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7730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通信行业简讯奚国华: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1)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1)移动互联网重塑ICT产业格局(4)工信部一季度统计数据有喜有忧(5)学会工作园地第四届卫星通信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6)征 文 通 知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2009年会征文通知(7)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2009 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7)第六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征文通知(8)普及工作园地云南省通信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概况(9)陕西省通信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概况(10)青海省通信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概况(11)中国移动宁夏公司科普与教育工作概况(12)新疆通信学会科

2、普与教育工作概况 (12)会 员 之 家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度第一批高级会员公告(13)地方学会信息天津市通信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13)宁夏通信学会在宁举办“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专题讲座(14)辽宁省通信学会召开2009年论文评审工作会议(14)陕西省通信学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会议纪要(14)陕西省通信学会踊跃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科技之春”活动(15)中国科协信息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15)中组部积极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8)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如何实现(18)中国通信学会 会员通讯 2009年第4期(总第52期)中国通信学会秘书处主办www.chin

3、a-(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通信行业简讯奚国华: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的分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互联网是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手段,3G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他表示,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猛,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成为一大亮点,并且互联网是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要保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此外,他提到,电子商务将非常有前景,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和上下产业链互动发展,把握好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便会有更大发展。奚国华还表示,3G的推出对我们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工信部出台的相

4、应规划中,3G投资前三年对经济的拉动大概有一万亿左右的作用,其中四千亿是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投资。另外,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会产生很多老百姓喜欢的应用业务,还会有一千到两千亿的业务消费的拉动,加上终端更新的拉动,加起来有一万亿。他同时表示,3G对信息产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过去几年中间,芯片制造业一直是处于低谷。由于3G的拉动,中国芯片制造厂开始复苏,开工明显提升。芯片新加工的产品主要两个,一个与3G有关的芯片,第二个就是上网本跟笔记本电脑,现在卖得都很好。(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

5、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制定本规划,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一、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

6、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

7、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稳定出口,拓展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以用促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谋转型,加快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针对当前外部市场

8、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产业的稳定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国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牵引,加速技术自主开发。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展企

9、业海外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三)规划目标。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着成效。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保持外贸出口稳定。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高。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国内产业升

10、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带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取得明显进展。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三大任务。(一)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完善产业体系,保持出口稳定,拓展城乡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实现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平稳发展。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提高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积极

11、发展笔记本电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重点产品,构建以设计为核心、以制造为基础,关键部件配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产业体系。大力开拓个人计算机消费市场,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市场,推广基于自主设计CPU的低成本计算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印机、税控收款机等产品。支持骨干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全球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照明、混合集成电路、新型锂离子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

12、电子元器件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保持国际市场份额。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彩电企业与芯片设计、显示模组企业的纵向整合,促进整机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促进数字家庭产品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推动全国有线、地面、卫星互为补充的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丰富数字节目资源,推动高清节目播出,促进数字电视普及,带动数字演播室设备、发射设备、卫星接收

13、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实现视听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二)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 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环保、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支持骨干制造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创新投入,推进工艺升级。继续引导和支持国际芯片制造企业加大在我国投资力度,增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完善集成电路设计支撑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依靠整机升级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支持设计企业间的兼并

14、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支持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与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相结合,推动高端通用芯片的设计开发和产业化,实现部分专用设备的产业化应用,形成较为先进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国家安排引导资金和企业资本市场筹资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并举,逐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资源,重点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提高国产基础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文处理软件(含少数民族语言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