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358566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1.有关帝王肖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孔子家语,说春秋末期周代的明堂“上绘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垂兴废之诫”。这表明周代悬挂帝王肖像的主要作用是A承担教化功能 B.象征权力来源 C.体现写实风格 D.强化祖先崇拜2.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2、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3.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 “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文化和制度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4.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 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 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5.北魏孝文

3、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A. 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B.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 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D. 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6.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开始稻田养鱼。唐代创造了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广东西部山区的人们利用草鱼食草的习性,在新开垦荒地(有水)上放养草鱼,使荒地变成熟地。这一生产模式A.目的在于提高粮食产量 B.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C.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 D.说明了经济重心已南移7. 北魏天兴元年正月,“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

4、隋代建立后“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于京师。这些做法的目的是A.节约民众生活成本 B.保证官府作坊优势C.垄断手工业的生产 D.确保国家财政稳定8.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C.理学观念影响绘画 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9.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B.

5、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 D.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10.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11.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移民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这一现象A. 加速了南北人口平衡 B. 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C. 反映了地方政局动荡 D. 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12. 古希腊人体雕塑经历了

6、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一变化说明古代希腊A.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崇尚自由成为社会风尚C.人的价值受到推崇 D.艺术表现手法过于浮夸13.依自然形势而形成的水流,低地所有人有接受的义务,低地所有人如任意在土地上施工以变更此水流,高地所有人有权提起妨碍水道之诉(排放雨水之诉)。这表明罗马法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 B.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14.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

7、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可能为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15.文艺复兴时期的“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曾被“排除”在语言之外的个体在新语言赋予的交谈功能的帮助下正式走入道德世界。这表明俗语运动A.取代了宗教神学的主体地位 B.降低了个人的道德水平C.推动了近代人权意识的觉醒 D.消除了传统话语的弊病16.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

8、府的政策,否則,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17.下表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由此表可知A.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推动欧洲文化进步 B.妇女地位的提高得益于工业革命推动C.印刷术传入促进欧洲文化的

9、突飞猛进 D.启蒙运动使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的风尚18. 右图是一幅有关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从画中可以看到,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这反映出,德国A.工业实力领先世界 B.时间观念意识淡薄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民主体制不够健全19. 文艺复兴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启蒙学派的孟德斯鸠就研究了罗马法,这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得到了反映。1804年,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在法国颁布,该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B.为

1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C.构成了欧洲各国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D.成为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思想来源20. 在19世纪初英国议员选举财产资格法案中,仍规定各郡选出的议员每年至少有600英镑的收入,城市选出的议员每年必须有300英镑以上的收入。这一情况表明A.封建贵族统治依然占主导 B.城乡议员收入差距日益增大C.英国责任内阁制度亟需完善 D.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相脱节21.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法国的玛丽戈兹主张女性也应该有与男性相同的公民权利,但不久她被送上了断头台。1804年法国民法典明文规定已婚妇女不具备公民权。这说明A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异常活跃 B法国人权状况得到改善 C女性

11、争取人权过程艰难曲折 D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盛行22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美国A城市化建设为国家工作重点 B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C国家统一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D城市化进程速度居世界首位23.19世纪40年代,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并与法国等国签署了减免关税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了欧洲以外的地区,英国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A旨在缓和矛盾转嫁国内危机 B利于扩大市场发展经济 C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D导致欧洲霸权地位衰落24.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取代,此后这一口号随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而广为人知。这一口号的变化说明A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革命斗争目标任务更加明确 C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 D工人运动得到科学理论指导25.英国学者雷洛伊评价达尔文时说:“只有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你才会开始理解,达尔文无所不看。我们看山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达尔文看山看出了一种理论。他看到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这座山。这是他从来不停止的想法。”雷洛伊意在说明,达尔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