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58835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讲解材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

2、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

3、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

4、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

5、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

6、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备注 2 第一单元 1、父母对我的希望 2 3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2 4 3、架起沟通的桥梁 2

7、 5 第二单元 4、我有上学的权利 2 6 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2 8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2 9 第三单元 7、我们的衣食那里来 2 10 期中复习2 11 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2 12 第四单元 9、四通八达的交通 2 13 10、现代通信真方便 2 14 11、传媒拉近了时空 2 15 第五单元 12、世界科技的今天 2 16 13、让科技造福人类 2 17 第六单元 14、揭开邪教的面纱 2 1815、抵制邪教 2 19 总复习 期末考试 林川乡中心学校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共享教案教材内容父母对我的希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

8、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情感教育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方法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搜集父母对自己的希望语言教 学 活 动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4、同学们,亲情是

9、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五)总结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

10、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六、课后作业:习作父母对我的爱。1、学生汇报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3、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4、回忆学过的相关的古诗名句教材内容希望带来的苦与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情感教育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2、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

11、,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方法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思考希望带来的苦与乐。教 学 活 动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2、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3、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二、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一)希望带来的进步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愿望一致时,就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动力,督促着自己积极进取,不断进步。(二)希望带来的烦恼当父母的希望违背了我们的成长规律时,当他们的要求和行为让我们难以接受时,不但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三、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

12、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说一说说家里父母对自己的希望讨论希望带来的进步讨论希望带来的苦恼教材内容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情感教育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课前准备课前填写调查问卷教 学 活 动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课前填

13、写调查问卷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A、亲密 B、比较紧张 C、疏远 D、一般填完马上收齐,统计。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三出示一些图片,与学生交流。内容是: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3经常“煲电话粥” 从父母角度看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四、教师小结填写调查问卷出示一些图

14、片,学生交流作业:回去与父母交流教材内容我有上学的权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2、简单了解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情感教育能表达自己的看法。重难点了解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习应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方法合作学习课前准备教 学 活 动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一、故事揭题讲述刘玉凤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二、讲授新知1、看图说一说,了解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大家说法结合图一;图二。4、七嘴八舌假如土中的两个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三、归纳延伸学了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