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863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某公司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概述企业概况未提供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XX矿业公司委托辽宁久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其矿业公司生产系统弓长岭球团一厂中的制煤工艺进行安全生产现状评价。1.1评价目的本安全现状评价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为生产单位管理和生产运行提供依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日常安全监察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范围安全评价的范围为XX公司弓长岭球团一厂中的制煤工艺(制煤间)的生产及辅助设施。由于环

2、境、消防、职业卫生另有专属机构进行测评,所以本评价涉及环境、消防、职业卫生等相关内容仅作参考。1.3评价依据1.3.1国家及行业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3号)(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8) 中华人民共和

3、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94号)(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1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13)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4189号)(14) 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部劳安字199016号)(15)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机械工业部 1986 76号)(16)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

4、03年第1号,2002年版)(17)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安监总危化200610号)(1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19)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20) 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8号)(21) 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80号)(22) 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23) 辽宁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1.3.2规范

5、、标准(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l6-2006)(2) 煤粉生产防爆安全技术规范(MTT714-1997)(3)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l9-2003)(1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11) 工

6、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10)(1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13)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14)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15)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1991)(16)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17)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8)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0)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1)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2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2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4)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1994)(2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26) 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27)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28)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2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30

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229-2010)(31) 安全色(GB2893-2008)(32)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33)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34)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35)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2009)(3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37)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38)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3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9、GB50014-2006)(4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3)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00)(44)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4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46)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47)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4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49)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50) 可燃气

10、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SY6503-2000)(5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3.3参考文献(1) 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2)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3) XX矿业公司和辽宁久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双方签订的安全现状评价技术服务合同(4) XX矿业公司提供的原始资料及相关的证明材料1.4评价程序安全现状评价流程是规范评价工作,保证评价质量、保障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安全现状评价原则流程可包括7个子过程:(1) 前期准备过程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组建评价小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各项安全设施、设备、装

11、置检测报告、交工报告,查验特种设备使用、特种作业、从业人员资格证明、各级批复文件等。危险识别过程参考被评价单位提供的资料,根据周边环境、平立面布局、生产工艺流程、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场所特点或功能分布,分析并列出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监控情况。(2) 划分评价单元 按照规定划分评价单元。(3) 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方法选择和确定、定性或定量评价、各单元评价结果等。(4)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提出安全补偿对策、应急救援预案检查及对策、持续改进对策等。(5) 综合论证过程补偿对策落实(计划)检查、做出评价结论等。(6)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

12、及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程序如图1-1所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 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图1-1 安全现状评价程序框图2.生产工艺2.1工艺简述原煤入场后贮存在煤场,由输送机送至原煤仓,经给料机进磨煤机磨制,磨煤机磨出-200目的煤粉,约占磨出煤粉的70%左右,经布袋收尘器收集贮存在粉煤仓,最后煤粉输送管道送至其他作业区。2.2工艺流程原 煤原煤仓磨煤机粉煤仓输送到其他作业区图2-1工艺流程图3.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1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XX弓长岭球团一厂生产系统制煤工艺在日常生产中所涉及的主要

13、危险物料为煤粉,此外该项目在生产中需要使用氮气作为煤仓一氧化碳含量超标时的保护气。从业人员熟悉和掌握生产中所涉及物质的专业知识,是减轻危害、降低风险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也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该生产系统制煤工艺中涉及物质的理化性质具体如下:3.1.1煤粉制煤间内的煤粉包括系统内部的煤粉以及作为粉尘散落在系统外部的煤粉,相关粉煤的理化性质见表3-1。表3-1 煤粉物理、化学特性一、标识分子式:(C3H4)n危险货物编号:42522 UN编号:1361二、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黑色块状或粉末固体燃烧性:自燃爆炸下限:34g/m47g/m禁忌物:氧化剂煤粉为可燃物质,乙类火灾危险品,

14、粉尘具爆炸性,着火点在300至500之间,爆炸下限浓度34g/m至47g/m(粉尘平均粒径5m至10m)。高温表面堆积粉尘(5mm厚)的引燃温度:225至285,云状粉尘的引燃温度580至610。三、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尘肺、呼吸困难,可因肺部血管收缩死亡。四、侵入途径与健康防护接触限值:TWA:2.5mg/m侵入途径:吸入呼吸系统防护:定期检查呼吸系统眼睛防护:佩戴安全眼镜手防护:穿戴厚质工作手套泄漏处置:移入易处置和回收的容器内五、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避免接触氧化剂;运输:须贴“自燃”标签,严禁航空、铁路运输。煤粉在运输过程中,经外界的干扰如设备运转的震动、碰撞或风作用悬浮到空气形成粉尘,如场所内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不全,很容易引起尘肺病等职业危害。当煤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在外界高温、碰撞、摩擦、震动、明火、电火花的作用下会引起爆炸,爆炸后产生的气浪会使沉积粉尘飞扬,造成二次爆炸事故。煤尘爆炸与其在空气中的含量及含氧浓度有关,烟煤在110-2000mg/m。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空气中煤尘含量在300-400mg/m爆炸威力最大,这是因为混合物中煤尘与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