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58082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医学基础知识概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 共 营 养 师 第 一 章 医 学 基 础 知 识一 . 生命、健康与营养1 . 生命: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存在形式2 . 健康: 健康的标志: 在人体的指挥中心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保证内部协调统一,适应外界环境变化3 . 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人的寿命是其生长期(20至25岁)的5倍至7倍,因此公认的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140岁。 保持中老年人健康的要素为: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合理营养。二 .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一) 标准姿势身体直立 左为左侧面向正前 右为右侧两足并拢 内侧(近中线)与外侧(远中线)脚尖向前 内(腔器官内)与外(腔器官外) 手掌向前 浅(近皮)与深(远离

2、皮) (二)方位术语 四肢:躯干: 近躯干为上(近)端头为上,脚为下 远躯干为下(远)端 胸为前(或腹)侧 外(手为桡、脚为腓)侧背为后(或背)侧 内(手为尺、脚为胫)侧 自上而下垂直地面为垂直轴,从腹侧至背侧为矢状轴,自左至右与水平面平行为冠状轴,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的切面为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片的切面为冠状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段的切面为水平面。三 . 人体的分布与器官系统(一)分布 头部: 脑颅、面颅(前颈、后项); 左、右上肢(上臂、前臂、手); 躯干部: 前(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后(背部、腰部、臀部); 下肢带与自由下肢(大腿、小腿、足);(一) 运动系统: 由骨骼(206)、肌

3、肉(634)、关节(143)组成, 具有支撑、保护、劳动、运动和造血功能。(二) 消化系统1 . 消化管: 口腔、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 2 . 消化腺: 唾液腺、肝、胆、胰。3 . 功能: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三) 呼吸系统 由气管、支气管和左、右两肺组成。 摄取代谢所需的O2, 并排出代谢所产生的CO2 ,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还包括咳嗽和喷嚏等防御反射。 人数分钟缺氧就可使生命结束,空气中氧降至16%时人就出现缺氧状态, 降至6%时就发生死亡。(四) 泌尿系统1 . 构成:左、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2 . 功能: 排除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调节水、电解

4、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五)生殖系统1 . 构成: 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男性: 睾丸、附睾、阴茎;2 . 功能: 生殖繁衍后代, 保证种族延绵。(六) 脉管系统功能1 . 构成: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系统2 . 功能: 保证营养物质、氧气的供应, 保证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协调全身统一, 是人体重要的内环境。(七) 感官器:包括眼、耳、皮肤等, 感受内外环境刺激, 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于健康生存。(八)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九) 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松果体、胰岛等, 分泌激素, 调控

5、全身各系统的协调和活动。二 . 组织学基础知识(一) 细胞 形态结构细胞 生理功能 基本单位 生长发育 成人大约含161014个各种功能、形态各异的细胞。1 . 细胞的典型结构2 . 生物膜: 包括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等, 结构相似, 由膜脂、膜蛋白组成,有保护细胞完整、抵御有害物质、防止某些物质流失。(1) 膜脂: 生物膜上的脂类,由两层磷脂组成, 磷脂头部亲水, 尾部疏水。(2) 膜蛋白: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转运功能、催化功能等。(3) 膜糖类: 与膜脂或膜蛋白结合成糖脂或糖蛋白。3 . 细胞质(浆):由基质(水、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是物质代谢主要场所)和细胞器组成。线粒体: 产

6、能部位;高尔基复合体: 参与蛋白质加工;粗面内织网: 合成蛋白质;滑面内织网: 解毒、储存钙等;溶酶体: 分解陈旧蛋白质及细菌等;中心体: 参与有丝分裂。4 . 细胞核: 由核膜、核仁和23对染色体(质), 是保证遗传稳定和细胞分裂的基础。(二) 细胞间质: 由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纤维和基质组成, 是细胞内环境。三 . 组织的概念 细胞与细胞间质称为组织, 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 1 . 被覆上皮: 被覆于体表或衬于体内各腔或管道内面。单层扁平上皮:覆盖于肾小球、肺泡等处。单层立方上皮: 甲状腺、肾小管等处。单层状柱上皮:胃、肠、子宫和胆囊。复层纤毛上皮:

7、 皮肤表面、口腔、食管等。假复层纤毛上皮: 呼吸道内表面。变移上皮: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2 . 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具有分泌机能, 是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能从血液中摄取小分子物质后加工合成具杂功能的分泌物, 通过导管分泌至体表或其他器官腔内的腺体, 称外分泌腺(或管腺), 如汗腺、唾液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的称为内分泌腺(或无管腺) ,如甲状腺等。 (二) 结缔组织: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等)少, 细胞间质(基质和纤维)多为特点。1 . 细胞成纤维细胞: 合成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 吞噬异物和衰老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肥大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浆细胞: 合

8、成免疫球蛋白(抗体);脂肪细胞: 合成和贮存脂肪。2 . 纤维: 分为胶原纤维(抗拉力)、弹性纤维(维持弹性)和网状纤维(起支撑作用)3 . 基质: 主要是糖蛋白和水, 有粘性,可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从毛细血管渗出的组织液, 促进细胞与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三) 脂肪组织: 由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 主要分布于皮下、大网膜、臀部、乳房、肾周围等, 有贮存脂肪、缓冲压力、保暖等作用。质交换。(三) 肌组织1 . 骨骼肌(又称横纹肌, 为随意肌): 有横纹,可由主观意志决定收缩与松弛, 是人体运动的动力。2 . 心肌(属不随意肌): 分布于心脏,横纹不明显, 有收缩性、节律性和传导性等特点。3

9、. 平滑肌(属不随意肌):分布于内脏与血管壁, 呈梭形。(四)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1 . 神经元: 由胞体、轴突(一个,将神经冲动传出胞体)和树突(多个, 传导神经冲动进入胞体)组成。神经膜电位的变化是神经兴奋传递的基础。2 . 神经胶质细胞: 是神经组织的支架。四 . 食物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一) 消化管: 消化管从上到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和肛管(门) 。 消化管都由黏膜(保护、消化、吸收) 、黏膜下层(由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 、肌层(内环、外纵, 促

10、进肠蠕动)和外膜(浆膜,光滑, 便于活动)四层组成。 口腔、食管上段和肛门为覆盖复层扁平上皮和骨骼肌, 其余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和平滑肌。消化道的平滑肌兴奋性较低, 收缩缓慢,但伸展性大。 消化腺包括消化道黏膜的腺体以及唾液腺、胰腺和肝脏。 (二) 食物消化 将大块的、不溶于水的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颗粒状、溶于水和小分子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经过消化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食物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食物研磨, 与消化液混和、搅拌, 并向消化道下段推送)和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不被消化吸收的残渣最终

11、形成大便, 排出体外。 1 . 口腔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被部分磨碎, 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 并经食管吞咽至胃。 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所分泌, 主要有水、黏蛋白、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盐, 有润湿、品味、清洁、保护、抗菌、消化和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 唾液可润湿食物, 引起味觉, 促进吞咽, 清洁口腔,稀释有害物质, 溶菌酶能杀灭细菌。 唾液淀粉酶食物淀粉 麦芽糖 pH6.47.02 . 胃内消化 胃有贮存和消化食物功能, 依靠化学性和机械性消化使食团变成食糜后送入十二指肠。(1) 化学性消化: 由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保护并促进维生素B12吸收)、主细胞分泌

12、胃蛋白酶原、黏液颈细胞分泌黏液形成胃(pH0.91.5), 胃液分泌量约1.52.5L/d。 胃酸能使食物蛋白变性、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进入小肠后促进胆汁、小肠液和胰液分泌等功能。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后能消化蛋白质生成膘、胨和多肽。黏液可润滑胃内食糜并保护胃黏膜不被消化。 HCl 食物蛋白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膘、胨和多肽 强烈情绪可使胃液分泌明显增加;抑郁不安、情绪低落可使其分泌减少。(2) 机械性消化: 咀嚼和吞咽食物可刺激胃容量增大, 促进消化,利于进食(称容受性舒张);主要靠蠕动(胃顺序收缩形成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混匀、搅拌和研磨食物, 并与消化酶接触消

13、化后,使食糜推向十二指肠。胃蠕动从胃中部开始每分钟蠕动3次, 每次可将12ml食糜送入十二指肠。(3) 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称为排空。胃内食物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水和液体排空时间最短(数分钟), 糖类排空时间较蛋白质短, 脂类最慢。3 . 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消化主要由胰液、小肠液及胆汁的化学性消化和小肠机械性运动完成消化作用。(1) 化学性消化 1)胰液: 是最重要的消化液,偏碱性(pH8.0)分泌量约1.5升/天。含碳酸氢盐可中和胃酸, 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水分, 促进消化。 胰蛋白酶原受肠致活酶及自身催化生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能消化蛋白质并能激活糜蛋白酶原和羧基肽酶原生成有活性的酶, 共同消化蛋白质成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 肠致活酶 羧基肽酶原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羧基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小分子肽、二肽 小分子肽、二肽受小肠肽酶消化生成氨基酸。 胰淀粉酶消化淀粉和糖原生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纤维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