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890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试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新疆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无愧于“大美新疆”的美誉。新疆有全国其它地区所没有的地理环境之美。这是大自然创造的壮美,不同于人类创造的城市之美,令见惯了柔媚灵秀山水,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的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这里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各民族风俗、风情、文化的大观园里,多彩而迷人的民俗风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境内外游客。新疆是四大文化的汇聚之地,历史遗存、文化遗迹众多,还形成了许许多多未解之谜,令人们疑惑、痴迷,众多海内外游人对此神往不已。具有悠久历史的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党中央召开的新疆工作会议和全国19个兄弟省市的新疆对口支援给新疆带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

2、遇。新疆大开发,生态是前提,资源是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新亚欧大陆桥贯通、我国加人世贸组织给新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把新疆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放到重要的地位来抓,变潜力优势为现实优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实现新疆社会经济稳定、协调、持续跨越式发展。一、新疆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旅游业又可称为旅游产业,是一种依靠旅游资源与设施,专门从事招来、接待游客的行业,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一个综合的产业群,主要为游客提供交通、游览、住宿、商品销售、娱乐、邮电通信等服务。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

3、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等特点,拥有“朝阳产业”的美称。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而旅游资源则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连接中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通道,又地处国防前哨,占略地位十分重要。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心,远离海洋, 地形多样,南有喀喇昆仑山,北有阿尔泰山,中部横亘着

4、天山山脉。天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南部有塔里木盆地,北部有准噶尔盆地,地貌轮廓为三山夹两盆。新疆东南接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共和国、巴基斯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等8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5400余公里,约为全国陆地边界线的1/4。新疆旅游景点共1171处,分别归入67个基本类型,占全国74个分类系统类型的90.5%。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有25个基本类型,占全区类型总数的37.3%,人文旅游资源有42个基本类型,占全区类型总数的62.7%。人文旅游资源的42个基本类型。新疆的旅游资源可谓优势独具,特

5、点可概括为:总量大、类型多、层次高、组合优、容量大、功能全、前景好。在生态旅游资源方面,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形成了新疆奇特的地质景观和自然环境、壮阔的绿洲大漠风光和生物景观,显示出新疆地域的神奇。新疆处在干旱地区,由于离海洋较远,暖湿空气无法到达,所以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等沙漠景观。由于环境恶劣、人迹罕至,所以自然景观保持原始古朴的风貌。连绵起伏、浩瀚无边的沙漠,古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画美景;千姿百态的“风城”和“海市蜃楼”的传说,会令人更加神往。新疆虽是沙漠地带,但是其独特的地形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河段、天然湖泊、冰(雪)川等特有的水域风光,如,著名的伊犁河、额尔齐

6、斯河等河段。在高山之巅不同的地理构成也形成了美丽的高山湖泊,如,喀纳斯湖、博斯腾湖、天池、塞里木湖、卡拉库里湖等不同海拔、气候的风景名胜。关于天池王母娘娘的传说,就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犁美丽如画的高山草垫草原、被赞誉为“天鹅之乡”的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栖息地(草地)和阿尔金山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中的各种珍稀动植物,等等,这些都构成新特的生态文化资源。同时,由于新疆海拔梯度结构和南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景观,如南疆沙漠中的胡杨,其在沙漠中独特的悲壮造型显示出这里的生态变迁,其“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成为新疆人的骄傲,更成为无数人心

7、中的向往。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多元性。中国自古就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而新疆更是这种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体现。新疆有以维吾尔族为主的13个世居民族,其中有些还是跨境民族。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的主体看,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主体;从文化形态看,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各种民风民俗,构成其民族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服饰、工艺等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形成新疆多样的民族文化形态。如,维吾尔文化、哈萨克文化、回族文化、锡伯族文化等。这些不一样的文化主体、不同的文化形态,必然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疆作为众多民族聚

8、居及多种文化、文明交汇的地方,由于其多样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文化资源。继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5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有109项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77项被选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这些众多的非物质文化代表作体现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她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心灵的写照,是各族群众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种多样的、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最为珍贵的文化资源。怎样利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值

9、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使得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了较坚实的基础与深远的潜力。新疆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遗迹、遗址及历史纪念地。如,唐王城、惠远古城、交河古城、苏公塔、高昌故城、有佛教东传第一塔之称的莫尔佛塔、克孜尔千佛洞等,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内蕴以及古代壁画具有的艺术价值,对现代人了解新疆历史、探寻西域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和科研价值。同时,新疆境内的很多古墓,如,北疆伊犁的乌孙人古墓,南疆的香妃墓、阿曼尼莎汗墓以及小河墓地等发掘出来的干尸,不仅形成许多历史难解的人文迷雾,增添了新疆古丝绸之路的神秘色彩,而且也增强了新疆的人文魅力。在建筑方面,被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0、的“喀什”,具有特殊的历史风貌和民族特色,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高台民居、喀什中西亚国际大巴扎等,成为新有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的客人前来体验和感受。新疆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比如: 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乌鲁木齐烈士陵园、八路军驻疆办事处旧址、周恩来纪念馆、石河军垦博物馆、库车县的林基路烈士纪念馆、马兰基地、伊宁市三区革命历史展览馆、伊吾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哈密西路军办事处、于田县的库尔班吐鲁木纪念碑以及阿勒泰、奇台、巴楚、叶城、托里、疏勒、裕民、乔尔玛等地的革命烈士陵园等,都是我们开发红色旅游独有的宝贵资源。目前在新疆的红色旅游资源中,有 3个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22个地区级。其

11、中新疆八路军驻疆办事处、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3个景点被中宣部、国家旅游局联合确定为全国 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不仅被纳入为“全国 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还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二、新疆旅游业的现状分析新疆旅游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是硕果累累,为新疆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克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甲型流感、汶川地震、乌鲁木齐“7.5”事件诸多挑战和困难的基础上,新疆旅游业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展现了新疆旅游业

12、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劲发展势头。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截止2009年,全疆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8080万人次,旅游收入717亿元,与“十五”同期(2001年2004年)累计相比,分别增长46%、101%、86%。实现了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其中2007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新疆全区GDP的5.8%,相当于新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5%。“十一五”前四年,新疆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为8.1%、5.83%、5.16%,剔除2009年特殊年份,前三年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为14.96%、15.21%、13.

13、85%。2010 年新疆接待入境旅游者 64 万人次,年均增长 9%;其中:外国人 46 万人次,年均增长 9%;国际旅游创汇 2.73 亿美元,年均增长 10%。接待国内旅游者 2168 万人次,年均增长 10%,国内旅游收入 242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 13%。旅游业总产出为 482 亿元人民币,接近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 11%。随着旅游收入的增长,新疆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从2000年到2008年新疆旅游业总收入占新疆GDP百分比一直维持在5%左右。据统计,新疆全区共有旅行社402家;旅游星级饭店448家,其中五星级12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20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21家

14、,国家5A级景区3家;持证导游员11815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个。初步形成了新疆国际旅游节、冬季冰雪节等一批旅游节庆。旅游业已是新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鲜活源泉。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四大战略,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能力建设战略、南北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

15、优势产业发展。2010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5月17日,中央召开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研究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着力发挥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对新疆实施四大对外通道、六大口岸建设和开放政策,这将加快推进形成国内外游客通过新疆“西进东出”和“东进西出”的新格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旅游通道和集散中心的地位正在逐步形成。三、新疆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一) 社会稳定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型产业,它对新疆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

16、提高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同时,旅游业也是新疆与全国各个地区交流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形态和地域民族风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就更加有利于多个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近些年来,新疆依托本土的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秩序的安全稳定,形成了一个良好有利的和谐局面。有些不幸的是,自此次“7.5”事件发生之后,新疆整体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空前强大的冲击,景气一直持续不前,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许多疆内疆外的旅行社纷纷退团,表示歉意,放弃既定的来疆旅游计划。与此同时,各个景区的游客数量急剧减少,消费需求明显降低,工作人员的数量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裁减,甚至部分地州的景区酒店宾馆承包商遭受了严重的经营亏损,以致于无力偿还部分承包费和银行贷款。新疆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显示了求发展、思稳定、谋富裕、促和谐成为新疆的主流。这说明要发展旅游,前提必定是稳定的旅游环境,新疆的稳定是影响新疆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 地方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不够虽然新疆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