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58658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我国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学原理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的工作和任务 2 掌握审计的定义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3 理解和掌握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拓宽学生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激发学生 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审计的涵义 审计对象和目的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的职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导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审计的执行者是谁 审查谁 审查的内容 怎样审查 讲授新课 一 审计的涵义 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

2、真实性 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 评价经济责任 用以维护财经法纪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本概念揭示了四项内容 审计的主体 专职机构和人员 审计的客体 被审计单位 审计的对象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审计的实施 审计的依据 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目的和审计的性质 二 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 审计人 被审计人 审计委托人注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 才是审计关系 三 审计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 机构独立 人员独立 工作独立 经济独立 权威性 法律赋予的权威 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 公正性第二节审

3、计与会计的关系一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两者起源密切相关 两者彼此渗透 融会 两者目的最终一致二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产生的基础不同 审计的产生是基于经济基础监督的需要 而会计的产生是基于经济管理的需要 职能不同 审计的职能是监督 鉴证和评价 会计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方法不同 会计的核算方法有 设置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等 审计的方法有 检查 审阅等 工作程序不同 会计的工作程序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阶段第三节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 审计的对象 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经济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

4、关资料 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审计的主体 是指审计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即审计监督的执行者 审计的客体 是指接受审查 监督与评价的被审计单位 审计的主要内容 是指财政 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审计所依据的信息载体 是指形成审计证据的各种凭证 账簿 报表以及电子计算机的磁带 磁盘等 二 审计的目的是指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维护财经法纪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廉政建设 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 作用与任务一 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具备的能力 经济监督职能 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鉴证职

5、能 突出地表现在民间审计中 二 审计的作用 制约性作用 促进性作用三 审计的任务 略 第五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 审计产生的原因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二 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 1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 官厅审计即国家审计 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审计的形态是 民间审计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政府内部实行中央 地方各级政府的分层管理时所形成的审计形态是 内部审计 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2 理解审计方法的涵义 3 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 4 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 2 能力目标

6、 培养学生比较审计的各种方法 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技术方法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忠于职守 奉公办事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正确利用各种审计的技术方法开展审计 业务 教学重点 难点 正确利用各种审计的技术方法开展审计业务 教学时数 2节教学过程 第一节审计的分类一 审计的基本分类 1 按审计主体不同分1 国家审计2 内部审计3 民间审计 2 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分1 财政财务审计2 财经法纪审计3 经济效益审计4 经济责任审计 3 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1 外部审计2 内部审计二 审计的其他分类 1 按审计范围分1 全部审计2 局部审计3 专项审计 2 按审计实施时间

7、分1 事前审计2 事中审计3 事后审计 3 按审计执行地点分1 就地审计2 送达审计 4 按审计动机分1 强制审计2 任意审计 5 按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1 预告审计2 突击审计 第二节审计的方法一 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1 必须服从于审计目标 2 必须服从于审计方式 3 必须适应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二 审计的技术方法 1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 顺查法 以审查会计资料为例 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2 逆查法会计报表 会计账簿 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 3 详查法 第34页 4 抽查法 第35页 注 财经法纪不宜采用抽查法 5 审阅法 第36页 6 核对法 第37页 证证核对 账证核对

8、账账核对 账单核对 账表核对 表表核对 审阅法与核对法要同时结合运用 不能截然分开 7 查询法 第40页 询问法 函证法 肯定式和否定式函证法 8 分析法 2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 盘存法 现金和贵重的原材料 应采用突击性盘点 固定资产 大宗的原材料及产成品 应采用抽查性盘点 2 调节法 在实际工作中 调节法通常应用于银行存款余额的审查 3 观察法 第44页 采用观察法应与盘存法等其他审计方法相结合 4 鉴定法 第44页 第三章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 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审计职责和审计权 2 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各西方

9、民间审计组织概况 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素质要求 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 1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性质 职责 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 教学时数 2节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一 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一 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念是指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 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 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 中央国家审计机关 审计署 是我国最高审计机关 2 地方国家审计机关 审计局 厅 二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一 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1 审计监督国家财政收支 2 审计监督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务收支 二 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 11项第54页

10、 三 国家审计机关职责的特殊规定 4项54页 三 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1 要求提供 报送资料权 2 监督检查权 3 调查取证权 4 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 5 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 6 经济处理权 7 行政处罚权 8 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 9建议行政处分权 10 建议刑事处分权 第二节民间审计组织一 民间审计组织的概念和性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 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组成 是承办法定业务的工作机构 它不是国家机关的职能部门 但具有法人资格 在我国 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 才能承办业务 二 民间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1 审计业务 2 会计咨询

11、服务业务 3 其他法定审计业务 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 具有证明效力 三 民间审计组织的权限 5点第60页 四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 性质和职责 性质 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组织 职责 服务 协调和管理 2 会员 第61页 3 机构设置 权力机构 执行机构 常设办事机构 第三节内部审计机构一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一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范围 即哪些单位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第63 64页 二 内部审计机构1 部门内部审计机构2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二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一 职责 第64页 二 权限1 要求报送资料权 2 审核检查权 3 参加会议权 4 调查取证权 5 临时制止权

12、6 采取临时措施权 7 建议意见权 8 建议反映权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四节审计人员一 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 要具备审计专业技术职称1 高级审计师2 审计师3 助理审计师 二 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69页 1 政治素质2 业务素质 二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 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69页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70页 三 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70页 三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72页 一 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 民间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四 民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 7种第74页 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教学目标

13、1 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 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2 熟练独立审计准则 3 掌握国家审计准则 审计依据的涵义 种类 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教学重点 1 国家审计准则 2 审计依据的涵义和特点 3 教学难点 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4 教学时数 2节5 教学过程 第一节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一 审计准则的涵义和意义 一 审计准则 审计标准 的涵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 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强威性准绳 二 审计准则的意义1 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 2 指导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南 3 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4 签署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 二 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一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14、1 一般准则 是指对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行为作出的规范 2 工作准则 亦称审计的实施准则或审计的外勤准则 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应遵守的规范 3 报告准则 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 形式 内容所作的规范 二 政府审计准则是指政府审计部门根据自身的作性质 范围及特点 参照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制定的对其所属审计人员及其行为所作出的规范 三 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指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对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作 出的规范 三 国际审计准则 一 颁布人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二 范围 任何时候都可应用于所进行的独立审计 三 构成 1 一般准则 对审计人员提出的

15、要求 2 外勤工作准则 对实施审计行为提出的要求 3 报告准则 对审计报告提出的要求 四 内容 审计目的 基本原则 审计约定书 财务报表 审计中对法律和法规的考虑等 第二节我国审计准则一 国家审计准则指由国家制定颁布的 指导国家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时应遵守的行驶为规范 一 颁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二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三 适用范围 教材第88页 四 内容 附录五第271页 二 独立审计准则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 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1 颁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三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第91

16、页 四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第92页 五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第93页 六 执业规范指南 第93页 执业规范指南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 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不具有强制性 第三节审计依据一 审计依据的涵义及与审计准则的关系 一 审计依据的涵义 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 亦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 提出处理意见的 客观尺度 二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1 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2 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审计依据的种类 第94页 如 法律 法规 制度等 三 审计依据的特点1 层次性2 相关性3 时效性4 地域性 四 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1 准确性原则2 针对性原则3 辩证性原则4 有效性原则5 可靠性原则 审计依据运用不当 将会导致认定错误 或降低审计工作质量 第五章审计程序教学目标 一 了解1 审计程序的涵义 2 审计准备阶段的内容 3 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 4 审计终结阶段的内容 二 掌握1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涵义 2 审计计划的内容 教学重点 1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2 审计计划的编制 教学难点 审计计划的编制 教学时数 3节教学过程 第一节审计程序的概述一 审计程序的涵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