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8698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单县希望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1.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知道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列举“贞观新政”的内容。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重点:贞观之治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自学指导】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唐王朝的建立:隋朝灭亡:隋炀帝即位后因大兴土木,多次发动 ,不惜民力, ,引发了大规模 。隋朝迅速灭亡。唐朝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就是唐高祖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纳谏:唐太宗虚心纳谏,并能 。他

2、鼓励臣下直言,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3、用人:他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做到 。三、贞观新政1、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2)唐太宗认真吸取 的经验教训。(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2、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 ,规定 的方式代替服役,使 逐渐松弛。(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制。三省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3)法律上:唐朝在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 ,经济 ,国力 ,被誉为 。【合作探究】1、唐太宗

3、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当堂训练】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4、 D、减少决策失误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 西晋 西汉 东汉 隋朝 唐朝A、 B、 C、 D、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A、 B、 C、 D、7、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5、。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1分)理由何在?(3分)(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2、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归纳整理】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 2、你能以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 因、措施和结果吗?原 因 措 施结 果 皇帝 省 省 省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