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887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与金融讲义第一章 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2.财政的内涵A财政分配主体是国家,参与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组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B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C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二、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1.公共产品是指没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根据萨缪尔森定义,纯公共

2、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2.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二)市场失灵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三)基本结论1.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现代政府不仅仅是个消费单位,也是个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政府要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财政的职能是解决市场不能解决或不能解决得令人满意的事项,如提供公共产品、纠正外部效应、维持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等。3.财政效率体现为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影响和财政支出的社会满意度(即提供公共品数量和质量是否令

3、社会满意)。三、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内容包括调节全社会资源在地区之间、产业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配置。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方式是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前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在平等竞争条件下,由等价交换实现的;后者通常是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很难以某个具体指标来衡量。3.经济稳定,是指

4、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方式包括调节财政预算和发挥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功能。第二章 财政收入概论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收入、专项收入等)。2.按经济成分(所有制)分类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外资企业收入、合资企业收入等。3.按经济部门分类来自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的收入。4.按价值构成分类(反杜林论):社会产品价值=C+V+M(1)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2)财政收入来自V的

5、部分,包括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如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如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护照费等)和罚没收入等;居民购买的国库券。(3)财政收入主要来自M的部分。#(4) 物耗、折旧、工资变动都影响财政收入。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可以用绝对数表示,如财政收入总额,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职能范围、经济体制和分配政策、价格等。第三章 税收一、税收的性质和特征1.税收,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按照固定比例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的、无偿的分配。2.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

6、税制要素1.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种、纳税环节、纳税期限、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构成。2.基本要素A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交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B课税对象,是征税的根据,即确定根据什么征税,是纳税的客体。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税源表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规定着征税的具体根据。C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中心环节。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定额税率。D附加、加

7、成和减免。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部分税款。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为了实现某种限制政策或调节措施,对特定纳税人实行加成征税的措施。减税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交全部税款,减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的奖限作用或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作出的规定。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E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置。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抗税、漏税、欠税等不同情况。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违

8、法行为。抗税是指纳税人对抗国家税法拒绝纳税的违法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出于无意而未交或少交税款的违章行为。欠税即拖欠税款,是指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交纳税款的违章行为。偷税和抗税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漏税和欠税属一般违章行为,不构成犯罪。三、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2.按税收计量标准分类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类。B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类。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A价内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如多数流转税。B价外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以外附加的,如增值税。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A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

9、的税种,如所得税。B间接税,凡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商品税。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A中央税,管辖权和使用权归属中央政府的税种。B地方税,管辖权和使用权归属地方政府的税种。C中央地方共享税,税收收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按比例分成的税种。6.其他分类实物税、劳役税和货币税;国内税和涉外税。四、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1.1950年统一全国税制,开征农业税和14种工商税,又于1953年、1958年和1973年三次改革税制。2.19791994年税制改革。3.1994年税制改革。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五、流

10、转课税1.流转税(商品税),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前者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生的交易额,后者指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额。2.流转税特点:(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课征普遍;(2)税额与价格关系密切;(3)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普遍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3.增值税,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所谓增值额,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商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之后的余额,即V+M部分。增值税的优点: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均的问题;能够适应经济结构的各种变

11、化,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有利于商品的出口退税,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增值税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指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不准许做任何扣除,其折旧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收入型增值税,指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消费型增值税,指对当期购进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允许从当期增值额中一次全部扣除。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加法,指将构成增值额的诸要素(如工资、利润、利息和其他增值项目)逐项相加作为增值额,然后按适用税率求出增值税额;减法(或扣额法),指从纳税期内的销售收入额中减去法定扣除额(如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配件等)后的余额作为增值额,据以计税;扣税法,指不直接计算

12、增值额,而是从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的税额中,扣除法定外购商品的已纳税金,以其余额作为增值税的应纳税额。我国的增值税条例征税范围和纳税人。征税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商品及加工、修理修配。纳税人是所有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 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税率。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零税率(主要针对出口货物)。现行增值税实行价外计算办法,即计税价为不含税价。计算公式: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假定原含税价为100元,则不含税价格=100(1+17%=85.5元。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实行根据发票注明税金进行税款抵扣制度,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3、。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抵扣的进项税额,限于下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A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B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C购进免税农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按10%的扣除率计算;D购销过程中发生运输费的,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运输费用金额扣除率7%。小规模纳税人(其标准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应纳税额=销售额3%,不得抵扣进项税。我国现行增值税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资本性固定资产的价款不能在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扣除。一般增值税纳税人要进行专门的资格认定和税

14、务登记,并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目的是为了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征税范围:A过度消费会对人身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危害的消费品,如烟、酒、鞭炮、焰火等;B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化妆品、贵重首饰、珠宝玉石等;C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摩托车、小汽车等;D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E税基宽广、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如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属于上述征税范围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纳税环节在生产环节,实行一次课征制。税目和税率。消费税采取列举税目方式,

15、设置11个税目,税率有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从价定率指根据商品销售价格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征税,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从量定额指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税法规定的单位定额计算征税,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即以含有消费税税金而不含增值税税金的消费品价格为计税依据。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其特点是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税负低,计算征收简便。征税范围: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和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这两种经营行为,具体包括9个征税项目,即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纳税人,凡在我国境内提供上述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营业税实行比例税率,共设三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娱乐业多属于高消费范围,因此规定了5-20%的幅度税率,由各地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在幅度内确定适用税率。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关税,是根据对进出本国国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个税种,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两类。关税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