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6766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同步练习(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知识点梳理:经营东北和蒙古地区1. 明成祖曾五次亲征漠北,有效制止了蒙古势力的南侵,保障了边境的安全。2. 明成祖在东北的特林地区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东北地区。3. 戚继光抗倭,保障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活了生产。(倭指日本,倭寇是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武士、浪人和商人;戚继光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是一位民族英雄。)郑和下西洋1.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明朝国威。2. 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能负担得起巨大的消耗;(2)拥有先进的

2、造船技术(3)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事业。3. 郑和下西洋的积极评价(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巩固练习:1. 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_管辖东北地区( )A.安西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C.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D.北庭都护府2.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是( )A.寇准抗辽 B.文天祥抗元C.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3. 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造船技术高超 D.指南针用于航海4. 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作者是( )

3、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5. 郑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他的杰出贡献是( )A.先后七次出使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发展和交流B.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C.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D.领导了对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并取得胜利6.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7. 郑和能够实现七下西洋的壮举,与哪一科技成就分不开( )A.火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印刷术8. 下列在中外友好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中,不包括(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蔡伦9. 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4、(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10. 下列关于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为扫清倭寇作出重大贡献 B.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C.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1. 南宋“岳家军”和明朝“戚家军”最相似的方面( ) A.抗击蒙古军队 B.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C.肃清倭寇 D.抗击金军12.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

5、台湾13. 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为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鉴真东渡 张骞通西域 郑和下西洋 马可波罗来华 A. B. C. D.14. 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15.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给皇帝购买外国的奇珍异宝 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发展对外贸易 D.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6.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创造了

6、巨大的经济效益 D.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7. 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是来自( )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侵略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殖民者18. 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项叙述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包括( ) 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郑和与东非当地的国王交谈 郑和船队的人与印度土著居民在交易货物 郑和与欧洲的居民在交易货物 A. B. C. D.19. 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材料:“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首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折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请回答:(1) 文中的

7、“贼”、“倭”指什么?(2)文中的抗倭将领指的是谁?(3)他率领军队首先荡平了何地的倭寇?有何战绩?(4)你如何评价他?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壮举?此事件的起止时间各是哪一年?当时正处在哪个朝代?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材料一:戚继光率领的抗倭军队,不是来自明王朝的职业政府军,而是直接从浙江一带内地招募的志愿兵,戚继光在训练时对士兵说:“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三分银。这银分毫都是你地方百姓交上来的,在家你们哪个不是耕种田地的百姓?你思量在家种田纳税的艰难苦楚,即当体会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劳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再不杀贼保障他们,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上天也会假手于人杀你!”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政府为什么派戚继光抗击倭寇?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他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