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868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与对策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坪坝区区域创新现状及对策思考区委党校课题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就地处西部地区的新兴直辖市重庆而言,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只有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才能发挥后发优势,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为此,重庆提出要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以“重庆创造”提升“重庆制造”,以创新为契机,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在此基础上立论,以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区域创新理论为指导,重点探析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对策与思路。一、沙区区域创新

2、现状分析(一)沙区区域创新优势1. 沙坪坝区作为全市科教文化大区,区域创新资源雄厚,基础扎实,具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沙坪坝区是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区域,素有“重庆市的海淀区和中关村”之称。区域内拥有驻区高校19所、科研院所65所,各占全市三分之一;科技工作者8万余人,居全市首位;院士6人,占全市60;高新技术企业76家,区域内高校博士后流动站20个,申报和授权专利数量居全市首位,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科研成果产生,单位区域创新资源和人才富集度是重庆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2. 区域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态势初显。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子

3、工业园落户沙区,沙区在技术研发、成果孵化、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凸现,区域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逐步提高。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产业、生物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摩托车与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位居全市前列。3. 沙区在重庆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肩负区域创新重大使命。沙坪坝区在全市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市“十一五”规划布局全市高技术产业赋予了沙坪坝区建设成为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重要任务。市三次党代会明确重庆要按一圈两

4、翼的区域发展战略布署,沙区全域都处于一小时经济圈的极核位置,在推进全市科技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委根据全市部署,抢抓机遇,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和“112345”(指把沙区建设成为重庆市的竞争力重要集聚区,在“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在主城区范围内打造沙坪坝和西永两个城市副中心;全力打造教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三大高地”,促进“东中西西”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商贸与现代服务、文化健康及培训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沙区在重庆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总体部署中,肩负区域创新重大使命。(二)沙区区域创新制约因素沙区

5、虽有以上一些创新优势,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科教资源优势不等于创新优势,创新优势也不等于竞争力。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有效转化,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是沙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沙区在区域创新方面面临以下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1. 区域创新资源富集但本地化利用程度低如上所述,我区是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区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有优势,但科技对本地经济贡献率很低,二者还未能形成很好的互动效应。以2006年为例,区域内完成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300多项,占全市36;专利授权1300多项,占全市33。但转化为本地生产力的科技成

6、果却很少。就其原因而言,由于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市场要素在全国、全世界自由流动,域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基本上可以畅通无阻地在较大范围寻求合作伙伴,域内创新资源优势还未能较好地通过市场手段大量而有效地转化为本地经济优势,几者之间空间的近距离未出现理想的产学研一体化。从深层次原因看,主要还在于科研成果从研制到商品化过程脱节。一项完整的科研成果要经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样机试验中试开发工程试制商品化六个阶段,这个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还须承担失败风险,科研院所、高校、技术发明家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动力,也不完全具备这种综合能力和条件,尤其缺乏对市场的深入了解,我国大学

7、体制普遍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及风险保障,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很低,大部分成果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或技术半成品阶段,达不到企业所需的要求,大多数技术与市场脱节,而企业追求短时间的效益最大化更不愿承担这个风险。这个过程需要政府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来做,但一定程度上由于政府的缺位和我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缺乏导致这个过程的严重脱节,科技与经济之间相互分离的境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沙坪坝区这种情况尤为普遍。基于以上原因,区域创新资源富集但与本地化利用程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区域创新资源未完全转化未区域竞争优势。2. 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对一个区域来说,最有创新动力的主体是企业,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有无几

8、个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优质产业集群或产业链。就沙坪坝区来看:中小工业企业是沙坪坝区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全区4235家工业企业中,除嘉陵和力帆两大集团属大型企业外,其余全是中小企业。全区中小企业产业基础较雄厚,产业集聚度高,配套体系完整,模仿研制能力较强,数控化程度较高,为地方经济贡献大。但区域中小企业发展也存在严重制约问题:一是受土地、资金等制约,空间拓展和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二是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形态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品牌意识薄弱。三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跟不上。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企业中除力帆集团、渝安集团、华洋集团等三家知名民营科技型

9、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外,区级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不多(目前只有华孚企业研发中心一家,全市第一家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006年建立),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能力,多是仿制中的低端竞争,难以做大做强。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沙区众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再者,从沙区的产业集群来看,目前较突出的有三大产业集群:汽摩配件、电子电器、生物化工三大产业支柱。特别是汽摩配件产业链,虽然是传统产业,由于沙区长期形成的老工业基地深厚积淀,是沙区最有特色的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衍生好,发展前景好,需大力扶持。总体来看,沙区产业集群效应还不突出,从沙区的布局和优势来看,要重点思考如何依

10、托区内富集的大学科研院所、高科技园区、医药等创新资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商贸与现代服务、文化健康及培训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特别形成高新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凸显区域优势,增强区域创新能力。3. 地方政府整合创新资源能力亟待提高现有行政格局对资源整合有一定难度。沙区区域内创新资源富集,这为沙区提供了更多的来自各方的支撑和保障。但现有行政格局对地方政府而言,整合创新资源有一定限制。沙区属于典型的市区共管共建格局,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市属企业的管理权限不在地方政府,绝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隶属国家或市级管辖,服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

11、创新资源相对较少。这种创新资源主体的复杂性客观上加大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创新资源的调控整合难度,从而加大了区域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难度。政府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作用未充分发挥。一是科技转化平台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重庆大学科技园为例,是2001年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采取“校区共建、开放办园、市场运作”建园模式,重在整合域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科技园建成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突出问题:区校共建体制未完全理顺,大学与地方政府园区管理两块牌子、两套人马,政府与高校之间协调难度大;未完全实现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的初衷。其他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如三医大、煤研院

12、、重庆通讯学院、后勤工程学院等)并未整合到科技园中,政府规划的园区用地由于无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被迫让位于其他建设,整个科技园被分割,目前无一幢标志性科技孵化大楼,园区形象未完全树立起来;受园区内用地、税收等约束,很多在重大科技园孵化成功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成长企业迁往九龙园区、北部新区、江津科技园等其他园区,极不利于提高沙区整体创新竞争力。二是大多中小型成长企业亟需政府搭建的投融资、信息、人才、宣传等平台发挥作用不够。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市场政府政策信息不畅通,缺乏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持和宣传推介渠道。重庆市缺乏类似广交会这种品牌型的大型产品推介交易会,企业缺乏

13、展示机会扩大市场反响和品牌力度。在全域城市化快速推进进程中,地方政府亟待提高管理水平。随着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园的逐步运行,区域创新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发生变化,沙坪坝区区域创新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现有区域创新管理体系并没有相应完善,原有管理体制与新形势客观需求的矛盾已经凸现。如何加强党委、政府对区域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形成符合区域创新要求的新型管理服务体系,在更高水平上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是沙区在推进全域城市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4. 科技中介组织稀缺且现有的发挥作用有限如前所述,在区域创新主体中,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是区域创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工业

14、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它是“官产学研”中间的重要节点。沙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云集,但是据我们调研,目前沙区的科技中介组织只有区科委下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博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合作的一家科技中介机构,这唯一的一家,也由于发展场地的限制,面临着搬迁的问题。科技中介服务的缺乏导致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是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创新主体之间沟通不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情报和信息,包括运行情况、人才状况、资金需求、市场需求、技术状况等情况政府部门不能及时知晓,政府要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管理和服务,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计划、先进技术推广、扶持政策落实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不能及时获

15、取信息。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从高校、科研机构到企业商业化的转化率低。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这类机构主要开展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以及科技鉴证等业务,对政府、各类科技产业发展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化解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发展整体功效。沙区这类中介组织的缺乏,导致众多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三是区域内资源流动交流、资源配置受阻。科技中介机构既是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中介,也是各类科技资源之间的市场中介,科技中介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可以使它按照市场机制实现科技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所需创

16、新资源往往不能自发获得,现有创新资源也往往不能自发实现优化配置,而是通过科技中介服务,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实现。如果缺少某种创新资源,科技中介可以帮助获得这种资源;如果创新资源流动和配置不合理,科技中介促使其合理流动和配置。技术市场、人才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都是为企业进行诸如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整合建立的平台。由于此类平台的缺乏,其他资源的流动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缺乏,作用发挥十分有限也是制约沙区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二、沙区区域创新对策建议(一)认准角色定位,适时制定和实施区域创新战略专题规划,大力打造重庆发展的创新增长极。党校课题组根据沙区历史的积淀和市内外现实发展的要求,通过深入解读区委政府“112345”的战略目标,科教文化大区应该通过区域创新并发挥其乘数效应,成为推进重庆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因此我们提出,沙区应适时就区域创新工作作出专题规划、专题布署。一是,由区政府组织发改委、科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