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56832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格林柯尔事件及其审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事件进程(自新浪财经):科龙之变:2005.03.31: 2005.04.25: 2005.04.28: 2005.04.30: 2005.05.10: 2005.05.13: 2005.05.12: 2005.06.17: 2005.06.29: 2005.07.08: 2005.07.14: 2005.07.19: 2005.07.22: 2005.07.26: 2005.07.30: 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 美菱电器: 华意压缩: 襄阳轴承: 亚星客车: 格林柯尔系: 各方观点:郎咸平这人一得意就可能忘形,一忘形就可能惹祸。2004年的顾雏军可谓风光无限,连续的收购不但让其身价倍增,更让

2、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名扬四海,往日的种种质疑也变得遥不可及,似乎只是格林科尔帝国创建中的小插曲。顾雏军在踌躇满志之际,言必称“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不知顾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盖茨和巴菲特的存在。顾的嚣张终于给他惹来了“灭顶灾星”-香港中文大学金融教授郎咸平。郎咸平素有“郎监管”的绰号,香港的问题公司是“深受其害”,对他是又恨又怕。郎咸平曾在2002年撰文单挑号称当时“中国第一强庄”的德隆系,称德隆系的“资金链必将断裂,大家投入德隆系的钱是拿不回来的”,结果两年之后,德隆系全面崩溃。这次郎监管将枪口对准了格林柯尔系和顾雏军。如果谈什么热力循环理论、环保节能型制冷剂,郎咸平在顾雏军

3、面前恐怕只能哑口无言,乖乖地听讲;但是,剖析资本市场上的种种鬼魅伎俩,郎咸平可是个中顶尖人物,顾雏军的所谓资本运作就难逃郎监管法眼了。2004年8月16日,郎咸平在新浪网财经频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文章,对顾雏军进行了全面讨伐。郎咸平将顾雏军在资本市场上的巧取豪夺归纳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等七种手段,并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由此也引发了中国经济学界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飞草国家会计学院注册会计师飞草(化名),也于2005年1月27日给新浪财经发来稿件-,从专业会计人士剖析了科龙电器2002年的年报,并得出了结论:“笔者分析了科龙公司2002年报,

4、怀疑事实上ST科龙并没有扭亏,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游戏的结果。”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谁也不相信科龙2001年下半年会出现近16亿元亏损。导致科龙2001年报出现巨额亏损主要原因之一是科龙新管理层在2001年报净补提减值准备6.35亿元(主要是坏账准备2.04亿元、存货跌价准备1.26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0.71亿元);到了2002年,科龙转销坏账准备0.55亿元、存货跌价准备2.21亿元(已扣除保留意见涉及0.25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0.74亿元,上述转回减值对2002年利润影响数是3.5亿元,也就是

5、说,如果没有减值转回,科龙2002年将出现2.5亿元的亏损(扣除账面利润1亿元)。 单位:万元 2002 2001 转销 坏账准备 ( 应收账款 ) 14501 19082 5475 存货跌价准备 11173 32398 22104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7120 14533 7413 合计 32794 66013 34992 相关文章:质疑如影随形如今的,被称为中国的“并购皇帝”似乎都不为过。在不到三年时间内连下中国制冷行业六大城池之后,随后将手伸向客车及轴承制造业。加上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柯尔(8056.HK),“格林柯尔系”旗下已拥有1家香港上市公司和4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另外,科龙电器还持

6、有华意压缩()(000404)22.73%的法人股,为第二大股东。然而,随着顾雏军连番攻城掠地,顾氏“收购企业的钱从哪里来?”的疑云也越聚越浓。遗憾的是,始终没有答案。有人给顾雏军算了一笔账:从2001年控股科龙电器开始,格林柯尔依次收购了吉诺尔电器、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6条冰箱生产线、杭州西泠冰箱、美菱20.03%的股份,加上ST亚星和襄阳轴承,花去至少35亿元人民币。从有关资料计算,顾雏军持有格林柯尔(8056.HK)6.26亿股股权,市值4.4亿港元,通过格林柯尔控制的科龙电器和美菱电器的股权市值约19亿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顾雏军个人财富不过25亿元。这仅仅是市值,还不是现金。就算可

7、以用市值收购,25亿元的资本,收购35亿元的资产,这意味着顾雏军还差上10亿资金,不可能随意收购。“钱不是问题”, “我的钱有国际背景”,顾雏军总强调的这些话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还记得2001年12月的“格林柯尔事件”,媒体对格林柯尔在关键技术和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出质疑。当年12月6日,格林柯尔股价一时急挫26%,其市值缩水10亿元。此后由于格林柯尔将科龙电器拉出了亏损的泥潭,其信任危机暂时得到缓解。2004年8月,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的演讲在中国金融界引起巨大轰动,而在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中,科龙电器在2002年的扭亏为盈曾被朗咸平称为“洗个大澡、相貌迎人”。

8、之后格林柯尔和顾雏军面对的“麻烦”却有增无减。2004年12月,美菱电器在安徽省证监局巡查后披露的限期整改通知书暴露出公司在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2005年1月,香港联交所对格林柯尔(8056.HK)及有关董事对关联交易隐瞒不报予以公开谴责。3月,联交所再次因多起未及时披露的重点关联交易,对科龙电器前7位执行董事予以公开谴责。更让格林柯尔和顾雏军难堪的莫过于科龙电器2004年的亏损。值得关注的是,自格林柯尔2001年入主科龙电器以来,这是公司出现的第二次亏损。2001年入主之初,科龙电器曝出逾15亿元的巨额亏损。但一年之后的2002年,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亿多元,2003年

9、净利润实现2亿余元,即使是在200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2亿余元。业绩翻来覆去缘何科龙电器的业绩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呢?这一点从公司公开财务报表便有迹可循。虽然科龙电器在2002年和2003年在净利润上为全体股东贡献了区区1至2亿元,但是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却逐年快速上升,2002至2004年依次为全体股东带来总债务负担48.6亿、63.9亿和82.2亿,而同期的股东权益分别仅为25.8亿、28.1亿和28.0亿,114亿的资产中有82亿是债务,这表明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得惊人。更值得疑虑的是,公司2004年应收帐款11.78亿元虽然相对于主营收入84.4亿来说是正常的,但公司为什么一直持有巨

10、额现金迟迟不归还银行贷款呢?2002年是14亿现金,2003年是21亿现金,2004年是23亿现金,甚至2005年一季度还拿着24.8亿现金不放,这些现金这些年多付给银行多少利息,股东的损失大家可以算算。为什么不还巨款?我们有理由大胆推测:那11.78亿应收帐款和2亿的其他应收帐款实质上没有参加主营业务的周转,被人挪用了,真正参加周转的就是这些始终握着不放的现金!被挪用的款子以似乎合理的应收帐款数额报出,不会被常人抓辫子,也不易被监管者察觉。另外,作为家电企业,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过低,近两年不到3,而青岛 ()(600690)高达18以上,公司的经营管理质量与它上市时的最佳宣传相差甚远,看来,公

11、司目前还存在不良资产要逐年摊销。由此可见,科龙电器前两年虽说业绩扭亏为盈并持续增长,但这并非公司真实情况的体现,而是通过帐务魔术粉饰后的结果。而在科龙扭亏的神话破灭之后,“格林柯尔系”的崩溃也就为时不远。从会计和审计看格林柯尔事件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一)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

12、.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7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

13、,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二)虚增收入和收益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其中向一个不

14、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2.97亿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此后的2003年和2004年,同样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的操纵下,科龙年报又分别虚增收3.048亿元和5.127亿元,虚增利润8935万元和1.2亿元。这意味着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所出具过的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科龙舞弊手法之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经查,科龙电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2003年、2004年科龙公司年报也均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

15、。顾雏军入主科龙不久便开始在各地疯狂收购或新设控股子公司,通过收购打造的”科龙系”主要由数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构成。到案发时,科龙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28家分公司。由顾雏军等在境内外设立的私人公司所组成的“格林柯尔系”在国内亦拥有12家公司或分支机构。此间”科龙”与”格林柯尔”公司之间发生资金的频繁转换,共同投资和关联交易也相当多。科龙公司在银行设有500多个账户都被用来转移资金。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嫌侵占和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的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如此看来,对于格林柯尔而言.科龙只是一个跳板,它要做的是借科龙横向并购,利用科龙的营销网络赚取利润。顾雏军把国内上市公司科龙当作“提款机”.一方面以科龙系列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列公司打造融资和拓展平台为由.通过众多银行账户,频繁转移资金,满足不断扩张的资本需求,采用资本运作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对科龙进行盘剥,掏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科龙的利润增长。二、科龙审计报告透视2002年之前,科龙的审计机构是安达信,2001年,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