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8775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有关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内容摘要: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分析。调查从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出发,提出应增强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深化父母与监护人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本文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六个维度来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差异,从而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父母、老师

2、、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让四者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状况 独立性 社会关系 一、调查背景留守儿童一般被学术界定义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在学龄上一般反映为小学和初中)。本文的调查的对象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所调查监护人为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长辈或亲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就留在家乡与祖父祖母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这种现象在苏北农村地区尤其普遍。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

3、充分的关注,学术界更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但是,根据有关的文献整理结果,以学术界为研究主体发表的大量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其研究视点基本上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主,而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侧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这些研究存在点大于面的倾向,不少研究成果过于突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个案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各类研究中,指出并论证留守儿童弱势状态的文章占多数。基于以上的研究现状,我们另辟蹊径,在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基础上侧重于用独立性指数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状况,要求社会乐观的看待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最后从社会关系层面对学习、生活

4、、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二、调查目的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得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一基本观点,侧重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独立自主性强这一论点上分析留守儿童与父母、老师以及监护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挖掘出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已经拥有独立自主优良品质的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以及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提供一定的参考。三、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 江苏省盐城市葛武小学学生、兴化市老圩乡中心小学学生和老师、常州市今创集团外来务工人员(二

5、)调查方式 学生和父母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老师采用深度访谈形式。(三)调查时间 2009年1月16日2009年2月3日(四)问卷发放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的调查问卷在苏北一所学校完成,共发放100份,实收95份。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独立性指标和社会关系的调查问卷在苏北地区的两所不同的学校完成,共发放150份,实收132份。关于家长部分的调查在农民工集中的苏南地区进行,发放60份,实收51份。最后对老师进行深度访谈。(五)数据整理 1.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为六个维度,13个条目,每个维度23个条目。其中六个维度分别指(括号内为体现各维度的题号):学习焦虑(1、2) 自卑倾

6、向(3、4) 孤独倾向(5、13) 过敏倾向(6、7、8) 身体症状(9、10) 对人焦虑(11、12)具体的调查问卷请看附录1。表一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样本构成留守情况性别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总数男341549女321446总数6629952.在调查留守儿童独立性的部分我们将留守儿童独立性与社会关系调查问卷(附录2)(二)中的第一部分从学生角度调查的问题和选项都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以方便分析独立性指数。表二 1-3年级数据权重和比例赋予状况选项权重问题ABC122%100%80%50%215%100%80%50%323%100%80%50%410%100%80%50%530%1

7、00%80%50%说明:涉及独立性指数计算的调查共五题,每题起初的权重我们都赋予20%,但由于客观原因的不同对独立性指数的影响不同,每题的权重又各有增减。例如说第四题,是否需要接送上下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离学校距离的远近,与一个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的联系稍弱,所以赋予的权重就低。而比例的确定是根据选项的独立性成分所确定的,例如说,第一题每天起床是否需要被叫醒,如果选A(经常)的话,那么无疑独立性是很高的,而选B(偶尔)的话就会降低独立性程度,选C则表明依赖性很强了。为方便计算,我们将题1和题4的A、C选项进行了交换。再依此类推所有的问题的权重和比例就可以明白表一的含义。表三 4-6年级数据权重和

8、比例赋予状况选项权重问题ABC120%100%80%50%220%100%80%50%330%100%80%50%415%100%80%50%515%100%80%50%说明:权重的设置程序与上表类似,例如说第四题是否看课外书,因为调查了解到学校强制性的安排学生每周一定要读多少的课外书所以它与独立性得到联系也会相对较弱,那么赋予的权重就低。而比例的确定与表二的比例的确定也类似,所以只需要依此类推就可以了解我们赋予的权重和比例的内涵了。为方便计算,我们将第3题的四个选项变为三个。具体权重与比例的设定请参见附录3。(六)数据分析 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借助Microsoft Excel中“t-

9、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的分析工具从学习焦虑、自卑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六个维度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四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显著性分析(t检验)分析维度t StatP(T=t)双尾t双尾临界结论(差异是否显著)学习焦虑0.00440.99672.5706不显著自卑倾向0.00380.99712.5706不显著孤独倾向2.57E-1612.5706不显著过敏倾向6.56E-1612.3060不显著身体症状-1.9E-1612.5706不显著对人焦虑0.00280.99792.5706不显著从表四中得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

10、学习焦虑、自卑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六个维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了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是否留守无关。事实证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是平等的,并无所谓的“弱势”之说。社会上涉及到留守儿童就认为他们与非留守儿童相较心理健康上有严重缺陷是片面的。具体的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六个维度的显著性差异分析请看附录4。相反,留守儿童的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独立性方面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优势。所谓“独立性”,指的是人把握自己,独立作主的一种心理素质。其具体内容有“生活自立”、“学习自主”、“思想独立”这样三个层次。在留守儿童独立性调查问卷中分别将这三个层次赋予了

11、不同的权重和比例。根据附录5中C语言程序的运行,我们可以得出在根据表二和表三赋予的权重和比例下,1-3年级的独立性指数的平均数为92.06%,4-6年级独立性指数的平均数为85.42%,看表五中以平均数为界限划分的样本数量,可以看出1-3年级独立性指数高于92.06%占总样本的84.62%,4-6年级独立性指数高于平均数85.42%的为80.60%。充分说明了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强这一论点。究其原因:1.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锻炼了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2.留守儿童尤其是那些能体会到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的在情感上会更加的孝顺父母,很自觉的尽量减少父母的烦恼

12、;3.社会的眼光让他们过早的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心智较早成熟。父母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家庭整体经济,更易于满足孩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为地区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禁止父母外出打工,而是在父母外出打工且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抚养的同时,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独立性指数高于平均数的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即留守儿童与父母、老师、监护人之间的关系情况,将父母外出打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而积极影响更能够广大。表五是留守儿童的样本数低于独立性指数平均数的样本以及合格样本情况总和。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分析都是在表五的基础上进行。表五 根据

13、独立性指数分析后样本量选择情况汇总年级样本1-3年级4-6年级样本总量6567低于平均数1013合格样本量5554根据表五进行以下数据分析:1在逐步解剖分析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的关系前,先从心理的角度对这三个群体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三者关系进行大致的了解。即将这三者认为的事实相对照,从相互矛盾中开始以下的分析。图一是关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关于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的分析。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留守儿童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学习关心程度为60.18%,父母认为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占40%,而监护人认为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占51.75%,但是父母认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关心的仍然占45

14、.10%。这些数据表明父母与监护人以及留守儿童之间在思想上都是有矛盾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准确的知道留守儿童的真正需求,使得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并没有得到,那么即使父母和监护人都已经做出了努力也是对留守儿童成长极为不利的。更何况如果这种矛盾不能及时解决而激化,那么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留守儿童的成长了。 从图一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紧密。我们在次基础上将父母、监护人、留守儿童进行单独分析 。(1)父母与监护人交流情况分析父母与监护人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监护人的交流可以很好的了解留守儿童成长的现实状况。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即使自己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与监护人交流商量共同想办法解决。对于留守儿童,在知道父母如此关注自己也能在心理上得到许多安慰。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接收调查的51位留守儿童父母中,父母与监护人经常交流的只有10%,一般与偶尔交流占大多数分别为47%和41%。当然,从不交流的也很少,只占样本的2%(见表四)。图一 关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对于留守儿童的关心各方面问题的分析的综合图 希望留守儿父母抚养人图二 父母与监护人交流情况饼状图(2)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情况分析家庭在儿童的成长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