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891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某水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预案编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_*水泥有限责任公司_ 版 本 号: QJHL12.1001 实施日期: 2012.*.* 第一章 总 则- 1 - 1.1 编制目的- 1 - 1.2 编制依据- 1 - 1.2.1 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文件- 1 - 1.2.2 相关法律法规- 1 - 1.2.3 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2 - 1.3 适用范围- 2 - 1.4 工作原则- 2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 4 -2.1企业简介- 4 -2.2污染源及其防治措施- 4 -2.2.1粉(烟)尘的污染物产生和控制情况- 4 -2.2.2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情况

2、措施- 5 -2.2.3废水排放及控制情况- 5 -2.2.4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置- 5 -2.2.5噪声污染源排查及综合噪声控制- 6 -2.2.6生态环境- 6 -第三章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7 -3.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7 -3.2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机构- 9 -3.2.1治安警戒疏散组- 9 -3.2.2抢险救援组- 9 -3.2.3物资供应组和后勤保障组- 9 -3.2.4善后处理组- 10 -3.2.5医疗救护组- 10 -3.2.6技术专家组- 10 -3.2.7宣传组- 10 -3.3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 10 -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机制- 12 -4.1 预防措

3、施- 12 -4.2预警行动- 12 -4.2.1 预警分级指标- 12 -4.2.2进入预警状态后采取措施- 12 -4.2.3预警支持系统- 13 -第五章 应急响应- 14 - 5.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14 -5.2基本应急程序- 15 -第六章 事故报告与通告- 18 -6.1报告程序- 18 -6.1.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18 -6.1.2外部报告时限及程序- 18 -6.2报告内容- 19 -6.2.1事故报告方式- 19 -6.2.2事故报告内容- 19 -6.3通报可能影响的区域- 19 -6.4 二十四小时报警- 20 -6.5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20 -6.5.1报警

4、装置- 20 -6.5.2通讯联络方式- 21 -6.5.3内部通讯联络方式- 21 -第七章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31 -7.1应急物资储备- 22 -7.2装备保障维护保养- 23 -7.3生产过程中应急解决方案- 23 -7.3.1设备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3 -7.3.1.1设备事故分类- 23 -7.3.3危险区隔离与安全区的设定- 29 -7.3.3.1隔离区域划分- 29 -7.3.3.4 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后的报告- 30 -7.3.3.5对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 30 -第八章 抢险救援措施- 31 -8.1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 31 -8.1.1人员撤离方式

5、方法- 31 -8.1.2撤离路线描述- 31 -8.1.3非事故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31 -8.1.4周边区域人员的疏散- 32 -8.2.1危险区的隔离- 32 -8.2.3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32 -8.4.1救援人员防护- 33 -8.4.2监护措施- 33 -8.4.3监护器材- 33 -8.5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33 -8.5.1撤离条件- 33 -8.5.2方法- 33 -8.6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33 -8.7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34 -第九章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35 -9.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35 -9.2确定

6、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35 -9.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35 -9.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35 -第十章 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 35 - 10.1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 36 -10.2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 36 -10.3应急终止的条件- 36 -10.4事故后的生态环境措施- 36 -10.5应急终止的程序- 36 -第十一章 应急终止- 37 -11.1应急终止通知- 37 -11.2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 37 -11.3应急评价过程- 37 -11.4事故原因的调查- 38 -11.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 38 -11.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

7、预案修订- 39 -11.7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39 -11.8善后处置和保险- 39 -11.8.1善后处置- 39 -11.8.2保险- 39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40 -12.1通信与信息保障- 40 -12.2应急队伍保障- 40 -12.3应急装备保障- 40 -12.4经费保障- 41 -12.5其他保障- 41 -12.5.1交通运输保障- 41 -12.5.2救援医疗保障- 41 -12.5.3治安保障- 41 -12.5.4技术支持- 41 -第十三章 应急培训及演练- 42 -13.1培训- 42 -13.2演练- 42 -13.2.1演练准备- 42 -13.2.

8、2演练范围与频次- 44 -13.2.3演练组织- 44 -13.2.4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44 -13.2.4.1应急演习的评价- 44 -13.2.4.2应急演习总结与追踪- 45 -附: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2、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第一章 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和加强企业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综合处置能力,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促进企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切实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确保迅速有

9、效地处理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实现应急救援“快速、有序、有效”,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防止和控制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文件1、 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2、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环察函2012699号)1.2.2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并施行;(3)中华

10、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通过,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发布并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通过,2000年9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通过,2005年4月1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1997年3月1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2年11月1日施行;(9)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第1号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

11、8月1日施行;(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通过,2002年3月15日施行。1.2.3 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5)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7)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434-2008)。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整个生产流程内的重大特大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在生产、经营、使用和处

12、置过程中发生的泄露、中毒、燃烧、爆炸等事件以及由污染所衍生的环境污染事件。1.4 工作原则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

13、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3) 坚持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原则。各部门熟悉企业生产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做到快速有效。发生重特大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上报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4)坚持依靠科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施救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5)坚持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2.1企业简介*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项目共建设二条带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的4500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