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8464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工业企业投入及增加值计算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中间投入解释及计算方法工业中间投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采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时候,工业中间投入是最主要的指标项,要计算准确增加值,就必须得先把中间投入计算准确。一、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按企业支付的对象来分,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

2、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第二种分类: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包括的具体内容来分,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大类。目前我们统计上计算中间投入通常就是根据这种分类来计算的。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它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

3、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

4、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e.财务费用(以前是用利息支出,因为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相差一般不很大,所以现在统一改为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

5、发生的财务费用。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二、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3)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三、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工业中间投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财务费用。上式中“直接材料”资料取自会计成本核算所属项目;“财务费用”资料取自会计“

6、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其它三项可据有关资料加工整理计算。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列示了以下归类表(见附表)。这张表是根据财政部统一规定的通用会计科目列示的。通过这张归类表,我们可以看出,计算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表的上半部分,中间投入按不含进项税的价格计算)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二是倒算法,既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表的下半部分),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在实算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倒算法计算

7、比较简便易行。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消耗)、增加值项目归类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间投入中间物质消耗外部修理费外部修理费业务费(办公费)办公费办公费运输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装卸费机物料消耗运输费包装费劳动保护费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试验检验费坏帐损失外部修理费研究开发费等中间劳务消耗差旅费差旅费差旅费保险费保险费展览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咨询费保险费诉讼费绿化费排污费土地损失补偿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无形资产摊销增加值工资工资工资福利费福利费福利费折旧费折旧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其它各种规费附:中间

8、投入计算表格(二)工业中间投入(8=9+10+18+25+50)8 1、直接材料(主要指原材料)9 2、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10=11-12-13-14-15-16-17)10 加:制造费用 11 减:(1)应付工资12 (2)应付福利13 (3)固定资产折旧14 (4)差旅费中支付个人部分(差旅费18%)15 (5)其它支付给个人的费用16 (6)其它规费17 3、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18=19-20-21-22-23-24)18 加:销售费用19 减:(1)应付工资20 (2)应付福利21 (3)固定资产折旧22 (4)差旅费中支付个人部分(差旅费18%)23 (5)其它费用中支付给个

9、人部分24 4、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25=26-27-28-29-30-31-42-43)25 加:管理费用26 减:(1)应付工资27 (2)应付福利28 (3)固定资产折旧29 (4)劳动、待业保险费30 (5)其它支付给个人部分(31=32+33+40+41)31 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部分(工会经费60%)32 差旅费中支付给个人部分(差旅费18%)33 业务招待费中支付给个人部分(业务招待费7.4%)34 会议费中支付给个人部分(会议费38%)35 不在福利费列支的误餐补贴36 不在福利费列支的医疗费37 不在福利费列支的怃恤费38 不在应付工资列支的返聘人员费用39 职工教育经费中

10、支付个人部分(职工教育费10%)40 其它支付给个人部分41 (6)“四小税”(房产税、车船和土地使用税、印花税)42 (7)各种规费及附加(43=44+45+46+47+48+49)43 养路费及附加(养路费1.1)44 航道养护费45 邮电费附加(邮电费17%)46 排污费47 水资源税48 其它规费49 5、财务费用50 其中:利息支出51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1、:一、生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如果小于0,则按0计算)目前,我们工业统计上通常采用的就是这种生产法来计算工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又分为正算法和倒算法两种,通常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我们在介绍中间投入计算方法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说明,这里就不再进行重复。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

12、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它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计算。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