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58541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风景名胜山西】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鹳雀楼旅游攻略指南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位于、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省永济市。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催人奋发向上,激励民族

2、振兴的千古绝唱,早已脍炙人口。北宋大科学家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如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又如畅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此诗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马戴、司马札、吴融等锋头极盛的诗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

3、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的登高胜地,名播遐迩。鹳雀楼立晋

4、望,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

5、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座落在华夏历史座标的中点上。这一巧合使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想一想,鹳雀楼所演绎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能不为之赞叹。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楼因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灏、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鹳雀楼建成后,经唐历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楼还屹立如故,唐河中府录事逵所书的“鹳雀楼”匾额尚存,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元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戊寅,按事此州,遂获登楼址,徒倚盘桓,逸情

6、云上,虽杰观伟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风烟之胜,不殊于往古。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致使楼毁景失。人们干脆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符”。数百年来,鹳雀楼给无数游人空留下无限遗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加强,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参加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术研讨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永济考察时,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为此,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

7、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这是因为鹳雀楼建于北周而盛于唐。这次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也是国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目前国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充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规划为“四

8、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鹳雀楼园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影壁、鹳影湖、唐韵广场和鹳雀楼;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在主楼区的西面,有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在主楼南面,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祥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鹳雀楼景区开发建设共分二期,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鹳雀楼部设于2004年

9、7月底已基本完成,为提升文化名楼的文化涵,增加游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鹳雀楼部设着重以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充分说明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历史,其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美逼真。宇文护筑楼戍边及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采用了欧塑形式表现,高贵典雅。还有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同时,还有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这些都充分再现了悠久的华夏文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10、,鹳雀楼将会成为弘扬华夏文明的一个典。鹳雀楼是黄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它的再度辉煌,标志着民族的又一次繁荣,祖国的再次腾飞。最佳时间: 夏季时旅游的最佳时间交通指南: 交通颇为方便,同蒲、候西两条干线铁路是本区交通大动脉,并有礼元至古堆铁路支线一条。公路以为中心,干线有:至茅津渡、至禹门口、临猗至大宁、至风陵渡等;支线有:闻喜至永济、风陵渡至平陆等。至、至风陵渡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至的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设之中。铁路从有发往、等地的列车公路市境有209国道通过,分别可通达市、华阴市。 长途站每79分钟有一班发往五台山的汽车,是依维科台山。如果从、方向去五台山,可先搭快车到,市五一广场有长途车直达五台山。 航空、等各大城市均有直达的飞机。旅客到达后,可在五一广场搭长途车去五台山。 公路由于火车和飞机都不能直抵五台山,故公路客运显得尤其重要。坐火车在京原线上的砂河、繁峙、代县、原平各站下车,都可改乘汽车前往五台山,十分便利。在到间的北同蒲铁路线上,宁武、原平也有汽车开往五台山,每日更有多次长途车去五台山。阜平到五台山台怀镇有直达长途汽车,在台怀镇和之间每日有班车往返。五台山六月大会期间(农历六月初至七月初十),是游人最多的时候,此间五台山周边县镇都加开旅游车,如东冶至五台山,至五台山,阜平至五台山,繁峙至五台山,原平至五台山,砂河至五台山等。(文档来源:智房网旅游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