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57531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97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一、新城开发背景1二、新城的定义3三、新城的发展阶段4四、新城的分类4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6(一)概况6(二)背景7(三)建设目标8(四)规划8(五)发展阶段及特征10(六)城市发展13(七)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16(八)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19六、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22(一)概况22(二)发展背景22(三)城市规划23(四)尔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25(五)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和足够多的就业机会32(六)尔湾成功的要素33(七)筑波和尔湾发展要点对比分析37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三:上海浦东新区38(一)发展概况38(二

2、)发展历程38(三)成功经验40八、产业新城案例之四:天津滨海新区45(一)发展概况45(二)成功经验46一、新城开发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强,导致市区用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了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如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000人/平方公里。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

3、行不便等。在空间上,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城市住宅的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开始在郊区蔓延。城市郊区用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开发效率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维持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各国政府集合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的城市规划思想。政府开始尝试通过建立新城,为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以及相应的设施,以维持其增长的持续性。自此,新城建设也就成为了城市空间从单中心都市区向多中心都市圈以及大都市连绵带扩展的核心手段,新城建设的旋风开始席卷世界各大都市。二、新

4、城的定义新城是位于大城市郊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大城市的居住、产业、行政等功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社区。三、新城的发展阶段纵观新城建设的发展,其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卧城阶段”,主要是在城市近郊建设的、以居住为主导职能的居住型新城,与中心城具有紧密的依附关系。其次是“半独立卫星城阶段”,是在原有居住型新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工商业服务设施(超级市场或购物中心)的配套建设,致使新城功能开始向综合化方向转变,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工作、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但与中心城区仍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依赖。第三是“边缘新城阶段”,随着交通通讯和网络技术超速发展,高级住宅和办公楼郊区化

5、进程加快,原来半独立性的郊区卫星城镇产业高度化、城市功能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逐步演变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边缘城市”,成为城市扩散进程中新的集聚中心和边缘经济增长极。成功的新城应该提供满足于社区(cmmunity)日常的居住、文化、教育、商业、和公众或私人服务的需求,并尽可能减少与外界交换的行为,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新城不应仅提供给人们居住的场所,还应提供就业的机会,新城不只是一个“卧城”。四、新城的分类根据新城形成的核心驱动力和新城城市功能的不同,新城发展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产业新城、田园新城、副中心新城、TD新城、行政新城、边缘新城等六大类:第一类:田园新城,主要是指英国以霍华德“田园城市”

6、思想为开端的,以国家立法为基准,政府主导下的由新城开发公司进行规划建设的新城。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址的选定、提供资金以及处理与开发公司的关系等方面。如英国伦敦近郊的Stevenage新城。第二类:边缘新城,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加速,中心城功能逐步外迁而在大都市边缘逐步形成的功能比较完善,且相对独立于大都市的新城镇图行天下,这类新城是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美国纽约的Radburn新城和马里兰州的Clumbia新城。第三类:TD新城,是指以捷运系统导向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城建设,其主要通过捷运系统与城市中心区快速连接来缩短交通时间,吸引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转移,达到分散城市中心区

7、居住功能的目的。如日本大阪的千里新城,日本,东京都的多摩新镇;中国香港的沙田新市镇等。第四类:产业新城,是指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主导工业园或产业园的形式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新城镇,一般和大都市距离稍远。如英国利物浦PrtSunlight新城;加拿大的GrandeCache新城,以及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等。第五类:副中心新城,是通过分担核心区部分城市功能来实现城市多中心结构的目标。副中心通常与城市中心区保持快捷便利的交通联系,从空间分布来看,一般与城市中心区保持合理的距离。第六类:行政中心新城,是指随着一国首都以及相关政府机关的迁移,而建立起来的作为国家新政治中心的城市,这类新城一般与大都市保持相对

8、较远的距离,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从”零”建起。如巴西的首都巴伐利亚;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等。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一)概况筑波科学城位于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和成田国际机场西北约40公里处,由茨城县筑波町、大穗町、丰里、丰里町、谷田部町、樱村和茎崎町6村町组成,总面积28400公顷,包括研究学园区和周边开发区两大部分。现有人口约20万,其中国家技术研究人员13000余人,博士数千人,是日本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筑波是日本政府第一个尝试建立的科学城,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国家级研究中心。有国家级研究与教育院所48个,分别隶属于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

9、来,日本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及40%的研究人员都集聚在筑波,国家研究机构全部预算的50左右投资在这里。(二)背景1“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引进吸收欧美各国技术施行”快速模仿者战略”,在1950-1978年间以90亿美元代价同美国签订了范围广泛的各种技术合同,获取了美国许多近代技术研究成果的精华,奇迹般地实现经济成倍增长,为日本工业赶超世界水平争取了时间,节省了资金,也为日本摸索出一条发展自己技术的道路。然而,这种引进技术战略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且引发出一系列问题。首先,大量购买科技专利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本国的科研,忽视了基础研

10、究,导致受外国工艺控制不断购买专利,不仅费用日益昂贵,甚至出现让出部分股份或联营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态势;其次,随着技术竞争的加剧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已深知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引进技术,这势必严重阻碍工业进一步发展;第三,国内产业结构由钢铁、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企业向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新兴产业转变时,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支撑和储备。据此,6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从强调应用研究,逐步转向注重基础研究的方向,从技术模仿转向技术创新,筑波科学城计划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为了适应”技术立国”的需要,日本政府将所属9年部(厅)的40多个研究机构迁到筑波科学城,形成

11、以国家试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促进大型科学项目的研究。2东京环境恶化,人口拥挤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1975年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75.9,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尤其是三大城市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以东京都市圈为例,从1960年以来,15年间共增加人口达431.6万人。人口的大量增加造成了城市中住宅的严重不足,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区开始在郊区蔓延。城市郊区土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巨大的住宅缺口并克服以往小规模土地开发效率偏低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有

12、计划地在城市外围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以阻止城市的无序蔓延,同时可以提供量大价低的住宅用地,为此,政府专门制定了”新住宅市街地开发法”。自此,新城开发进入实质阶段,筑波科学城就是其中的一个。(三)建设目标日本建立筑波科学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1创造适宜研究和教育的环境为了迎接科学技术革命和教育改革时代的需要,为实现高水平的研究和教育建立一个基地。这个基地的核心就是从东京及其周围地区迁来的国家级、实验性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建立筑波大学,创造一个适宜实验性的研究和教育机构发展的环境。2缓解东京人口压力为了应付和减轻东京过度拥挤的环境,把那些没有必要留在东京的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与教育机构迁入筑波科学

13、城,就是以一个有序的方式减轻首都密集地区的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同时适当提高闲置土地的使用率,为首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做出贡献。(四)规划1规划理念一是科学城的建设应该尽可能的使各种活动达到有机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使科学城的建设能让居民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二是科学城的两个区域将在尽可能保留他们各自特色的基础上,使整个科学城达到综合和统一的风格。在研究教育区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布置上,将根据研究教育不同领域的特征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安排,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功能互补;对于那些与国家级实验性的研究机构具有同等水平,与政府研究活动具有紧密和不可分离的关系,并且以研究功能为

14、立足点的私人研究机构,应该积极的引进。同样,对于私立大学也应该努力引进。大学城的公共设施应该提前建设,以便使科学城的设施有效运作并发挥其功能。周边区域应该与研究教育区发展相协调。2区域规划筑波科学城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园地区有27平方公里,位于筑波科学城的中心,其中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各功能区。周边开发地区有约257平方公里,将系统被都市化,自然和田野环境将被保护,私人研究机构将计划落户在那里,都市化设计将沿着Jban铁路新干线逐步得到推进和实施。(1)用地规划和功能布局l 总规划城市中心区教育、研究机构区公园与绿地已规划住宅区私

15、人住宅区郊区私人住宅区工业服务区1965、1966和1967年对筑波的用地分别进行了三次规划。上图是1969年筑波第四次用地规划图。现在的城市规划以此为基础,但依据现实情况作过进一步修改。l 研究学院园区用地规划研究学院园区根据用途分为三个区域:(a)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面积大约在80公顷左右,同东京的副中心Shinjuku差不多大。中心区位于研究学院园区的中部,计划建设能为200,000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设施。已经建成包括Tsukuba中心大厦,CRE购物中心,Tsukuba汽车终点站和GakuenWest泊车大厦在内的很多建筑。再加上正在计划或建设中其他用于文化活动,公共管理,商业和研究交流目的的设施,这个区域正在逐步的发展成为真正的城市中心。(b) 居住区列入住宅项目计划的地区占整个居住区(总计670公顷)面积的25,被划分城3个群落,分别是Hanamur(Takezn,Azuma),Sasagi(Namiki)和Teshirgi(Matsushir)。政府为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雇员建设的住宅(7,701个单元)和公共住宅(2,829个单元)都位于这个区域。剩下的用于建设私人住宅和商店的75%土地也正在被开发建设,这部分建设是保证将来城市人口增长的关键所在。(c) 研究和教育设施区域这个区域面积大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