山,石鼓山文化底蕴深远,可追溯于秦,得名于汉武帝刘秀指石为鼓、击鼓整兵得天下的动人传说,现已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渭南八景之一的“象山霁雨”,指的是山区中部群山之巅的二郎山,相传其为周滁的居住地,当年那周滁上山射白额虎,入水斩的故事使人浮想联翩,而与之有关的箭峪,赤水等地名更是耐人寻味,还有秀龙山,天刘山、焚书台、六姑泉、塔山、华夏生态园等景点遍布南塬的各个角落,并和王顺山、兵马俑、华山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开发前景广阔,目前,石鼓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三、产业现状及潜力(一)种植业1.核桃 随着人

9、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核桃出口总量增大,国内需求量也增大,核桃果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广阔。对此,我区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由林业部门牵头主抓,迅速将塬区的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当地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在大王、桥南、阳郭、向阳等重点乡镇办的示范带动下,核桃产业已发展5.2万余亩,发展规模最大的大王乡面积超过万亩大关,已成为我区远近闻名的核桃之乡。2.香菇 由于我区经济林面积较大,冬春修剪后的枝丫材为香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香菇生产市场效益较好,阳郭镇灵阳等村发展香菇取得效益后,带动周边闫村镇、三张镇辖区部分村组发展香菇产业,目前,香菇年生产能力已达600万袋,产量2400 吨

10、,年产值1500万元。3、苹果、黄桃 我区东塬塬面光照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较丰富,适宜苹果和黄桃的生长。丰原、崇凝一带,生产的“长寿塬”牌苹果口感脆、甜,水分大,总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10万吨,产值上亿元。三张镇西洛村依托渭北产业园路易食品龙头企业,发展黄桃2000余亩,每公斤价格稳定在 1.6元以上,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稳定的收入。(二)、养殖业近年来,我区加大对塬区的产业扶贫力度,以生猪、奶牛、奶山羊、土鸡蛋为主的养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奶牛主要分布在西塬三张、崇凝、阳郭等乡镇,存栏总计8000头。生猪主要分布在以丰原镇为核心的东塬,年存栏生猪 3万头。秦岭北麓地带,结合林草资源丰富的特点,

11、奶山羊、土鸡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分别达到 3.5万只和 2万只。其中大王乡土鸡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三)建材产业建材产业主要集中在塬区闫村、三张镇,各类砖厂、水泥制品厂100余家,年产值5000余万元,成为支撑塬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四)、生态旅游业1.森林旅游山我区南塬石鼓山、天留山分属省、市级森林公园,青山绿水,景色秀丽,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目前石鼓山森林公园已采取市场运作开工建设,进展顺利。2、华夏生态园华夏生态园由渭南华夏实业有限公司筹建,总面积540余亩,我区整合林业、农发、水利项目资金,扶持生态园建设,已全部绿化,现已栽植各类苗木32万余株,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有效的改善了尤河

12、流域生态环境,为渭南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消暑场所。3.南塬绿化我区南塬北坡绿化工程项目区东起赤水河,西至零河,与西安市临潼区接壤,北起陇海铁路线,南靠东西两塬塬面,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2公里(开发区良田段面积除外),涉及向阳、丰原、河西、站南、闫村、三张6个乡镇办36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6万亩亩,适宜绿化建设的面积为2.58万亩。截止目前,通过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共完成南塬北坡杂果林建设1.6万余亩,扶持建成百亩以上的泡桐,核桃、仁用杏、桃、花椒示范基地5个。2008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在南塬北坡栽植大规格苗木的决策后,我区积极响应,秋季完成了尤河以西5682.5亩栽植

13、任务,栽植侧柏、油松大规格苗木3.85万株。今春,计划实施南塬尤河东岸18作业区5332亩的栽植任务,栽植大规格苗木 71000株。三、南塬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发展生产制约因素较大。一是地形地貌复杂,不利耕作;二是植被面积少,因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三是地下水贫乏,致使缺水问题成为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大量农副产品外运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投资成本加大。五是地方病多发。秦岭山地地区是碘缺乏区,也是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高发区。近年来,我区通过推广使用碘盐等措施使地方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目前塬区仍有大骨节病患者,劳动能力

14、丧失,生活没有保障。(二)群众经济基础差,思想观念落后,农业产业单一,群众增收难度大。一方面大部分贫困农户收入水平低、家底薄,没有经营二、三产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贫困群众自身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影响,安于现状,怕担风险舍不得投资,而对粮食种植群众寄有一种安全感,认为种粮虽然没有较大的经济收入,但能解决温饱问题,不饿肚子,小农思想比较严重。(三)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力还不强。塬区大部分乡镇的乡镇企业、个体加工业较少,如大王乡、河西乡等乡镇几乎是空白点。(四)资金投入量有限,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需求。扶贫开发量大而宽,任务艰巨。四、下

15、一步工作设想一是尽快制定出南塬发展规划。近期我们正在协调相关部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以便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策划、包装和申报一批塬区产业发展项目。年前,我们已安排塬区各乡镇办根据各自实际,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落实人力、财力,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做好了南塬项目的策划、论证、包装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及人员成立智囊团,对各乡镇办上报的策划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论证,认真筛选出一批符合我区南塬实际、能有效促进塬区群众增收的切实可行的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包装,抓住当前中央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

16、争取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储备充足,接替有序。三是加快塬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经济林和畜牧养殖业。一是发挥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塬区绝大部分是旱地、坡地、沟地,发展杂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核桃、香菇,投入少,见效快,好管理,群众已得到实惠,容易引导。同时,根据群众的生产习惯,兼顾发展香菇、黄桃等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在草资源丰富、群众有养殖基础的村,重点发展以奶牛、奶山羊、猪、鸡为主的养殖业,建立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优化农牧结构、形成农牧促进的良性循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要积极培育、发展产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活跃农村经济,有效引导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引导农业的市场化生产。四是继续抓好“送技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