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58608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建筑防排烟设计培训讲义(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防排烟设计 主讲人 王诗萃 4 8 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4 8 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排烟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4 8 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 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4 8 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 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 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 半地下室 3多

2、层建筑设置在一 二 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 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 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 多层建筑中的公寓 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中庭 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汽车库 4 8 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 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 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 其钢板厚度按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2002 高压系统选用 4 8

3、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 不宜大于20m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 不宜大于15m s 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 s 排烟口不宜大于10m s 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 s 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 s 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 s 4 8 6加压送风机 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0h的隔墙和1 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若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 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 0h的不燃烧体 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

4、作空间 若风机设在屋面上 应有防护措施 防止雨水 虫 鸟等异物等进入 4 8 7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 0m范围内的风管 采用金属风管时厚度 2 00mm 采用其它防火风管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5h 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4 8 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 当必须穿越时 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 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 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4 8 9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 且高差不宜小于3 0m 当水平布置时 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4 9建

5、筑防排烟的 自然通风方式 4 9 1按4 8 2条规定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且开口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 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 凹廊可自然通风时 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如图4 9 1 1 图4 9 1 2 3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可开启窗自然通风时 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如图4 9 1 3 2 1 1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2 1 2两个不同朝

6、向 4 9 2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 如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 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1按本措施4 8 3条中规定的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和地上房间等 2多层建筑中的中庭及高层建筑中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 3建筑面积小于2000m2的地下汽车库 4 9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 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 消防电梯间前室 不应小于2 0m2 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 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 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 0m2 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 8m2 3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 避难层 间 应设有两个不同朝向

7、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 且每个朝向的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 0m2 4中庭 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建筑面积的5 5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注 无论是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中所述的地上长度超过40m的疏散走道 还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中所述的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如走道多处开窗 可将走道分段考虑 每段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本条要求 且开窗间距满足本措施第4 9 4条第2款的要求 即可自然排烟 6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7其他场所 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 5 8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

8、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 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4 9 4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上方 当设置在外墙上时 排烟口底标高不应低于室内净高度的1 2 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 2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4 9 5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室内净高大于6m时的中庭 展览厅 观众厅 营业厅 体育馆 客运站 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 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 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4 9 6设置在外墙上的自动排烟窗其净面积按下列要求确

9、定 1当开窗角度大于70 时 其面积可按窗的面积计算 2当开窗角度小于70 时 其面积近似按公式 4 9 6 计算窗的有效排烟面积 4 9 6 式中 有效排烟面积 m2 窗的面积 m2 窗的开启角度 当采用侧拉窗时 其面积应按开启的最大窗口计算 4当采用百叶窗时 其面积按窗的有效面积计算 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系数 根据实际工程经验 当采用防雨百叶窗时 系数取0 6 当采用一般百叶窗时 系数宜取0 8 4 10机械防烟 加压送风 4 10 1建筑中下列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消防电梯前

10、室或合用前室 符合本措施第4 9 1条第2款的情况除外 2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4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或合用前室 5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 间 6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4 10 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 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当建筑的地下部分为三层或三层以上 或当地下最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 设置的防烟楼梯间 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当地

11、下为一到两层 且地下最底层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 所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在首层有直接开向室外的门或有不小于1 2m2的可开启外窗时 其楼梯间可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4 10 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 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如下 1压差法 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 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所需送风量 4 10 3 1 式中 加压送风量 m3 h 0 827 漏风系数 门 窗缝隙的总有效漏风总面积 m2 门缝宽度 疏散门0 002 0 004 m 电梯门0 005 0 006 m 压力差 Pa 疏散楼梯间取40 50Pa 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 合用前室取25 30Pa 指数

12、 一般取2 1 25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 为保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 4 10 3 2 式中 加压送风量 m3 h 一樘门开启的断面积 m2 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 m s 取0 7 1 2m s 背压系数 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 6 1 0 漏风附加率 取0 1 0 2 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 对于多层建筑和2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取2 20层及20层以上取3 注 1 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 其风量按计算数值乘以1 50 1 75确定 开启门时 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 7m s2 在多层建筑中 若地下仅有一层疏散楼梯间 按上述公式计算时 公式中n取1 通过门洞处的风速v应适

13、当加大 宜取0 9m s 1 20m s 计算数值直接取用 不与表4 10 3比较 根据以上公式4 10 3 1 和 4 10 3 2 分别算出的风量 取其中的大值 再与表4 10 3规定的数值相比较 取其中大值作为系统计算加压送风量 表4 10 3机械加压送风量 接上一页表3 4机械加压送风量 注 1 表4 10 3的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 高 1 6m 2 0m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 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 75确定 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 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 50 1 75确定 开启门时 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 7m s 2 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 风道材料 防火

14、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4 10 4封闭避难层 间 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米不小于30m3 h计算 4 10 5在改建工程中 当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 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超过15层的高层建筑 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送风的方式 送风口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层 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宜比计算数值或表4 10 3中的送风量增加20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首层 4 10 6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 除计算的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外的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 50Pa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

15、合用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 封闭避难层 间 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 30Pa 3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 30Pa 4 10 7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或3层设置一个 合用一个风道的剪刀楼梯应每层设置一个 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 应按风口数量均分系统总风量确定 4 10 8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 每个送风口的有效面积 通常按火灾着火层及其上下相邻两层的三个风口均分计算确定 开启门时 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 7m s 也可设定为火灾时着火层及其上一层的二个风口均分计算确定 4 10 9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需注意 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

16、挡住的部位 2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3建筑层数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 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4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 其风量按两楼梯间风量计算 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5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 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设置 若合用一个风道时 风量应叠加 且均应满足地上 地下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 6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闭型时 除设置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且与加压送风机联锁的自动装置外 尚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 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距地面0 8 1 5m处 7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开型时 其前室应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 并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 8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当需要共用系统时 应在支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避难走道的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前室入口门洞风速不小于1 2m s计算确定 9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 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系统加压送风量应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